徐文娟
(南通市海門區農業農村局,南通 226100)
鑒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利益、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故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而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對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不僅能為農產品放心消費提供有力保障,還能為質量興農、品牌強農、農業綠色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在此背景下,筆者擬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以下簡稱執法大隊)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現狀進行總結,對當地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依此提出提高當地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水平的相關建議,以期更好地提高南通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水平,保障當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
為進一步筑牢農產品質量安全防線,有效遏制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執法大隊全面執行“雙隨機一公開”的抽查機制,以“三品一標”農產品為重點,對農業投入品的購進、使用以及農產品的生產和“三品一標”包裝標識等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和監督,有效防止了不合格農產品流向市場、餐桌。
利用電視臺、電臺、報刊等媒體,廣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政策法規;在各鄉鎮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常識及合格證推廣使用宣傳活動,并邀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所檢測員開展果蔬農殘免費檢測;積極普及農藥安全使用、假劣農資鑒別等質量安全知識,提升公眾的質量安全意識和科學應對風險的能力,增強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第一責任人意識。據統計,2020年執法大隊共懸掛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橫幅10多條,發放法律法規宣傳資料2 000多份,出動執法、科技和農產品檢測人員50多人次。
執法大隊不定期地(特別是在春節、國慶等重大節假日前后)在海門區內對農產品生產企業、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家庭農場等進行抽樣檢查,讓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違規使用農藥的行為無處藏身,讓問題農產品走不出家門、進不了市場,以保證海門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確保市民吃上放心菜。據統計,2020年,執法大隊共檢查農產品生產企業、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家庭農場等864家次,累計抽取果蔬、畜產品、水產品等樣品232批次,抽取農資樣品84批次。
執法大隊高度重視案件線索排查、梳理工作,嚴格按照“五不放過”的原則,加大對農產品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過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行為的“出重拳、零容忍”,有效打擊和震懾了農產品生產違法者。據統計,2020年,執法大隊共查處農產品質量安全案件8起,移交司法機關1起,涉及的主要違法行為包括使用禁用農藥、不按照農藥標簽標注的使用范圍使用農藥,未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檔案等。
為進一步加強海門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工作,落實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管理責任,海門區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村級協管員隊伍,具體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工作。但農產品質量安全村級協管體系仍存在很多問題。例如,體系不夠完善和健全,所實行的監管制度無法充分滿足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工作的實際需求,不能及時有效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等。
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人員的技術水平不高,且檢測所需的配套設備落后,很難實現定性、定量檢測,不能滿足實際執法工作的要求。同時,農產品具有很強的季節性,且儲藏性差、不易保存,而執法抽檢的農產品通常由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檢測過程較復雜,耗時較長,待執法大隊收到被抽樣農產品的檢測報告后,該批農產品早已銷往各地,很難追溯,不僅影響了實際執法工作的開展,還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了隱患。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農產品生產者長期片面追求產量,質量安全意識較薄弱,雖然海門區多次組織農產品生產者培訓學習,但在實際生產中,仍有個別農產品生產者為追求防治效果,在蔬菜等作物上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毒農藥,或超量、超范圍使用農藥,或使用農藥后不到安全間隔期就采收,從而導致農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現象時有發生,給農產品質量安全造成了隱患。
具體為:(1)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村級協管員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考核審定、監督檢查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細則,以充分調動村級協管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其工作效率。(2)對村級協管員進行系統培訓,包括明確工作職責、了解農產品生產中監管的重點環節、掌握禁止和限制使用農藥名錄、熟悉相關案例及法律法規等,從而提高村級協管員的業務水平,增加其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
具體為:(1)全面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檢查工作,制定工作計劃,要求抽檢范圍覆蓋全區所有農產品生產者和農藥倉庫,一般同一被抽驗單位、同類型被抽驗農產品一年內抽檢次數不得超過2次,且避免重復抽樣,以擴大抽檢覆蓋率。(2)結合例行檢查和抽檢結果,有針對性地對農產品質量問題多發戶進行重點檢查,并加大檢查和抽檢頻次;同時,隨時跟蹤了解問題多發戶種植的農產品品種及其上市時間,在上市前的安全間隔期內,查看問題多發戶的農產品生產記錄臺賬,并對農產品進行抽檢,質量合格后才允許其進入市場。
具體為:(1)充分發揮宣傳導向作用,積極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讓廣大農產品生產者轉變觀念,樹立質量安全意識,提高自覺參與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積極性。(2)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工作取得的成效,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類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充分發揮警示作用,促使農產品生產者約束自己的生產行為,實現執法與宣傳教育相結合。(3)與相關部門聯合,對農產品生產者進行產前、產中、產后的安全宣傳指導,促使其嚴格遵守《農藥管理條例》,從而規范、合理用藥,改變農產品生產者不按標簽標注內容用藥或錯誤用藥的習慣,提高用藥效率。
具體為:(1)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專業隊伍,建立農產品安全快速檢測室并免費對外開放;同時,根據農產品鮮活易腐、流通快的特點,利用速測等手段,對合格農產品開出檢測合格證明,對不合格農產品第一時間固定證據,及時跟進查處,并予以曝光,堅決杜絕不合格農產品上市。(2)建立一個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的監控平臺,對農產品生產地狀況、農業投入品使用情況、農產品流通及銷售情況等數據進行及時有效采集,實現二維碼追溯,確保一旦出現農產品質量安全類案件,即可迅速剖析原因,追根溯源,從而全鏈條打擊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