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霞
伙伴探究是一種學生與學生、教師、家長、專家之間的合作學習方式,伙伴在共同探索中,經歷發現的過程。基于伙伴探究的體育學習新場景是指以滿足學生運動需求為導向,以伙伴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通過締結伙伴關系,彼此合作,共同探究,從而改變傳統體育學習中學生“單打獨斗”“機械學習”的現狀,并力求實現伙伴相陪的體育學習新場景。
課堂中,生生之間結成研究伙伴,分工、合作、互助;師生之間結成研究伙伴,教學相長,亦師亦友;課堂外,親子之間結成研究伙伴,共同體驗,陪伴成長;學生走向社會,與他們崇拜、尊敬的學者、專家結成研究伙伴,與專家對話。伙伴探究讓學生的學習在傾聽、串聯、反芻中不斷深入,學習的過程是建立關系的過程,也是共同研究、探索的過程。
師生伙伴探究強調教師的引導,這既有利于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整體把握,又能讓學生對即將要學習的內容有整體感知。教師的引導可以以問題為抓手,這樣的問題首先要是一個基于真實生活的問題,其次須是一個具有引領性并能串聯起整個課堂教學的問題。要設計或提煉出這樣的問題,教師須深入地研究教材和學生。這樣的問題可能源自學生的學習困惑點,或學生體育訓練的難點,也可能是教師研讀教材后提煉的關鍵點。學生在探究中比較、想象,通過對話進行思維碰撞,讓思維從模糊走向清晰,由感知獲得感悟。
生生伙伴探究強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這既可以讓學有余力者發揮傳幫帶作用,又能讓其鞏固所學知識,同時讓教學的覆蓋面增加,讓更多的學生參加到研究學習中去。生生伙伴探究的重點是相互影響、互相促進,從而提升學習活動的參與度。學生建立一種互動、互研、互學的伙伴學習關系,他們學習起來會更主動,學習熱情會更高,學習氛圍會更濃厚,學習成果的分享也會更徹底。
家庭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重要場所,父母是孩子習慣養成的老師。親子開展伙伴探究學習,會讓孩子獲得一種情感上的愉悅體驗,這種愉悅體驗反過來又會激發孩子的研究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的研究學習會走向常態化、習慣化,從而實現學習成果的更大化。
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有進行社會交往的需要。當學生走向社會,與他們崇拜、尊敬的專家學者結成研究伙伴,與專家對話,進行伙伴研究時,他們可以得到專家學者專業化的指導,可以為自己的研究找到專業化的支持,從而使自己的研究更具科學性,使研究成果更有價值和影響力。
小項目研究以項目為驅動任務,學生以伙伴研究的方式,通過比較、分析、討論等方式,進行資源整合,解決學習中的重難點問題,并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分享研究成果,提升研究興趣與研究能力。
1.小項目主題的選擇依據學生的需要。
開展小項目研究時,首先要解決小項目的主題從哪里來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筆者認為,小項目的主題可以從教學內容中來,小項目可以從教學的重難點中來,是對教學重難點深度解析后的強化練習,這能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掌握動作技能。從學生感興趣的運動中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研究,進而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并讓研究成果終身受益。從學生失敗的學習體驗中來,學生在某項運動中受到的挫折或遭遇的困難是極好的研究素材,他們可以結成伙伴,探究失敗的原因,尋找戰勝困難的對策。
2.學生是小項目研究的負責人。
確定好小項目的主題后,就要開始進行研究。在研究中,學生是項目的負責人,而教師、家長則可以做項目的小助手,學生做項目的負責人,就是要把研究的決策權、實施權、展示權交給學生。在研究性的體育課堂中,教師應當遵循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讓學生整體性地、自始至終地參與研究活動。教師作為學生研究學習的陪伴者,其主要為學生搭建探究的腳手架,也可以適時隱身,放手讓學生學會探究。
3.體育課中開展小項目研究要身腦并用。
在體育課中開展小項目研究,學生要身腦并用,身體在運動,頭腦在思考。學生像科學家、工程師那樣思考運動項目的力學原理,怎樣運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思考、實踐、觀察、比較、分析、討論、再實踐,最終找出最有效的方法,讓學習效果最大化,讓研究性學習的行為習慣化。好奇和探究是人類的天性,每個學生都是天生的研究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研究,并保持研究的熱情與習慣,最終學生會養成研究的能力。
研究手記是學生用來記錄小項目研究過程中,從主題的選擇、計劃的實施到成果的分享的整個研究思路的載體,其內容主要包括研究主題的確定、研究伙伴的選擇、研究方法的運用、研究計劃的制定及實施、研究過程的記錄、研究結果的分享等。研究手記為學生整合校內外體育學習資源提供了平臺,讓探究學習打破時空限制,不局限于時間、場地等客觀條件。學生可以請家長來指導自己的小項目研究,也可以利用網絡上現有的資源進行探究。
研究手記是學生自主探究體育運動項目的媒介和載體。體育課堂面對的是由幾十人組成的學生群體,教學時,教師不可能做到兼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而學生的研究手記可以有效解決學校開展某些運動項目的局限,可以對體育課堂中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化、拓展和延伸,進而豐富學生的體育學習。
“小叮當自編操”是我校體育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成果,它是學生自主結伴、團隊協同研究、共同探究創編的健身操。在創編過程中,學生可以邀請專家進團指導,其創編過程為:上交報名表、建群分工、研討創編意向、確立創編方向、列出推進時間表、推進創編進程、上交樣片、不斷優化。從2018 年開始,我校寒假開始啟動“小叮當自編操”籌備、動員工作,招募創編團隊,學生自愿申報,開展為期半年的創編活動;然后學校評選出金、銀、銅三個獎次并分次在大課間活動中推廣獲獎的作品。此外,師生還共同編纂《小叮當課間操100 套》學生用書,書中每套操有動作介紹、練習指南,同時掃描特定的二維碼還可以觀看自編操的完整視頻。“小叮當自編操”注重學生的參與性,突出學習的體驗性,關注運動的趣味性,已經成為我校的陽光體育運動項目。
在基于伙伴探究建構體育學習新場景的研究中,筆者逐步總結出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學生與學生合作探究、家長和學生配合探究、專家指導學生探究的伙伴探究類型,同時建構了開展小項目研究、記錄研究手記、學生自主創編活動的實踐策略。筆者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學生的體育學習增添樂趣,并為體育課堂教學樣貌的改變貢獻些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