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淮陽產業集聚區塑料制品產業園,人們會經常看到這樣一群忙碌的身影。他們走出課堂,走出科研實驗室,走進了企業的車間廠房,走進了企業實驗室,推行“傳、幫、帶、扶”服務模式,將自己技術成果及時轉化,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他們就是來自河南省塑料制品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的成員。
2021年5月13 日,鄭州大學高分子材料學院副教授王萬杰沒有像往常那樣在學校進行教學與科研,而是來到位于周口市淮陽區的河南聯塑有限公司,幫助企業進行聚氯乙烯材料改性,進行耐低溫韌性聚氯乙烯電工管料開發,因為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河南省塑料制品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團長。
2018年8月以來,王萬杰教授作為河南省塑料制品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團長,組織帶領10名專家教授與周口市淮陽縣對接,開始為淮陽縣塑料制品產業提供技術服務。
王萬杰和他的研發團隊主動對接企業,快速融入企業,并把自己當成企業的一員,每月甚至每周都要抽出一兩天時間,參與企業的產品研發及重點項目攻關。在河南銀豐塑料多功能會議室先后5批次對85名企業技術骨干進行高分子材料專題培訓,僅“抗氧化、耐拉力、自然降解農用膜批量生產”專用技術一項,就為企業年節省材料投入800萬元以上,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60%以上。在瑞云、南湖、瑞豐等7家塑編企業共同組建研發團隊,實施推廣了“塑編噴墨VOC集中排放新工藝”項目。
在河南聯塑,他們引導企業將科技創新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多方籌資聯合企業搭建“鄭州大學——河南聯塑研究生實習基地”,通過有效的產學研合作和高端人才的引進培養,走出了“研發、技術、人才”一體化的特色創新之路。
當時,隨著國內管件市場的擴大,特別是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國家重點工程的實施,高規格大規模的塑料管道已成為重點工程的市場“剛需”。河南聯塑決定擴大生產規模,重點把市場轉向“耐老化、抗壓力大口徑塑料管道”這一新興領域并批量生產。王教授的高分子材料研究方向與河南聯塑的發展方向非常契合,他們的專業知識給河南聯塑的創新、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