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君 馬維穎 牟 楠 李琳琪
(1.德惠市園藝特產工作站,吉林 德惠130300;2.德惠市原種場,吉林 德惠130300;3.德惠市農業技術宣傳教育中心,吉林 德惠130000)
相比露地栽培,大棚栽培芹菜產量較高,667 m2產量在0.5萬~1.0萬kg。芹菜一般在當年7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進行分期播種,當年11月至翌年3月分批進行采收。
冬季氣溫較低,應選擇耐寒性強的芹菜品種。另外,大棚建設成本較高,應選擇產量高、抽薹晚的芹菜品種,以達到收益最大化。例如,天津的實心芹、開封的玻璃脆等都是良好的大棚芹菜品種。
為保證芹菜種苗長勢良好,要選擇土壤肥沃疏松、通風良好的育苗地。種苗生長期一般在8—10月,正值前期高溫多雨、后期低溫干燥季節,所以苗地不僅要挖掘排水溝,確保陰雨天排水暢通,而且要安裝灌溉裝置,干旱時能及時澆水。對苗地進行深耕后整平整細,做成1~2 m寬的高畦,并結合整地667 m2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 000 kg作為基肥。整地完成,晾曬幾天后再播種。
由于芹菜不喜歡高溫,特別是在種子出芽階段,所以要實施低溫催芽。第一步,殺菌:用55℃溫水浸泡種子,并不斷攪拌約20 min,可以消除種子表面病菌。第二步,吸水:殺菌后的種子放入冷水中浸泡,讓種子充分吸水,浸泡過程中要搓洗數遍,24 h后將種子撈出瀝水,再用紗布包裹。第三步,催芽:把包裹好的種子吊放在水井中,種子包要距離井水水面25 cm左右或直接放入冰箱中冷藏催芽。催芽期間,每天要把種子包拿出來沖洗一次,6 d左右會有1/2種子露出白芽,此時可以下田播種。
播種前,要把苗地澆透水,保持土壤濕度適宜。撒播種子要均勻,用細土覆蓋,覆蓋層以不見種子為宜。播種時疏密程度要適當,一般667 m2苗地需播種種子0.8 kg左右,苗地與種植大棚面積比1∶9左右;西洋芹比例稍高一些,一般在1︰18左右。
2.4.1 遮陰。種床要覆蓋一層網和一層膜,播種后要經常灑水,保持床土濕潤,以利于幼芽生長,并且出苗前苗床要覆蓋稻草來降溫保濕。出苗后,揭去地面覆蓋物,用竹簾或遮陽網搭建1.0~1.2 m高涼棚遮陰。
2.4.2 疏苗。因為芹菜育苗時播種密度大,遠遠超過用苗數量,所以當種苗長至2.5~4.0 cm(西洋芹10.0 cm)時要及時疏苗,除掉長勢不好的、過于密集的種苗,保持苗間距統一。這樣能使種苗獲得充足光照,充分吸收土壤養分,培育出更多壯苗。一般芹菜品種疏苗時株距保持在4 cm;西洋芹株距稍大一些,一般為8~10 cm。
2.4.3 除草。播種后出苗前,可在苗床噴灑化學除草劑除草,省時省工價廉,效果也較好。芹菜種苗生長較慢,所以,對于沒有除掉的草要人工及時拔除。
2.4.4 澆水和施肥。通常,種苗生長后期為低溫干旱季節,要不斷給幼苗澆水。為了避免土壤結板,應小水慢澆,讓水逐漸滲透到土壤中,可在早晨或者晚上澆水。為保證苗根粗壯,以利于定植后緩苗活棵,定植前7 d左右要控制水量。為了促進幼苗生長,齊苗后可葉面噴0.3%磷酸二氫鉀和0.2%尿素混合液。
10月末至11月初要徹底清園,因為上茬植株及采收后遺留下來的殘株敗葉是病毒病、軟腐病、灰霉病和根結線蟲病等病蟲害繁衍和過冬的主要場所,尤其是大棚里許多其他蔬菜植株患有根部病害時,如果不把根全部拔出來,病菌會滯留在土壤中,繼續危害芹菜生長。
對大棚的土壤、立柱、夾縫邊角以及常用的農具等進行消毒處理[1]。可同時采用噴灑藥液和藥物熏蒸2種方法進行消毒。
除了大棚內清園,棚前棚后也要清園,多年生雜草、蔬菜是引發病蟲害的主要源頭,所以要徹底清除[2]。
大棚冬芹菜生長期長,水肥耗用量較大,所以大棚土壤要深翻至50~80 cm,將病原菌較少的心土壤層和表層土進行互換。特別是使用時間長且沒有深耕過的大棚,種植芹菜時更應深翻。深翻能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疏松透氣性;有利于加快水分滲入土壤中的速度,提高土壤存水能力,促進芹菜根系下扎。
深翻地前要施入足量的有機肥和過磷酸鈣,把腐熟雞糞、牛糞、豬糞等農家肥和適量的過磷酸鈣均勻撒在土壤表面,再進行深翻,把肥料和土壤混合后耙平、打壟。
一般芹菜40~60 d苗齡(4~6片葉)、西洋芹菜60~80 d苗齡(七八片葉)時定植。在冬季定植芹菜前,要把幼苗放置在大棚內兩三天,讓幼苗適應大棚內的生長環境,定植后緩苗快,幼苗生長更健壯。
幼苗都會有大小苗、強弱苗之分。定植芹菜時要把大小苗分開或者按行集中定植,如冬季大棚溫度較低,要將小苗弱苗放到中間采光好、溫度高的位置[3]。
另外,應選擇晴天定植。許多人認為陰天栽苗光照強度弱,秧苗不會出現萎蔫現象,更利于緩苗,而這恰恰是不利于根系生長的做法。這是因為陰天定植光線強度弱,定植后的苗看似萎蔫程度輕、緩苗快,但是天氣轉晴后,光照強度突然增大,加之溫度快速上升,反而更易導致秧苗出現急性萎蔫,嚴重時脫水死棵的現象[2]。陰天時大棚內濕度大,高濕和弱光的環境條件不僅使得秧苗的蒸騰作用減弱,而且空氣中的水分基本可以滿足芹菜幼苗生長需求,因而不利于生根,即使生根也只是氣生根。太陽出來后,大棚濕度降低,植株的蒸騰作用又猛然加強,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能滿足蒸騰作用的需求,必然會發生萎蔫現象,嚴重的脫水死亡。因此,要選擇晴天進行定植,最好是晴好天氣保持兩三天。
在我國,芹菜定植株行距通常均為10 cm,而西洋芹定植株行距應放寬,一般以(20~25)cm×(50~60)cm為宜,且單株定植。移栽的芹菜苗最好帶土,定植不宜過深,與原來的深度基本吻合即可。定植完成后立即澆水,防止缺水造成緩苗慢,但要澆小水,禁止大水漫灌。
芹菜的適宜生長溫度在20℃左右,高于20℃時生長不良,0℃時停止生長,-6℃時遭受凍害。所以,東北地區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要及時扣棚。如果扣棚初期溫度仍較高(超過20℃),要注意換氣通風、排濕降溫,最高溫度不要超過25℃。總體來講,大棚芹菜定植后前期管理以溫度控制為重點,棚溫白天維持在15~25℃,夜間不低于10℃。11月下旬以后,外界氣溫降至6℃左右時,可將棚扣嚴,中午氣溫高于25℃時稍通風。進入12月后,溫度急劇下降,夜間大棚應多層覆蓋保暖設施,防止產生凍害。另外,芹菜對光照要求不嚴,適當的弱光有利于芹菜生長,每天光照時間在6~9 h即可[4]。
首先,冬季適當通風,能補充大棚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所以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直接決定蔬菜的產量。其次,通風能降低大棚內的濕度。濕度大是冬季大棚蔬菜病害高發的原因之一,降低濕度有利于降低芹菜病蟲害發生率,使芹菜茁壯生長。最后,通風能排除有害氣體。如有機肥在腐熟過程中產生的氨氣等有害氣體揮發不出去,易熏壞芹菜新葉。
芹菜定植初期氣溫稍高,土壤水分蒸發快,一般三四天澆一次水,才能保持土壤濕潤。連灌2次水、中耕培土后芹菜緩苗,此時可施少量氮肥,同時配合可溶性鉀肥,促進芹菜生長提苗。定植后30 d,新根和新葉已大發生,此時可667 m2施氮、磷、鉀復合肥15~20 kg,并結合施肥進行灌水。20~30 d后,667 m2追施速效銨肥7.5~10.0 kg。嚴寒季節棚內水分不易散失,要減少澆水次數和澆水量,防止濕度過大引發病害。
芹菜定植后30 d,應及時中耕兩三次,并進行除草。等到中后期芹菜地下扎根形成根群,地上部植株已長高封地時,應停止中耕,以免傷根和葉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