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史霞霞
(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 山西太原 030031)
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鄉村是人們聚集的固定場所,在長期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古村風貌。目前能夠保存下來的古城大多具有百年歷史,也有部分村落有上千年的發展歷史,無論從建筑風格還是村落設計與規劃都體現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因此以古村風貌為主題的鄉村旅游成為又一個新的旅游熱點。
從表面看,鄉村旅游指的是在鄉村所開展的旅游活動。由于鄉村旅游圍繞鄉村開展,所以獨具特色的鄉村風貌、風土民情、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優美的自然風光以及農村人日常的生活都會成為旅游活動的主要內容。鄉村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所以鄉村旅游大多會圍繞現代農業展開,這種旅游活動向人們展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風貌,同時借助旅游開發活動,古村風貌重新展現在人們面前[1]。鄉村旅游的重點是觀賞古村風貌,所以這對旅游規劃活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旅游管理部門認真做好規劃,最大限度保護古村風貌,全面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和農村居民的收入。
空間規劃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要素出發。首先,區域規劃。區域指農田、水域、建筑等大片區域型景觀,這些區域共同構成古村的機理,以水域景觀為例,常見的規劃措施為控制沿岸建設、河道池塘垃圾清理、臨水廢棄建筑拆除、臨水植物景觀建設,興建起必要的生態型環境觀景設施、游覽步道。在條件允許的基礎下,疏通古村內的水系,形成環村型活水景觀。其次,邊緣規劃。邊緣指過境公路的沿線景觀和水岸景觀,拆除邊緣的廢棄建筑之后,改造優化道路沿線的民居建筑,可以形成統一連續的建筑型景觀,還可以在邊緣處設計餐飲、購物等商店,形成商品游覽休閑一條街。最后,標志規劃。標志指可以有效區分其他古村的標志性景觀,例如可以積極凸顯當地傳統建筑風格的門樓、寺廟型建筑。如果沒有標志建筑,需要以當地傳統的建筑風格為基礎進行設計[2];如果已經帶有標志性的建筑,則需要強化周邊環境的管理,加強細節方面的裝飾,以形成標志性的景觀村落。
鄉村旅游規劃是國家基于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推動經濟發展而出臺的一項新的政策。所以在鄉村旅游規劃設計過程中,要想使此項旅游規劃取得理想效果,需要全面學習和領會國家關于鄉村旅游規劃的指導意見,通過學習對鄉村旅游規劃有更加全面的認識,才能在旅游規劃過程中結合鄉村旅游特點與鄉村實際展開規劃與設計活動。要結合當前各地進行的新農村建設,從發展現代觀光農業和展示農村田園生活等角度來展開旅游規劃設計,使規劃設計符合鄉村旅游的特點,也能得到村民以及消費者的關注,從而體現“鄉村”特色。
在規劃鄉村旅游項目過程中,規劃前的摸排工作非常重要,只有借助對建筑物詳細的摸排,規劃人員才能從整體上了解旅游規劃所涉及古村的整體情況[3],對于古村落中具有歷史人文價值的建筑、古樹名木、獨具特色的鄉土民俗文化、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民俗習慣以及當地特色農產品有整體上的把控,借助開展摸排活動,規劃人員也能了解古村落的建筑風格和布局情況,對于一些具有保護價值的歷史建筑,要根據其損壞情況有針對性地出臺保護措施,以此來盡快恢復原狀,使古建筑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同時積極從鄉村古建筑蘊含的民俗文化角度出發,借助對鄉村民居建筑風格蘊含的風水學、歷史學、民俗學價值方面的展示,使游客通過參觀了解傳統建筑文化的特點,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認識古建筑。
借助對國家指導意見的學習和前期摸排工作的開展,旅游規劃設計人員對于鄉村旅游規劃已經有了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要對鄉村旅游規劃的可行性進行研究。要從已經掌握的各項信息中探索發展鄉村旅游的有利條件,充分利用古村的歷史文化價值,借助對鄉村旅游規劃可行性所展開的研究,提出保護和開發古村風貌的建議,并就具體如何開發和保護制定詳細的計劃。在研究過程中,當地政府群眾要積極參與到旅游規劃活動中來,為旅游規劃活動建言獻策,不斷完善旅游發展規劃的可行性研究,為發展鄉村旅游創造有利條件,加深規劃設計人員對古村的全面認識,借助開展可行性研究活動,挖掘古村風貌的旅游價值,為進一步開展旅游規劃創造有利條件。
為了使古村風貌在鄉村旅游活動中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在鄉村旅游規劃實施過程中,要通過統一古村建筑風格的措施使古村的建筑風格趨于統一,借助此項活動的開展,使沿街建筑風格保持統一,以此來最大限度提升鄉村旅游品質。在此項活動開展過程中,對各種原有建筑進行詳細分類[4],對于具有歷史文化的建筑,要最大限度恢復原狀,在恢復過程中,選擇具有古建筑修繕資質的企業來開展此項活動,使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建筑能夠重新展現在人們面前。現在人們為了生活便利,在很多老建筑上安裝了現代化的門窗,這對老建筑的建筑風格產生了很大影響,所以需要重新恢復原有的門窗風格。對于老建筑上獨具特色的裝飾性結構,也要重新修復,由于很多老建筑都是木質結構,所以在維護過程中,要及時更換腐朽的建筑材料,保證建筑的安全性,對于一些已經失去開發價值的建筑,要積極和地方政府進行溝通并予以拆除。
古村落的布局包含古村落的標志性建筑、道路分布、民俗文化建筑等,所以在規劃和保護過程中可以參考歷史資料恢復古村落的原有布局。為了加深游客的旅游體驗和對鄉村旅游的印象,在旅游規劃過程中要積極開發與建設古村落的標志性建筑,包括牌坊、大門、魁星樓、土地廟、山神廟、風雨橋等。古人日常生活非常重視牌坊和大門,土地廟、山神廟、魁星樓等也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古代艱苦的生活條件下,人們會經常開展祈福活動,這并不是一種迷信,只是一種中國人千百年來形成的文化習俗,旅游開發過程中要盡可恢復原有的建筑布局。在鄉村旅游項目開發過程中,將其打造成具有鄉村特色的民俗文化景點,通過其背后蘊含的文化意義來吸引游客。
古村落旅游開發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村落中原有的人文景觀。例如村中的古樹名木、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古井、當地人認為頗為神奇的自然景觀,這些都具有旅游開發價值,所以在旅游規劃過程中,要保護并將其融入古村風貌保護工程中,使這些人文景觀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利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故事等內容來提升旅游項目的趣味性,使古村落中的古井、古樹名木等都能融入鄉村旅游中,成為頗具鄉村特色的旅游景點,吸引游客的目光。在此類景觀周圍建設一些商業項目,出售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和旅游紀念品,加深游客記憶。
我國地域遼闊,每一個地區都會有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這集中體現在民俗節日上,所以在開發鄉村旅游、保護古村風貌活動開展過程中,要將當地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融入旅游規劃設計活動中。充分利用重大節假日舉辦的娛樂活動來開發旅游項目,鄉村旅游與其他旅游項目最大的不同在于借助參與旅游活動,能夠體驗到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在旅游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參與,加深對民俗文化的認識。而且在鄉村旅游項目開展過程中,人們接觸的是真實的生活,能夠享受到田園生活的樂趣,也可以品嘗到農村人傳統的飲食,這對于豐衣足食的現代人而言是一種全新的體驗。所以這一點也是鄉村旅游最吸引人的地方,因此在旅游規劃編制過程中,要充分將民俗文化融入古村風貌保護中,使古村落能夠全方位地向人們展示過去人們的生活,做好了此項工作,才能發揮民俗文化的價值。
編制鄉村旅游規劃是一項非常嚴謹的工作,在編制過程中深入鄉村,對古村風貌進行系統全面的摸排,了解其中所蘊含的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只有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才能展開旅游規劃的可行性研究。為了使鄉村旅游規劃真正發揮出最大的價值,規劃人員要在編制過程中不斷加大對歷史建筑的保護力度,通過修繕活動最大限度恢復歷史建筑原貌,充分發揮和利用當地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風情和人文景觀,使基于古村風貌保護前提下的鄉村旅游規劃研究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