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妮,楊 亞
(常熟理工學院 紡織服裝與設計學院,江蘇 常熟 215500)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延長服裝使用壽命,減少資源浪費,實現一衣多穿[1]。由于服裝不能被很好利用導致的資源浪費,給環境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本課題以解構主義來實現環保,以此警醒世人,切忌過度消費,要盡可能地提高服裝的使用率,減少資源浪費。
課題研究的意義是激發靈感,提供設計思路,給予方案支撐。通過課題的實踐,給予設計師們靈感,也給服裝設計的領域帶來新的活力,不斷推動服裝領域的創新。
在服裝設計中,解構主義的最終呈現效果是對原有結構的破壞與重組,從解構主義風格服裝中分析歸納出來的表現特征大致可分為5點:殘缺性、失重性、矛盾性、突變性和凌亂性。
2.1.1 殘缺性
對服裝的局部進行刻意的損壞、剪裁,做出破碎、撕扯等形態。為了實現設計作品的不完整感,設計師大多會對某些局部進行有意識的破壞。這種故意為之的殘缺處理在給人帶來無盡的想象與驚喜的同時,又能使進行破損處理后的服裝造型依舊隨著人體的運動而變化,由此可見,服裝造型本身具有一種缺憾美。
2.1.2 失重性
打破服裝常規的造型結構,通過拆分、重塑等造型手段,使服裝視覺中心分散轉移。失重就是利用不對稱、傾斜、扭轉等解構手法,給人一種即將移動、歪斜甚至坍塌的錯覺,進而營造出一種失衡的不安全狀態。相反,有時也會產生一種靈動、輕巧的視覺效果。
2.1.3 矛盾性
打破人體對服裝設計的束縛,不被比例、位置等因素限制。結構的矛盾性通常指的是對常規的超越,體現出失常性。在設計表現手法中,它是以反常態為正常狀態,利用解構的手法,盡量避免完整、對稱、常見的結構。
2.1.4 突變性
將幾種毫無關聯的元素進行分解,構成新的形式,對已有的服裝結構進行局部的更改或轉移。設計師們不按照固定的公式進行編排,對各部分進行隨意的拼合,無意識地用堆砌、拼接等手段,徹底顛覆人們對服裝的刻板印象,給人一種突變的感覺。可以通過各種不同性質或者同性質元素之間的結合,產生一種沒有經過任何明顯過渡和預示的突變感。
2.1.5 凌亂性
從整體形象來看,給人一種凌亂感,形成視覺上的變化性和無秩序性。只要服裝作品中出現上述任何一種特征,使服裝解構的部件有意義,就可以理解為解構主義風格服裝[2]。設計師自由隨性地利用了一些扭轉、顛倒、錯位等特殊的表現手法,給人一種支離破碎、零散稀松的散亂感。在色彩運用、比例協調、外型輪廓上,打破了傳統服裝的形態,擺脫了傳統的審美觀念。
服裝結構由外部輪廓和內部結構共同組成。
外部輪廓通常采用夸張與變異、疊加與并置的方式,打破對服裝造型原有的認知和審美,不再受限于既定的范圍,在任何位置進行強調和遮掩,形成了極具空間感的新廓型。夸張是指運用豐富的想象力,不受人體曲線制約為出發點,盡可能地放大或者縮小服裝各部位(通常包括肩部、胸部、袖子、腰部、底擺等)的結構特征,改變服裝的整體秩序以及輪廓造型,加強外觀沖擊力,達到顛覆的效果。變異也是設計師常用于服裝解構的手段,通過改變服裝的常規比例、尺寸或位置,給人超乎想象的視覺感受。夸張與變異是共通的,關鍵在于要脫離思維的慣性,這樣才能打破服裝的原有廓形,創造出突破性的服裝設計。疊加是指將多層面料進行相互重疊處理,改變原本服裝給人的單一刻板的印象,打造服裝表面的立體造型,呈現多樣化的形態特征,也形成一種交疊又互相影響的立體空間。由于不同面料的曲直度、正反向、紋理粗細不同,運用疊加手法,從視覺上使服裝層次變得更豐富,也更有分量感;而并置就是將某一基本造型并列放置,產生新的造型,但并不相互重疊,因此服裝的基本造型仍然能夠保持原本的形態特征,而并置所展現的規模效應卻極大地加強了視覺沖擊力。
內部結構則是服裝整體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服裝的外部廓型,通常以省道與分割線、分離與拼接的形式展現。省道與分割線在服裝的結構設計中是非常重要的造型手段。其中,省道的設計充滿了可能性和創意自由性。設計師可以想象任何形態,將其設計的省道放置于衣片的任何位置,靈活且有效地把控服裝的輪廓。可以通過抽褶、褶裥或是展開省量的形式來體現,而且省道之間可以互相轉移,一個省道可以分解多個省道,這就給服裝造型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當設計師在進行解構主義服裝設計時,為了增強服裝的創造性,也會較多地運用省道這一造型手段;而分割線也是服裝結構設計中的一種造型手段,設計師運用分割線,在增強服裝功能性的同時,又起到了點綴美化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服裝的便利性,更易穿脫,而且在分割過程中,各種分割線(橫線分割、豎線分割、弧線分割等)在遵循形式美原則的基礎上,能夠產生一定的節奏韻律,增強服裝的層次感。當兩者相互結合時,通過轉移之后的省道融入分割線內,就能塑造出獨具一格的服裝結構造型[3]。
分離是指將服裝的基本造型分割、組成新的造型。對基本的造型進行切割處理,將其拉開一定的距離,使服裝的結構形成分離的狀態,這樣既可以形成新的造型效果,又可以去除某些沒有必要存在的部分。拼接就是在分離的基礎上,通過改變服裝結構本來的秩序進行新的穿插、連接與拼合縫合。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整理總結,明確了大眾對于一衣多穿式的多功能服裝的現實需求。調查問卷通過各個App投放,共計收回145份有效答卷。
在接受調查者中,女性占68.27%,男性占31.73%。年齡段主要集中在25~30周歲,占總人數的63.24%;18~24周歲占25.89%;30周歲以上占10.87%。可以看出,年輕群體對解構主義實現一衣多穿的服裝比較感興趣。
對于解構主義服裝,非常了解的人占7.45%,一般了解占31.21%,有一點了解占22.31%,不了解的占39.03%。由此可以看出,一部分消費者對解構主義的服裝是有了解的,在沒有買過解構主義服裝的消費者中,有61.37%的消費者愿意嘗試購買,說明解構主義服裝還是有一定的市場的。
在當前的消費環境下,消費者更加注重服裝的性價比以及服裝的功能性,在服裝應該具備的功能的選擇中,92.68%的消費者選擇一衣多穿的功能。由此可見,一衣多穿作為服裝的主要功能,被大多數消費者接受。
解構主義所實現的多功能性,除了一衣多穿以外,可以將服裝轉化為手拎的包包,將日常必需品(充電寶、錢包、電腦、手機、耳機線、充電線等)裝入包中,更好地將服裝利用起來,這不僅實現了環保,還避免了服裝的過度消費。一件服裝既能滿足人們的個性需求,也能在外出時發揮環保作用,實現功能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