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學志(甘肅:積石山縣安集鄉三坪小學)
在小學數學教育工作創新發展背景下,打造高效課堂成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從小學生的認知角度來看,想要實現對他們的有效引導,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信息技術的應用是一個重要的手段。信息技術能實現對數學知識表現形式的變化,并進一步豐富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目標,加強對信息技術的課堂應用模式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以此為切入點展開討論。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完成打造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就要做好信息技術在課前導入環節中的應用,讓課堂導入環節在達到高效標準的基礎上,為接下來的教學工作做好鋪墊。考慮到小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需求,教師在進行課前導入設計時,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興趣需求和認知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保證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對數學知識的良好表達,由此保證數學課堂教學工作有效開展和實施。以“圖形的運動”系列知識教學為例。為了實現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生活中很多圖形的運動案例,如翻書、開窗、推拉門等,讓學生能夠從他們熟悉的生活角度入手,產生最基本的認知,并能夠將這種認知轉變成為探究數學知識的欲望和動力。為了提升學生的導入體驗,教師可以在展示這些生活內容時,做好圖形運動方式的指向,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又如,在“多邊形的面積”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出許多生活中的多邊形物體,如花壇、家中的地面等,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多邊形。在此基礎上,我還會組織學生一起數一數這些多邊形有多少個邊,由此來加深他們對多邊形知識的認知,為接下來的教學工作做好鋪墊。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應用信息技術來打造高效數學課堂,就必須讓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環節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課堂教學環節是教師進行知識講解的主要環節,做好此環節中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實現小學數學課堂高效教學。
考慮到課堂教學時間相對有限,為了保證信息技術應用的有效性,教師在對其設計和應用時,一定要選擇和控制好使用的時機,保證課堂教學工作能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獲得效果的突破。如在“圓柱與圓錐”的知識點教學時,學生雖然能夠明白圓柱、圓錐與圓形之間的差別,但他們對于圓柱和圓錐的構成較為好奇,而他們又無法通過教材學習來理解。這時,我就采取了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課前準備好的課件呈現出來,學生可以看到圓柱、圓錐的組裝和拆分過程,他們對圓柱和圓錐的好奇由此得以解開。在此基礎上,我還為學生準備材料,讓他們根據自己對課件內容的觀察和理解,制作出圓柱和圓錐模型,由此實現將觀察、分析、實踐融于一體,讓學生在更好地了解圓柱、圓錐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對幾何圖形的認知和理解效果。又如,在“折線統計圖”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折線統計圖的作用,提升他們對折線統計圖的認知,我就在課堂教學環節中運用信息技術為他們呈現了折線統計圖。為了突出趣味性,我選擇用折線統計圖統計出班級學生的基本信息,如他們的年齡、身高、體重等,由此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折線統計圖學習的熱情,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選擇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工作,還要保證信息技術在課堂訓練環節中的有效應用。課堂訓練環節不僅是對學生課堂表現的考查,更是鍛煉學生知識理解和應用能力的關鍵環節,對于學生的思維水平、心智發育等多個方面都有影響。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在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訓練時,要做好兩方面要素的管理。一是信息技術的應用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學生課堂學習表現為基礎,確保學生可以在訓練過程中獲得鍛煉與提高。二是信息技術輔助下的課堂訓練設計要體現出趣味性,因為只有具有趣味性的訓練內容,才能夠讓學生產生探究欲望。要讓學生真正在信息技術訓練中獲得鍛煉,教師就要進一步做好對學生認知的啟發,讓他們真正感受和體會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從而真正完成對學生的數學素質培養,進一步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水平進步,實現高效課堂目標。
綜上所述,做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不僅能改善課堂教學環境,還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這對于推動小學數學教育工作進步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保證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與課堂教學需求保持一致,確保學生可以在產生學習需求時,獲得信息技術的引導和幫助,從而進一步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性學習,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學習效果,為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的進步打下良好而又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