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俏紅(甘肅:靜寧縣威戎小學)
小學信息技術是小學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促進學科教學效率的提高,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能力。運用信息技術優化預習環節,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效率;課后應用信息技術復習,促進學生知識點的鞏固應用。
信息技術在為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時,也推進了自身的發展與普及。在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環境下,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發生了根本變化。在教育教學領域,信息技術也發揮了極大的優勢。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發揮其優勢,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動力。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要改變過去講解灌輸、教師示范的陳舊教學模式,要以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及教師教學模式的轉變與優化,使學生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下增強學習動力,加深對知識技能的認知,激發學習欲望。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靠粉筆在黑板上書寫、靠口頭講解傳輸知識,教學節奏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快速呈現所授內容,節省了教師板書時間。相較于傳統教學,信息技術從多個層面表現出其優勢與價值,可以有效地豐富課堂容量。如在學習PPT 制作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精美的幻燈片,激發學生興趣,還可以向學生形象生動地呈現制作過程,再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有效實現學習目標。
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的學習營造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動力,學生置身于具體形象情境中,可以更密切地關注稍縱即逝的知識呈現,留下深刻印象。如學習動畫制作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制作步驟,學生根據步驟進行模仿性操作,最終可以制作出精美的動畫;之后再通過自主操作,學生對于滲透其中的知識點進行鞏固與內化,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傳統講解灌輸教學模式,學生聽從教師的安排而機械聽講,講解與灌輸擠占了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時間,學生只是在理論層面理解知識點,很難將理論上升為實踐操作技能。因此,在遇到相關題目時會感到無從下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偏低。教師不注重體現學生主體學習地位,學生的學習成績就很難有長足提高。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調動相應教學資源,調節教學節奏。如在學習制作表格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網絡微課引入課堂教學環節,給學生以知識的引導,節省了講解灌輸時間,教學的實效得以提高。
課堂預習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這是因為預習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內化知識的學習方法,需要獨立思考。反言之,學生預習效果的提高需要其自身具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小學生自制力較弱,要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就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當學生逐漸養成預習習慣且具備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后,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制訂預習計劃,個性化地學習。因此,在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初級階段,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引領。例如,在教學Word 時,教師給學生設計了預習任務單,目的是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習。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單進行預習,在預習中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通過網絡社交軟件探討交流,也可以向教師請教。在課堂上教學本節內容時,教師組織學生把預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教師進行整理,并作為教學的重點。這就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學生可以針對問題在課堂上展開探究性學習。這樣,無論預習還是課堂教學環節,都是以學生自主學習貫穿始終的,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的優化與效率的提升創造了優越條件。教師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環節,促進學生增強學習動力。一是可以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的趣味性導入,為一堂課的成功奠定基礎。計算機可以為學生學習營造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自制能力較弱的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并且,信息技術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直觀的教學環境,調節學生學習情緒,如在課堂導入環節,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以及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等,就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形象的教學情境。小學生的學習動力多來自對于事物本身的興趣,學生對知識學習的需求多來自對學習內容本身的興趣。而信息技術本身就是一門學生感興趣的學科,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也涉及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應用,同時信息技術情境下的知識呈現更具形象生動性。如在教學“網頁制作”相關內容時,教師首先讓學生了解本節所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觀看豐富多彩的網頁,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接下來,教師引領學生通過微課及相關網絡平臺進行網頁制作的學習,同時組織學生小組間的合作學習,讓學生總結網頁制作的步驟,思考網絡制作需要準備好哪些素材、需要經過哪些制作步驟等。這樣,以信息技術的情境創設促進了學生的合作互動,學生在交流中明確學習目標、掌握網頁制作知識點,提升了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三是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內容。信息技術具有交互性特點。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的特點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拓展,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突破教材知識領域不廣的問題,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滿足學生心理需求。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時調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容量更大,解決傳統講解灌輸模式下內容及教學形式單一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如在教學“建立超級鏈接”時,教師根據教學重點調用網絡視頻進行相關知識點的講述,對學生的學習加以點撥與引導,學生邊觀看,邊操作,操作完畢后,也就對知識點及學習重點有了很好的把握,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理解、內化與應用。
課后復習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環節,主要作用是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回顧與鞏固。在此環節中,教師要基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強化對各層次學生的復習指導。如,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群、QQ 群等將全班學生組織起來,當學生對當天學到的知識點,在作業環節還沒有搞清楚的,可以用網絡社交工具進行交流與互動,解決作業中的困惑。教師要結合學生特點和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實施信息技術教學,將學生的線下與線上學習有機結合起來,提升學習效率。在學科教學中,信息技術也能發揮積極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梳理與鞏固。如教學“網頁制作”后,教師讓學生通過微課回顧知識要點,觀看微課制作相關網頁,促進復習效率的提高。
小學信息技術要發揮其獨特的優勢,充分體現其應用價值。教師要注重應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的生動性與形象性,使學生易于掌握與應用所授知識;教師要發揮信息技術在情境創設中的作用,促進學生互動合作;教師要發揮引導與點撥作用,啟發學生思維,注重學生操作實踐,抓好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與課后內化環節,以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