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林(江蘇:漣水縣特殊教育學校)
受聽覺語言障礙與數學學科本身固有特征的雙重挑戰,聽障學生的數學學習越往高年級就越困難。對聽障學生的數學學習,需要持續地給予激勵、喚醒和鼓舞,這對其數學學習信心的樹立、策略的調適,甚至比賦能更為重要。老師要善于對聽障學生的數學學習和行為表現等進行適時恰當的評價,對聽障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起到“加油站”和“校準器”的作用。
我們每個人完成一項任務,都需要在自評與他評中加以確認。聽障學生的數學學習也是一樣,他們每完成一道習題,每回答一個問題或提出一個問題等,都會在心里期待一個及時恰當的評價,用來助推、校準自己的數學學習。
評價的及時性,對應的是聽障學生對評價的期待。如,在學習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課堂上,聽障學生小A 用自己思考的方法分割了一個組合圖形,并且計算出組合圖形的面積。此時,小A 將自己的方法向全班匯報,心里是十分期待老師和同伴對自己的學習思考加以確認的。這個時候,老師應該立即引導全班學生對小A 分割圖形的方法及具體計算加以評析。于是,我引導大家對小A獨特的分割方法加以肯定,但對小A 計算中的兩處錯誤也毫不留情地指了出來。這樣,小A 便在老師和同伴的評價中確認了自己的思考,也對自己計算上的失誤有了清晰的認識。這樣的學習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置身其中,都獲得了提升。
評價的及時性有時并非指“立即”。比如,在《認識角》的數學課上,我讓大家感受角,聽障學生小B 用手中三角尺的30 度尖角去刺前面的學生,把對方刺疼了。顯然,小B 這是主觀故意,是調皮和不友好的舉動。對他這種行為的評價,如果“立即”進行,不僅小B 面子上過不去,還會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這個節外生枝的事件上去,浪費了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這樣的“立即”顯然不妥。但是對此類事件,老師如果視而不見,聽之任之,既不利于小B 良好品行的養成,也不利于數學學習本身,更不利于和諧班風的形成。于是,課上我在不著痕跡地化解了小B與前面學生的矛盾后,繼續引導學生認識角,課后,將當事人叫到辦公室談話。此時,小B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道歉,前面被刺疼的學生也原諒了小B。這里的及時性不是“立即”,當然也不是無期限拖延。
對于聽障學生學習目標實現情況的評價,老師經常需根據每個聽障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教學計劃,允許聽障學生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隨著數學知識與技能的積累,逐步達到學段目標。對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暫時不給出明確的評價結果,給學生更多機會,當其取得較好成績時再給予評價,以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尊心,即“延遲評價”。這便是評價“及時性”的辯證法。
對聽障學生的評價是講究場域的。對課堂中的問答、問題的評價,一般是就地解決較好。對聽障學生一段時間學習表現的評價,有時卻不宜在教室這個大庭廣眾之下進行,需要換場。如,小C 數學成績一向優秀,但是這段時間成績卻斷崖式下滑。我通過側面了解到,原來他這段時間迷上了一款網絡游戲,課上不認真,課后打游戲,所以學習成績直線下滑。這與家長提供給他的電子產品也是有關系的。于是,我下班后去小C家家訪。在小C 家里,我見到了那個電子玩具,也見到了家長。就在小C 家里,我當著家長的面,指著前面的游戲機,向家長介紹小C最近的學習表現,令小C和家長同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想,這樣的地點選擇對小C 因這種原因而出現成績下滑的校正是最有效的。果然,小C自己認識到了問題,家長也主動配合,我再利用課余時間對小C進行個別輔導,小C的成績很快又上來了,他重新找回了自信,數學學習的勁頭又一次被喚醒。
新時代,新教育,老師不再是權威,不再是有“生殺大權”的人,包括學生本人在內的每個人都是評價的主體。
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我請學生先自主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求出指定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很快,他們分成兩組,一些學生按照書上例題提供的方法做,而有的學生則把平行四邊形分割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可以拼成長方形的三角形。應該說,每種方法都是聽障學生獨特的思考結果。在教學中,我針對這兩種情況,分別請這兩種解法的學生評價一下自己的方法,再請兩組學生評價對方的方法。這樣,學生的數學素養在自評與互評中得到提升,思維獲得升華,并實現方法的優化。
數學教學中評價主體的多元,還指有時需要將其他學科老師、學校領導、家長甚至陌生人作為評價人。比如,在期中總結會上,我不再對學生半學期學習表現加以評價,而是請家長上臺,對自己的孩子甚至別的學生半學期的學習進行到點到邊的評價。將家長評價、學生自評、伙伴互評等多種主體靈活選擇,學生對自己的認識更真實更深刻,對他們后續學習的激勵、喚醒、鼓舞作用也更大。
評價方式多樣化體現在多種評價方法的有效運用上。評價記錄表、觀察、作業、報告、獎狀、證書、語言(手語和口語)、點頭、眼神、手勢動作、擊掌、摸頭、物質獎勵等等,都是對學生評價的方式。老師要達到對學生的有效激勵、喚醒、鼓舞,就必須根據每一個教學現場,結合學習內容和聽障學生的特點,機智巧妙靈活地運用多種多樣的評價方法。如,聽障學生小W 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將學校道路上的一個紙團撿起丟進垃圾桶里。他很自然的舉動,被站在辦公室窗前喝水的我看得十分清楚。我就在全班表揚了他,大家都為他鼓掌。就這樣,一個原本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從此竟然愛上了數學。聽障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項需要包括有效評價在內的多種要素參與的實踐活動。老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善于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好聽障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用評價助推聽障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