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仕錦(甘肅:會寧縣黨家峴鄉中心小學)
新課改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應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但在很多小學,老師都是以統一授課、統一要求形式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這種教學形式忽視了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和其心理因素,對學生形成很大的制約和限制:有的學生優勢得不到發揮,有的則跟不上學習進度,對數學產生厭學情緒,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而分層教學則能夠兼顧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需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樹立自信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分層教學就是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將他們分成水平相近的群組,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進行分層教學,使每個群組、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分層教學打破了傳統統一教學的局限,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開展教學,對小學數學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其應用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受家庭條件、周圍環境、個人性格等因素影響,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都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就造成了學習上的分層:有的學生接受知識的速度快,理解能力也強,學習成績就比較優秀;有的學生基礎差,接受知識的速度慢,學習成績相對來說就比較差。而在一般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都是采用統一授課、統一要求的教學形式,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和情感體驗,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情感需求,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情緒。而分層教學法則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將學生科學分組,根據每個群組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這樣,每個群組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從而樹立自信心,有助于激發其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
要想有效開展分層教學,老師除了要專業知識過硬,還應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知道學生的需求和喜好等。這樣,才能將學生科學分組,對學生進行靈活教學,并保持較高的隨機應變能力,以隨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和應對一些突發情況。在這樣的分層教學中,老師要隨時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這既是對老師的一大考驗,同時也能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老師應深入學生中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比如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通過全面了解學生,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制定適合不同群組學生的教學計劃和適宜的教學方法。比如有的學生數學基礎比較扎實,老師可以提高一些教學難度,增加挑戰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有的學生基礎比較差,老師應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定義、規律,逐漸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有的學生性格沉穩,老師可以讓他們解答一些開放性課題;有的學生性格比較急躁,老師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應用題和計算題;等等。通過分層教學讓學生都獲得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優缺點,不斷查漏補缺,從而提高整體數學水平。當然,這種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學生在進步,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在提高,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分層和教學計劃,以幫助學生取得最大的進步。
既然是分層教學,那么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必然也要分層。這樣,才能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通過完成教學目標獲得成就感,從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潛力,樹立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以《圓》的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將目標分層和教學內容分層,第一層針對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教學內容以基礎知識教學為主,教師在提問時可以問學生一些圓的定義和性質、標準圓形周長和面積計算等類型的問題,教學目標比較容易實現。第二層教學則有一定的難度,最好是高于課程標準,有一定的挑戰性,但又可實現,如圓的實際應用、圓形的組合計算等問題,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分層教學,引導學生由易到難逐漸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其學習水平,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讓學生逐漸樹立自信心,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有助于培養其數學素養。
小學生處于心智發育期,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特別是老師的認可,但他們的心理又比較敏感,害怕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因此老師不能僅根據學生的成績做出評價,否則很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甚至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所以在對學生做出評價時,老師也應該進行分層評價,評價的依據不僅是學生現有的成績,還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取得的進步、表現出來的態度、學習的積極性等,這樣的評價才更具公平公正性,能被更多學生接受,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新課改背景下,老師應認識到分層教學的重要性,并合理利用分層教學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學生以后更好地學習和成長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