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科技學院 鄉村文化與旅游研究中心,山東 壽光 262700)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需求和生活觀念發生轉變,傳統的風景園林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因此,農業景觀的出現與發展,充分挖掘了農業種植與生產的自然之美,更新園林設計的領域與方式方法,提高游客的參與性,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農業景觀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地區農業經濟的產值,也能夠有效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從而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
農業景觀是以自然農業資源為背景,在不改變農作種植條件的基礎上,將農業生產的模式與景觀進行融合,從而形成特色的景觀模式,與傳統的園林風景不同,不再刻意追求人工風景,也沒有自然景觀那樣的宏偉,給人們的是親切自然之感,同時也會對現代年輕人具有一定教育意義。從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城建工作受到發達地區影響,開展了全國范圍的城市規劃行動,大量的城市景觀、時代廣場、花壇等在城市周圍紛紛建成,為城市增添一抹亮色的同時,但由于大量的水資源被用于城市澆灌,從而給城市的生態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我國農業生產也面臨著嚴峻問題,土地沙化嚴重、農產品銷售緩慢等因素都引起了農業生產收益變低,農業種植人員放棄農業生產,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提出將農業生產與城市景觀相結合,不僅能夠改善農業種植區的環境,同時還能夠促進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是一種投入成本較低、維護費用較少、后期回報較高的景觀園林設計。
農業景觀具有區域性的特點。在農業景觀進行設計和規劃時,要充分考慮地區性農作物種植種類的不同,如南方地區常見的農作有水稻、薯類作物等,而北方地區常見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等,農業景觀設計者要根據不同地區的農業種植品種,進行農業升級以及相應的景觀規劃,提高農作物種植的審美效果,滿足不同區域游客的審美需求,同時也能夠帶動當地農業經濟的特色發展。
農業景觀具有生產性特點。農業景觀是對傳統農業進行升級改建,同時也是對農業生產的一種合理設計。農業景觀不同于城市園林景觀,具有農業生產的特性,在農業景觀設計過程中,要保持農作物的自然生長,農作物成熟的季節能夠正常生產果實,不僅能夠滿足游客對自然審美的需求,也能夠為游客提供參與農業生產機會,體驗到農產品收獲的喜悅,增強人們對農業生產的認知能力,擴大農業生產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力,為農業發展做出貢獻。
任何景觀都具有審美性的特點。而在農業景觀中,不僅為游客展示景觀中的自然之美,也能夠感受到農業生產的勞動之美。同時農業景觀作為社會文化與生產生活的組成部分,通過農業展示、參與等農業活動,為城市居民和鄉村居民之間搭建起交流交往的橋梁,滿足雙方的精神、物資、文化等需求的同時,也能夠增強城市居民的農業基礎知識,拓展農業種植區農業發展的渠道。風景獨特的農業景觀能夠吸引大批游客前來參觀,帶動鄉村全面建設,如鄉村交通建設、餐飲服務行業建設、娛樂設施建設等,為鄉村居民帶來更多的經濟來源,提高了村民經濟收入,由此可見,農業景觀具有提高農業經濟發展,促進鄉村現代化建設的功能。
農業景觀能夠有效改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將傳統的發展轉變為可持續性發展,從而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效率。農業景觀中農業作物種植,更加合理性,更加科學性,能夠改善土壤的酸堿性,提高土地肥沃程度,為農業生產創造更高的收益。同時,降低農藥的使用,增加農業產品的安全性,讓游客在觀光的過程中品嘗的放心果蔬產品,也是現代農業景觀建設的方向,因此,農業景觀保護鄉村地區的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農業景觀的建立,能夠有效的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當農業景觀具有一定知名度時,會有大量的游客進行參觀,為當地鄉村創造更多商業空間,如進行特色的農產品銷售、制作相關農業景觀紀念品,將居民的房屋改建為特色的農家民宿等,能夠為村民創造經濟效益,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從而促進鄉村的經濟發展。
農業景觀是傳統農業種植技術的優化,使得農業種植更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審美性,能夠有效幫助當地村民農業種植的技術問題。在傳統農業種植中,村民追求的農作物的產量以及農業種植的收入,而肆意使用化學農藥,對土壤的酸堿程度造成破壞,給農業發展帶嚴重影響,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而農業景觀建立能夠有效改善農業種植技術,將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概念引入到傳統種植技術中,如稻田養魚,不僅能夠形成良好的農業景觀,同時也能夠增加農業種植的收益,提供村民農業種植技術,促進地區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整體空間設計方面,通過對農田景觀、聚落形式等產生的“廢空間”進行設計改造,增加土地利用方式的同時,合理的配置和設計農業景觀空間,可以使景觀更加趨于完整性和連續性,使立面空間設計更加豐富。從局部空間設計方面,園林設計從業人員既要注重體現農業景觀節點的獨特性,又要兼顧設計單體與整體的關系,做到讓游憩者在游覽過程中既能感受一連串的驚喜,同時可以感受到整個景觀的流暢度與整體感。
農業景觀在設計的過程中,要體現出農業文化,而不同區域的農業文化是完全不一樣的。由此可見,在園林設計的過程中要對當地的農業文化,做好實際的調查,開展具有地區風格的農業景觀設計,為游客提供多元素風格的農業景觀特點。例如,著名的吐魯番市葡萄溝風景區,其原址是吐魯番市郊的一處峽谷,設計師將峽谷周圍景觀資源、當地文化風情等與當地的葡萄種植業相結合,打造利用天然的高山融雪作為主要灌溉水源的鮮亮特色,同時將該地區的風情、風景資源與農業文化相結合,創建“阿凡提民俗風情園”、“達瓦孜風情園”等,讓游客們在欣賞吐魯番風土人情、高山雪水、峽谷風貌的同時,也能夠感受遍地的種植成果的芳香。這樣的文化情景與農業種植相結合,為地區農業經濟創造更高的收益,同時也為游客展現了地區的農業文化。
農業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同樣要考慮生態保護問題。園林設計從業人員要綜合了解、考察設計區域的自然環境、地理區位包括人文風情,以期在景觀設計過程中可以最大限度保護本區域的自然與生態,使設計更加趨于科學化與合理化,盡全力維護本地區的生態體系,合理利用并規劃各類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尤其是本地區的農田、水面、濕地、林地及動植物保護區等,要尤其注意保護這些生態斑塊的完整性,從而保證本區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在農業景觀中,充分利用農作物種植特性,為游客展現不同的農業景觀,比如結合農業種植與花卉景觀的特性,創建特色設計主題。在園林設計中,農業景觀也會呈現出獨特的文化藝術價值。如“稻花香里說豐年”的農業景觀,將傳統稻田種植,進行完善,提高稻田景觀的觀賞性,在不同的季節,為游客呈現出不同的農田種植風光。而隨著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越來越對的新設備、新技術被用于農業生產種植當中,使得農業技術更加趨于自動化,農業景觀可根據農業技術的變化,打造諸如農業現代化、高科技農業展示園等特色農業景觀,為游客展現出和諧自然的田園風光,同時也能夠感受到科技農業的魅力,促進農業產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對農業生產的重視,生活在喧囂鬧市中的人們,更加向往農田屋舍的輕松,也更加期待農作物的綠色與健康。本文從農業景觀的概念、農業景觀的特點及農業景觀在園林中的應用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但是由于各地的自然氣候、地理特征以及人文風情千差萬別,人類在進行農業種植生產活動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也會產生不盡相同的農業景觀面貌。這就需要園林設計從業人員善于著眼時代背景,善于發現地域特色與文化在景觀中的美麗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