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國鑫,陳可怡,曠紫霞,尹 芳,張 軒,王冬華
(長沙醫學院護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219)
在我國教育和文化背景下,大學生存在專業認知不足的現象[1]。近期有研究[2]顯示,本科護理專業學生中第一志愿填報護理專業的比例為67.3%,其中僅有37.1%的本科護理學生填寫護理專業是自己的意愿。大部分的護理學生在選擇專業的過程中存在盲目跟風和專業調劑等現象,使得專業適應性降低,出現專業厭倦心理甚至退學、輟學等極端現象[3]。專業適應性是指學生在基本能力和個性特點的基礎上,通過與專業及專業環境互動,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專業認識和專業學習行為,達到在專業上和諧發展的一種心理和行為傾向[1]。目前針對護生專業適應性的研究起步尚早,缺乏與其他領域結合的深入研究[4]。正念注意覺知是指有目的且不做任何判斷地集中注意力在自身當前時刻狀態的心理活動過程[5]。正念注意覺知能有效緩解過去刺激帶來的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負性情緒累積,幫助自我調節[6]。本研究旨在調查本科護生專業適應性和正念注意覺知現狀并分析其相關性,為護理教育者提高本科護生專業適應性和正念注意覺知水平的研究提供依據。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法,于2020年9—10月在長沙某醫學院校選取514名全日制本科護理專業一年級到三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調查對象年齡為(20.00±3.00)歲。納入標準:大一至大三在校護理本科生,理解能力正常,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專科護理學生。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自行編制,內容包括性別、年級、年齡、父母婚姻狀況、是否喜愛護理專業、是否自愿選擇護理專業、是否擔任學生干部、是否參與社會社團或者學術社團等。
1.2.2 大學生專業適應性量表 由唐文清[1]編制,包含專業承諾、專業學習動力、專業學習行為、專業自我效能和專業應對能力共5個維度38個條目,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06。采用Likert 4級評分方式,從“完全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依次計1~4分,得分越高,表明專業適應性水平越高。如總均分達到2.5分,可認為專業適應性良好。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 0.919。
1.2.3 正念注意覺知量表 由Brown等[6]編制,陳思佚等[7]翻譯并修訂,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90。該量表為單維度量表,共15個條目。采取Likert 6級計分,從“總是”到“從不”依次計1~6分,得分越高,代表個體日常的專注能力和正念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77。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由經過培訓的成員向被調查對象解釋調查的內容、目的及問卷填寫方法,獲得知情同意后,由其獨立填寫。問卷即發即收,核查并糾正漏讀選項。本次研究共發放537份問卷,獲得有效問卷為514份,有效回收率為95.7%。
采用Excel建立數據庫,使用SPSS 25.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不服從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比較采用平均秩次和四分位數間距描述,采用單因素方差、Spearman相關性分析等統計學方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科護生專業適應性總分為111.00(103.00,119.00)分,條目總均分為2.71(2.29,3.13)分。正念注意覺知總分為63.00(57.00,69.00)分,條目均分為 3.90(3.80,4.00)分,見表 1。正念注意覺知中條目“我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減輕疾病對我造成的困難”均分最低,為3.39分。

表1 本科護生專業適應性和正念注意覺知得分狀況
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專業適應性總分與正念注意覺知總分呈正相關(r=0.565,P<0.01)。專業適應性的專業學習動力、專業學習行為、專業自我效能、專業應對能力4個維度得分與正念注意覺知總分呈正相關(r=0.208,r=0.124,r=0.261,r=0.246;P<0.01)。見表 2。

表2 本科護生專業適應性和正念注意覺知相關性分析(r)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性別、是否獨生子女、生源地、家庭經濟狀況、父母婚姻狀況、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否擔任學生干部、是否參與社會社團或者學術社團、使用微信微博QQ等通信手段的頻率的本科護生在專業適應性得分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年級、是否喜歡護理專業、是否自愿選擇護理專業和不同宿舍關系的護生在專業適應性得分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01)。不同特征本科護生正念注意覺知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特征本科護生專業適應性與正念注意覺知得分比較(n=514]
本研究顯示,本科護生的專業適應性總分為111.00(103.00,119.00)分,條目總均分為 2.71(2.29,3.13)分,表明護理本科生專業適應性整體良好,但本科護生仍存在缺乏動力、學習倦怠、學習方法不當等專業適應不良問題。相比以往研究結果[3-4],本科護生專業適應性各維度得分高低排序存在差異。研究[8-9]表明,學習適應性影響大學生整體心理素質發展和心理健康狀況。因此,專業適應性水平有待護生在后面學習中提高。專業適應性得分低的前3個維度依次是專業學習行為、專業承諾及專業學習動力,原因可能是大學學習與高中“脫產式”學習不同,護理學為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本科護生未能及時適應學習環境、調整學習方法,不能充分利用周邊資源融入護理專業學習,導致較難完成學業目標,產生挫敗感,專業學習行為減少。再者,護理“易就業”成為社會刻板印象,不少人因此盲目選擇護理專業,本研究中僅36.6%的護生喜歡護理專業,大部分護生缺乏對護理專業的喜愛與認同感,因此專業承諾得分較低。隨著護理人才培養標準日益提高,本科護生學歷優勢逐漸弱化,市場對本科護生提出更高的需求標準。且隨著專業的學習,本科護生面臨就業考研的壓力、進入臨床后復雜的工作、涉及許多復雜的人際關系等問題[10]。因此,易導致本科護生職業生涯規劃困難和學習疲倦等心理問題,從而使其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建議護理教育者應做好護理專業認知教育,讓護生漸漸愛上自己的專業;加強護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協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護理教育者也應加強護生的心理建設活動,創造良好的專業適應環境。
本研究顯示,不同年齡和年級、是否自愿選擇護理專業、是否喜歡護理專業、不同宿舍關系的本科護生專業適應性得分存在統計學差異(P<0.001或P<0.05)。年齡越大、年級越高的本科護生專業適應性水平越低。原因可能是“易就業”為多數人選擇護理專業的重要原因,但隨著年齡增長,認知逐步完善,高年級本科護生深入了解了護理專業,意識到護理專業就業形勢與預期相差較大。同時,高年級本科護生更多面臨繁忙的學業任務與考核、就業考研的壓力和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等問題,都易使本科護生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大大降低,進而影響專業學習動力和專業承諾,導致本科護生專業適應性水平降低。建議建立同輩支持小組,邀請臨床一線護理人員或優秀實習生召開臨床經驗分享會,引導護生積極適應專業學習。自愿選擇護理專業的護生專業適應性高于非自愿選擇護理專業的護生。自愿選擇護理專業的本科護生更認同和接受所學專業,對專業更具積極性和主動性,愿意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其職業生涯規劃目標明確,也更渴望在護理領域發展。因此,自愿選擇護理專業的護生專業學習動力和行為較強,其專業適應性更高。建議加強對護生相關職業意識的引導,培養大
學生對專業的興趣;護理教育者應注重加強對護生的護理專業認同教育,激發護生興趣。不喜歡護理專業的護生,其專業適應性低于喜歡護理專業的護生。專業喜愛是指在專業基礎上的積極情感,專業喜愛程度越高越易產生積極情緒體驗[4]。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促使護生加大專業學習行為投入,有利于提高專業適應性。同時,喜愛護理專業的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同度較高,學習態度、行為也更積極,有利于提高專業承諾水平,從而提高專業適應性。建議護理教育者加強對本科護生專業興趣的培養,組織護生參加競賽,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定期邀請護理界翹楚舉辦講座或座談會,激發護生對護理專業的熱愛。宿舍關系差的護生專業適應性低于于宿舍關系好的護生。宿舍是本科護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融洽的宿舍關系有利于護生的身心健康。研究[11]表明,宿舍生活可以影響大學生的心理適應情況。宿舍關系緊張的護生常常顯示壓抑、敏感、自我防衛等特點;宿舍關系融洽的大學生容易心情愉悅,會更加注重學習和成就。宿舍關系越融洽,越容易產生歸屬感,宿舍內部對于學習的認知水平也就越容易趨同,就會提升整個宿舍對于學習的認知水平[12]。宿舍關系和諧的大學生,學習態度較為積極,所以因自身積極的學習態度而更容易產生越強的學習效能感。隨著專業應對能力和專業學習動力的提高,專業適應性也會提高。在宿舍生活中,每個人生活和學習等方面會相互作用,因此護理教育者和高校管理者應關注護生宿舍關系,加大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加強宿舍內的溝通,及時解決寢室問題,積極開展宿舍團體活動。
正念注意覺知總分63.00(57.00,69.00)分,相比量表總分中間值45分,處于中上水平,略高于劉培培等[13]的研究結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護生專業認同感顯著增強[14],護生更加積極專注于當下的專業學習,正念注意覺知水平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提升空間。條目“我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減輕疾病對我造成的困難”均分最低,為3.39分。表示護生不能立即坦然接受疾病所帶來的困擾,需要反復調整,適應疾病帶來的影響。由于護生閱歷尚淺,心理調節能力欠缺,疾病帶來生理痛苦與心理負擔容易使其產生負面情緒,轉移了其對當下學習、生活的專注力,使其沉浸在痛苦迷茫中,造成正念注意覺知水平下降。提示護理教育者關注護生身心健康,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護生心理韌性,及時疏導不良情緒。
本研究顯示,本科護生專業適應性與正念注意覺知呈正相關(r=0.565,P<0.01),即正念注意覺知得分越高的本科護生專業適應性水平越高。積極心態會影響護生專業適應性[10],正念注意覺知水平較高的護生個體的感知覺、注意力更集中于當下所處的環境,有效集中精力,迅速適應護理專業學習,有利于獲得專業學習成就感。同時,正念注意覺知能把控情緒調節,弱化過去事件的抑郁、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帶來的影響,使護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護理專業的學習,有利于專業適應性的提升。由表2可見,本科護生專業適應性各維度與正念注意覺知相關系數最高的是專業自我效能,專業自我效能越高的護生常常對專業學習的成果應用擁有更精準的判斷力,對自身當前定位準確,下一階段目標明確。專業自我效能低的護生不能靈活運用專業學習的成果,容易對當下感到迷茫,喪失方向。有研究[4]表明,情緒智力對專業適應性具有正面積極的作用。因此,正念注意覺知對護生專業學習乃至心理方面有影響作用。綜合以上觀點,護理教育工作者應積極開展護生心理輔導和戶外活動,減輕護生學習壓力,積極引導護生職業規劃和情緒,促進護生之間情感交流,減少專業學習中的負性情緒。
結果顯示,本科護理學生專業適應性良好,正念注意覺知處于中上水平。正念注意覺知得分越高的本科護生專業適應性水平越高,因此,護理教育者可對護生進行正念冥想訓練,減少專業學習過程中壓力和情緒的累積。除此之外,應做好專業認知教育,提高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同感和興趣;加強護生職業規劃,減少專業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壓力;加強對護生的心理輔導,提高護生自信心和積極性;關注護生宿舍關系,創造良好的專業學習環境。由于時間與地理條件的限制,本次研究尚有不足,今后擬將容納范圍更廣的樣本量進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