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鯤
北大醫療魯中醫院檢驗科,山東淄博 255400
手足口病多發生在5 歲以下的兒童中, 導致患兒發生此病的主要因素為多種腸道病毒,患兒發病后,出現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問題,同時伴隨發熱癥狀,嚴重時患兒會出現無菌性腦膜腦炎, 肺水腫和心肌炎等問題,對患兒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在臨床發展中,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推進,其已經明確導致患兒發病的主要病原體為柯薩奇病毒A16 型和腸道病毒71 型,在此基礎上,對患兒進行診斷,將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進行應用,可實現對手足口病標本的有效檢測,保證對患兒病情進行判斷,給予患兒及時治療,避免病情加重[1]。 但是不同分子生物學的檢測方法對應的檢測結果不同, 該研究方便選取該院2019 年12 月—2020年12 月期間接受檢測的150 例患者進行研究,將3 種檢測方法進行應用,探究其檢出結果,現報道如下。
為探究不同生物學標本在手足口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該研究采用對照法,方便選取150 例手足口病患兒,根據患兒病情嚴重程度將其分為3 組,分別為重死患兒組、輕癥患兒組和住院患兒組,將其命名為甲組,乙組和丙組, 均為50 例。 甲組患兒中男24 例, 女26例;年齡1~5 歲,平均年齡為(2.56±1.03)歲。 乙組患兒中男23 例,女27 例;年齡1~6 歲,平均(2.74±1.22)歲。丙組患兒中男25 例,女25 例;年齡1~5 歲,平均(2.13±1.28)歲。 3 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兒均被確診為手足口病,與相關疾病診斷標準相符合; 患兒存在不同程度的發熱和手足皮疹,口腔潰瘍等癥狀;患兒伴隨一定程度的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患兒家屬均知情并愿意參與研究;該研究均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患兒具有精神病史;患兒存在其他重大疾病;患兒依從性較差。
應用無菌操作方法,采集手足口病患兒標本,主要采集發病后3~7 d 內的患兒標本,以糞便為主,采集重量為1~2 g,將采集到的標本放置在密封的大便盒中進行保存。 同時應用專用的棉簽,對患兒的咽兩側扁桃體部位和咽喉壁進行擦拭,保證力度適中,注意避免與喉部造成接觸, 在完成擦拭后, 可將棉簽插入到采樣管中,其采樣管型號為Hank,為3 mL,隨后將試管進行密封。 將該研究所采集的標本放入到冰箱中, 溫度控制在-80℃,以便于有效檢測。隨后,應用不同檢測方法,分別為實時RT-PCRZ 法,一步法RT--PCRZ 和巢式PCR法,在檢測過程中,主要應用Promega 公司的PCR 法擴增儀和試劑盒,應用相關軟件排列EV71 和CA16 引物序列, 并對檢測條件進行有效選擇, 實現對標本的檢測。 并對其反應條件進行有效控制,主要控制在45℃,對其進行逆轉錄,時間為45 min。 在溫度為94℃時,給予其退火干預,時間為25 s,在其71℃的環境中對其進行延伸處理,時間控制在30 s,共進行36 個循環。最后,應用熒光PCR 儀,型號為ABI7500,對實時RT-PCRZ法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 對一步法RT--PCRZ 和巢式PCR 法的結果進行檢測, 主要將濃度為1.5%的制糖凝膠電泳進行應用分析, 隨后對3 組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比較。
對3 組檢出標本EV71 和CA16 病原陽性率進行計數。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甲組患者中3 種檢測方法的EV71 檢出陽性率分別為80.00%、22.00%和80.00%, 乙組患者的EV71 檢出陽性率分別為46.00%、8.00%和16.00%,而丙組患者的EV71 陽性檢出率則分別為86.00%、26.00%和86.00%, 一步法RT--PCRZ 的檢出陽性率與實時RTPCRZ 法和巢式PCR 法的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無論是在重死患兒,輕癥患兒還是住院患兒中,一步法RT--PCRZ 的陽性檢出率均相對較低,與其他兩種檢測方法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 種檢測方法在手足口病陰性檢測結果中的應用[n(%)]
就手足口病患者來說,其表現為出疹性疾病,導致患兒發病的病原體大多為人腸道病毒屬,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具有20 多種類型,其中最為常見的是EV71和CA16 病原體[2]。 手足口病多發生在5 歲以下的兒童中,患兒發病后,出現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問題,同時伴隨發熱癥狀, 嚴重時患者會出現無菌性腦膜腦炎,肺水腫和心肌炎等問題,對患兒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手足口病是一種全球性傳染病,1957 年開始出現, 最早由Seddon 進行描述, 在隨后的發展中,1958年,意大利Robinson 從HFMD 患者中將CAV16 分離出來,在隨后的報道中,幾乎所有結果均顯示手足口病與CA16 相關。 發展到1974 年,美國學者則在腦炎患者中分離出EV71 腸道病毒,從此手足口病的醫學研究中加強了對EV71 感染問題的重視程度,此后,EV71 感染和CA16 感染交替發生,在手足口病患者中成為了主要病原體。 在近些年的發展中,我國手足口病的患兒發病率逐漸升高,臨床病死率增加,對患兒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 患兒在患病后,會受到其年齡相對較少,自身發育不完全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其抵抗力相對低下,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患兒的診斷和治療難度[3]。 因此,需要檢測手足口病標本病原體,保證及時發現患兒病情,從而進行針對性治療,減少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4]。從臨床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對患兒進行診斷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較多,主要包括實時RT-PCRZ 法、一步法RT--PCRZ 和巢式PCR 法,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不同方法所對應的檢測敏感性和特異性差異較大, 需要對其展開進一步分析,從而明確有效的診斷方法,提高臨床診斷準確性[5]。
相關研究人員在工作開展過程中, 主要將3 種診斷方法進行應用, 分別為實時RT-PCRZ 法、 一步法RT--PCRZ 和巢式PCR 法, 人員對200 例手足口病進行了標本檢測, 結果顯示3 種檢測方法對應的陽性率分別為160 例 (80.00%)、88 例 (44.00%) 和168 例(84.00%), 表明實時RT-PCRZ 法和巢式PCR 法的臨床檢測敏感性更高[6]。 實時RT-PCRZ 法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通過對病原體DNA 的增幅,實現對病原體陽性的檢測, 而一步法RT--PCRZ 則是通過進行DNA 鏈的逆轉錄,實現互補DNA 的生成,隨后將PCR進行應用,實現對新的DNA 鏈的有效復制,從而使其DNA 鏈得以有效擴增,并展開進一步的分析[7]。 而巢式PCR 法, 其在實際實施過程中, 主要是先與目標DNA模板中藍色的第一對引物進行結合, 從而保證將目的片段進行獲取,在此基礎上,將2 套引物進行擴增,從而經過PCR 擴增,在將擴增產物進行分析時,得出病原體數據[8]。
該研究工作在實際開展過程中, 分別為實時RTPCRZ 法, 一步法RT--PCRZ 和巢式PCR 法進行了應用, 在150 例手足口病的標本檢測結果中, 分必有50例重死患兒,50 例輕癥患兒和50 例住院患兒, 對其進行標本檢測, 結果顯示: 甲組患者中3 種檢測方法的EV71 檢出陽性率分別為80.00%、22.00%和80.00%,乙組患者的檢出陽性率分別為46.00%、8.00%和16.00%,而丙組患者的EV71 陽性檢出率則分別為86.00%、26.00%和86.00%,一步法RT--PCRZ 的檢出陽性率與實時RT-PCRZ 法和巢式PCR 法的檢出率存在顯著差異,無論是在重死患兒,輕癥患兒還是住院患兒中,一步法RT--PCRZ 的陽性檢出率均相對較低, 與其他兩種檢測方法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其他研究成果相一致,表示實時RT-PCRZ 法和巢式PCR 法的檢出率更高,臨床應用意義更為顯著。 與此同時,在對不同檢測方法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時, 還可以看出EV71 達到發生在重死患兒和住院患兒中, 而CA16 則在輕癥患兒中占有較大比例[9]。
一步法RT--PCRZ 主要是指將一條DNA 鏈進行逆轉錄,在此過程中,促進互補DNA 的生成,隨后再以新形成的DNA 鏈通過PCR 進行復制, 從而促進有效擴增,實現工作目的。 實時RT--PCRZ 則是促進基因在一段時間內通過DNA 進行增幅,進而展開進一步的定量分析[10-11]。
臨床發展現狀中,還有巢式PCR 法的應用,此技術在近些年發展起來,并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此技術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主要分為兩步實施,第一步是促進DNA 模板藍色的第一對引物相集合,同時獲得目的片段,第二步則是將第二套引物進行應用,將其第一步中經過PCR 擴增的產物進行第二次擴張, 在其技術的實際使用過程中, 受到其第一套引物在CPR 的內部因素影響,這一段過程并非是目的片段,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同時包含兩套引物, 在進行第二步擴增工作的過程中,其并不存在非目的片段的擴增情況[12-14]。 因此,在將這一技術方法進行應用的過程中, 非特異性擴增問題的發生頻率較低, 因此問題而導致的感染問題發生率也相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應用特異性,是目前發展過程中,促進質量增加的主要方法,而且其所對應的監測效果較好。 因此,臨床在針對手足口病患兒進行標本采集時,需要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保證符合臨床發展需求,為手足口病患兒的診斷提供有效依據,保證診斷有效性,從而促進臨床治療方法的實施,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其對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促進醫院發展均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15]。
此外,在將一步法RT--PCRZ 和巢式PCR 法進行應用時,還需要采用電泳輔助檢查,在其實際使用過程中,很容易導致標本受到污染,在具體操作時,過程較為復雜,需要較長的檢測時間,對檢測效果的影響較大,容易降低檢測準確率[16]。而實時RT-PCRZ 法的應用,不僅操作過程較為簡便,易于上手,而且對于污染物的控制效果相對較好,可對結果進行直觀分析,很少會出現假陽性問題,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關檢測方法的診斷有效率,因此其在臨床中的應用范圍更為廣泛[17-18]。
綜上所述,在對手足口病患兒的標本進行檢測時,不同檢測方法對應的檢測效果不同, 可將實時RTPCRZ 法和巢式PCR 法進行應用,其效果顯著,檢出率更高,可保證對患兒病情的有效診斷,保證早診斷、早治療,減少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促進患兒生命健康,可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