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華杰
聊城市中醫醫院血液透析科,山東聊城 252000
血液透析治療通常被應用于終末期腎病患者,內瘺屬于一種長期血管通路[1],對于血透患者而言,動靜脈內瘺功能情況將直接關乎于其治療成效, 為保障良好的血液透析治療效果, 應注重護理服務在維護動靜脈內瘺時的作用, 使之降低血透治療時發生不良并發癥的概率,增強患者動靜脈內瘺自護水平[2]。 以往臨床動靜脈內瘺術后血透中所實施的常規護理措施較忽視對并發癥的預防及患者良好的血管通路, 導致治療期間不良并發癥頻發,患者治療體驗度低下,而優質護理充分體現了個性化、人性化及全面化護理思想,該護理模式利于維護患者良好的血管通路, 降低其不良并發癥發生概率,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3]。 基于此,該文方便選擇該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130 例動脈內瘺術后血透患者為研究對象, 探討動靜脈內瘺術后血透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效果,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130 例動脈內瘺術后血透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 等額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65 例。 對照組中男33 例、女32 例;平均年齡為(47.3±6.8)歲;疾病類型:慢性腎炎有14 例、尿毒癥有18 例、高血壓腎病有16 例、慢性腎小球腎炎有17 例。 研究組中男34 例、女31 例;平均年齡為(47.6±6.9)歲;疾病類型:慢性腎炎有15 例、尿毒癥有19 例、高血壓腎病有16 例、慢性腎小球腎炎有15 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腎內科動脈內瘺術后血透;對該次研究知情且得到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排除標準:精神或交流障礙者;近期手術史者;合并其他嚴重性疾病透析治療者;未完成該次研究者[4]。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即對患者進行疾病健康知識普及,創造良好的血透治療環境,指導患者術后對血透側肢進行正確擺放,觀察其術后病情狀況等。 研究組實施優質護理:①制定完備的優質護理服務制度,對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責進行明確, 要求各護理人員在嚴格堅守自身崗位職責的基礎上團結互助, 做好護理配合工作,每日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服務于患者。 制訂科學合理的獎懲制度,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考核,以按勞分配及多勞多得原則進行工薪發放, 以激發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提升護理服務質量。 護理人員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護理核心理念, 取得患者對護理服務工作的認可及信任。 ②結合患者實際工作情況、家庭環境、文化水平對其心理狀態進行評估, 以此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詳細告知患者疾病誘發原因、血透治療作用、血透治療方式及相關注意事項等,以全面化的健康宣教,提升其疾病認知度。 以尊重、理解及關心的語氣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疾病治療觀及健康意識,積極疏導負面情緒,提高治療配合度[5]。 ③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 觀察其是否存在有心律不齊及呼吸障礙等不良癥狀表現, 將其動靜脈內瘺側適當的進行抬高,角度保持在30°左右,以免發生壓迫現象。 注意觀察患者動靜脈內瘺不良反應,若其出現有滲血、壓痛及紅腫等不良現象時,應及時報告于主治醫生,并進行解決, 嚴格遵醫囑給予患者抗感染及抗凝類藥物[6]。④保障病房環境的干凈衛生, 每日按時對病房進行消毒及開窗通風,控制好病房溫度及濕度,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安靜的療養環境。 要求患者每日至少保持6~8 h的睡眠時間,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為其制定完善的飲食計劃,對其護理行為進行規范化指導,進而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7]。
觀察指標包括有并發癥發生率、 內瘺自護知識掌握度、 護理滿意度、HAMA 評分、HAMD 評分、 生活質量, 其中內瘺自護知識掌握度及護理滿意度均來自于該院自制調查表,HAMA 評分為漢密頓焦慮量表,HAMD 評分為漢密頓抑郁量表, 這兩個量表每個均有21 項調查項目,總分21 分,分值的高低與患者的焦慮及抑郁程度成反比[8],以SF-36 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總分100 分,分值高,生活質量狀態好。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的4.6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研究組內瘺知識掌握度的95.3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內瘺自護知識掌握度比較[n(%)]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的93.8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干預前,兩組患者HAMA 評分及HAMD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HAMA評分及HAMD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HAMA 評分及HAMD 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患者HAMA 評分及HAMD 評分比較[(±s),分]
組別HAMA 評分干預前干預后HAMD 評分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n=65)研究組(n=65)t 值P 值16.55±2.95 16.47±2.47 0.168 0.867 14.95±2.95 12.67±3.36 4.111<0.001 20.55±2.82 20.40±3.95 0.249 0.804 18.33±3.11 15.93±2.48 4.864<0.001
干預前,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5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65)研究組(n=65)t 值P 值生理干預前干預后61.54±2.73 61.98±2.53 0.953 0.342 82.57±1.35 94.22±1.77 42.193<0.001情感干預前干預后活力健康干預前干預后61.93±2.32 61.96±2.37 0.073 0.942 82.52±1.32 92.32±1.36 41.688<0.001 63.20±2.54 63.12±2.63 0.176 0.860 84.33±1.33 94.65±1.33 44.235<0.001社會功能干預前干預后66.35±2.63 66.32±2.66 0.065 0.948 84.65±1.13 96.33±1.32 54.193<0.001
動靜脈內瘺術在臨床上也被稱為造瘺或做瘺,其可利用外科技術來對患者肢體淺表動靜脈進行血管吻合,使之可適應高流速、高壓力及高流量的動脈血流沖擊,讓靜脈可逐漸成熟,即出現顯著的動脈擴張化現象且血管腔不斷增寬,血管壁不斷增厚,進而可以在為患者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時創造有利的靜脈條件,實現立即靜脈穿刺進行血透治療,以挽救患者生命,因此,動靜脈內瘺術也被稱作是腎臟疾病患者的生命線[9]。
經臨床經驗發現, 動靜脈內瘺術后對血透患者所實施的護理服務將直接關乎于其病情好轉及治療預后情況, 切不可忽視護理服務在該病癥患者控制病情及改善預后方面的重要性[10]。臨床上常規護理模式雖然可產生一定的護理成效, 但是效果差強人意, 分析原因為:常規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較低,存在有未能很好落實護理工作的情況, 且該護理模式忽視患者治療主體地位,致使其治療配合度低下,同時護理服務缺乏針對性及主體化, 不能結合患者實況進行護理服務,導致護理有效率及質量性較差。 優質護理的重點護理內容為: 規范護理人員工作行為及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該護理模式充分彰顯了人性化護理思想, 可通過制定質控模式, 積極改善常規護理工作缺陷,實現護理服務的不斷優化,同時該護理模式較為重視患者心理干預,利于營造良好護患關系,另外,細致化及全面化的護理服務有利于提升護理質量及護理安全性[11]。 該次研究中實施優質護理后發現,研究組優質護理模式下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4.6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08%,內瘺知識掌握度的95.3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護理滿意度的93.8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92%,干預后HAMA 評分及HAMD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 證實優質護理在動靜脈內瘺術后血透中的實施價值顯著。 產生以上研究結果的依據是:動靜脈內瘺術后實施優質護理可幫助患者對其內瘺手術側肢體進行適當的抬高,進而緩解其肢體水腫現象,提高治療舒適度,通過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以有效提高其對內瘺自護知識的了解度,消除焦慮、抑郁情緒,營造舒適干凈的病房環境,保障患者正常休息,教育其觀察動靜脈內瘺不良反應有利于及時發現風險,盡早進行干預,制定個性化飲食計劃可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及血透治療耐受度,促進其病情的好轉,改善生活質量。薛玲等[12]研究中甲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0%,護理滿意度為96.67%,與該文指標結果近乎一致。
綜上所述, 優質護理的實施可有效降低動脈內瘺術后血透患者不良并發癥發生概率, 提高其內瘺自護知識掌握度及護理滿意度, 且可利于改善治療期間負面情緒及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