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戴忠民 黃振喜 孟娥 李艷梅
摘要 樂陵市楊安鎮是全國聞名的調味品特色小鎮,作為二產的調味品加工業發達,可是一三產業發展一直相對緩慢。系統分析了楊安鎮三產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原因,闡述了楊安鎮近兩年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提煉出可借鑒的經驗,為有效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參考。
關鍵詞 調味品特色小鎮;三產融合發展;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22-0266-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2.06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ree Industries for Condiment Characteristic Town
ZHANG Hong, DAI Zhong-min, HUANG Zhen-xi et al
(Rural Revitaliz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Shandong 253023)
Abstract Yangan Town of Leling City is a condiment characteristic town be well-know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Condiment processing industry which is second production is the developed, 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has been relatively slow.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for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in Yangan Town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in the paper,the measures taken in the past two years and the results achieved are stated,the experience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effectively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Condiment characteristic town;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ree industries;Rural revitalization
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是深化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1]。農業的三產指農業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產業融合,即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的不同行業相互滲透、相互交叉,最終融為一體,逐步形成新產業的動態發展過程[2]。在某種意義上,三產融合還包括理念上的融合,如把第二產業的“標準化生產”理念和第三產業“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引入第一產業的農業種養業,實現農業產業全面發展[3]。通過三產融合發展,可以延長產業鏈,提升管理效率,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益[4-5]。不同地區區位優勢、產業基礎、人文環境存在較大差異,三產融合發展形式也應因地制宜[6]。筆者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樂陵市楊安鎮的三產融合發展問題進行系統研究,以期為有效推進我國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提供參考。
1 楊安鎮三產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楊安鎮位于樂陵市南部[7],德濱高速和240省道兩側,交通發達,區域位置優越,是全國有名的調味品特色小鎮,享有“中國調料第一城”的美譽,有飛達、龐大、樂家客、樂暢、神廚等213家調味品加工企業,擁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中國馳名商標1個,省市級龍頭企業10家,山東省著名商標3個,山東省名牌產品2個。全鎮年調味品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占全國調味品市場份額的40%以上,是全國最大的香辛料深加工基地[8],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在三產融合發展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1.1 調味品種植業發展緩慢
楊安鎮作為調味品產業大鎮,每年辣椒、大蒜等原材料的需求量很大,但楊安鎮的農業生產仍以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并未有效帶動辣椒、大蒜、蔥、姜、花椒等常用調味品原材料的生產,企業所用原材料一直從全國各地購買,質量良莠不齊,品質難以保障,貯運成本高。雖然楊安鎮政府一直積極倡導辣椒等調味品種植業的發展,但收效甚微,每年只有零星種植,規模小,產量低。所以,盡管楊安鎮的調味品產品占據全國調味品市場的半壁江山,但各加工廠所用原材料基本都是從外地采購,形成了“買全球,賣全球”的獨特現象。
1.2 銷售形式單一,線上銷售發展滯后
楊安鎮大部分調味品企業還是以傳統的訂單式銷售為主,銷售渠道狹窄,銷售形式單一,訂單式生產雖然減少了企業的庫存壓力和資金壓力,但受需求波動影響比較大,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在電商平臺蓬勃發展的今天,楊安鎮并沒有憑借調味品產業優勢,帶動電商業獲得長足的發展。
1.3 冷鏈物流有待加強
楊安鎮調味品企業眾多,辣椒等調味品原材料需求量大,原材料及產成品的貯存運輸市場發展空間廣闊,雖然各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倉庫,但大都屬于臨時性的,規模小、條件簡陋,不適合長期、大批量貯存,而由于受生長季節的影響,調味品原材料市場價格往往波動較大,對調味品企業的生產造成較大的影響。
2 原因分析
楊安鎮有良好的調味品產業基礎,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方面有其獨有的優勢,可是二產并沒有有效帶動一三產業的發展,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2.1 固有觀念的影響
楊安鎮由于調味品企業眾多,農民打工掙錢相對容易,絕大部分的青壯年,甚至婦女、老人都在大大小小的加工企業上班,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個月有幾千,甚至上萬元的收入,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和還不錯的工作收入致使大部分人安于現狀,缺乏創新動力,怕承擔風險,不愿涉足自己不熟悉的行業。可以說,發達的調味品加工業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一、三產業的發展。
2.2 技術人才的缺乏
楊安鎮一直以傳統的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種植為主,由于調味品加工業占用了鎮上的絕大部分勞動力,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小,還在種地的農民基本都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文化層次低,創新意識、學習能力差。辣椒、大蒜等調味品種植技術要求高,投入大,個別農戶也曾種過辣椒、大蒜等,但由于技術缺乏,又不擅長學習,導致產量較低,品質較差,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打擊了種植的積極性。不但沒有對當地調味品種植業起到帶動作用,還形成了“楊安鎮土質不適合種辣椒等調味品”的錯誤認識,對一產的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同樣,第三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人才缺乏的問題。
2.3 土地的限制
有些企業也曾嘗試在當地建立自己的種植基地,但由于土地都承包到各家各戶,一些農戶不愿改種辣椒、大蒜等經濟作物,難達成一致意見,受市場規律、職業素質的影響,企業和農戶之間不易達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命運共同體[9],產生很多矛盾,最后都不了了之。另外,建設用地緊張也是阻礙冷鏈物流等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 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2019年8月,楊安鎮被列為首批40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之一,樂陵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在政策、人才、資金、土地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和傾斜,為楊安鎮的三產融合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1 科學規劃繪藍圖
2018年,楊安鎮政府請山東省建設發展研究院起草編制了《楊安鎮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0年)》,規劃明確了“以調味品特色小鎮建設為引領的鎮村一體、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路徑。制定了以調味品產業升級、人才隊伍建設、文化融合發展、美麗村居示范創建、固本強基示范為引領的鄉村五大振興行動計劃和89個具體工作項目。確立了“二產帶一產、二產促三產,以調味品三產融合帶動四美鄉村建設”的特色定位。該規劃的編制成功為楊安鎮的鄉村振興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確定了工作重點,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序開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資金投入效率,加快了楊安鎮鄉村振興的步伐。
3.2 基地示范帶一產
2019年,樂陵市農業農村局和楊安鎮政府共同投資打造以辣椒、大蒜等為主導的調味品示范基地,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引導基層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合作社與調味品骨干企業、農業科技公司簽訂三方戰略合作協議,構建了“合作社+科技公司+龍頭企業”的合作模式:農戶向合作社流轉土地,合作社根據龍頭企業下單種植,產出的農產品由龍頭企業回收,農業科技公司提供種苗、肥料等農資和技術服務。通過政府政策激勵,財政支持,基層黨支部積極作為,農民種植適合當地栽培的調味品的積極性空前提高,有效帶動了三產的發展。
3.3 科技共享促三產
為了引導分散的調味品企業形成調味品產業集群隆起帶,形成發展合力,促進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9年,楊安鎮政府積極籌措資金,開工建設預計投資4.5億元,占地33.333 hm 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調味品科技共享產業園。該園包括調味品創新創業基地、小鎮會客廳、電商物流園以及污水處理廠等配套設施。
(1)調味品創新創業基地。建設規模約20萬m2的標準化廠房,劃分為調味品研發中心和生產車間,用于和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研發機構等開展廣泛的產學研合作,研發適合不同市場需求的多樣化高端調味品及進行調味品品質檢測,促進楊安鎮調味品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味都楊安”共享品牌建設。
(2)小鎮會客廳。建設規模約1萬m 包括一館四中心,將成為楊安鎮的地標建筑和對外展示楊安鎮和調味品產業的窗口。能實現調味品交易展示、調味品指數發布、工業旅游體驗,調味品現場即購服務等功能,促進調味品線下銷售和旅游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3)電商物流園。在園區一期7萬m2電商創業基地基礎上,把散布于楊安鎮周邊的200多家調味品電商業戶及11家物流倉儲企業集中起來,建立電商共享平臺,以集聚效應促進調味品線上銷售再上新的臺階。另外,在省派樂陵服務隊的幫助下,爭取項目資金300萬元,以崔劉社區為中心,采用村民自愿入股集資的方式集資2 400萬元以上,建設一處規模達1.5萬m2的大型冷庫,用于辣椒、花椒、大蒜等調味品原材料及調味品成品的冷藏貯運,完善冷鏈物流,推動調味品產業鏈延伸。
(4)污水處理廠。總投資預計4 000萬元,占地1 hm 日處理污水4 000 m 項目建成后可處理鎮區及周邊20多個社區(村)的工業和生活污水,為調味品產業的發展掃除環保障礙,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4 可借鑒的經驗
4.1 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是三產融合發展的首要任務
立足當地產業、區位特點、資源優勢,聘請專業人才,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反復研判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產業融合發展規劃,是產業融合發展的首要任務。通過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可以使政府各相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明確產業發展思路,達成產業年度發展目標,凝聚共識,聚焦發力,減少產業發展的盲目性、被動性、重復性、低效性,提高政府投入效能,加快產業融合發展速度。
4.2 政府引導推動是三產融合發展的重要源動力
作為個體的企業老板或農民考慮的只是自身現實利益,往往缺少長遠的眼光和合作發展的意識,無力凝聚各方力量,抱團取暖,減少內耗,增加收益,形成產業集群發展合力。只有作為管理和服務部門的政府才有能力在宏觀上統籌地方產業發展規劃,培育產業發展平臺,加大公共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相應的政策措施給予財力智力支持,為產業的融合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近一年多來,楊安鎮的三產融合跨躍式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樂陵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及政策財政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2019年8月,樂陵市楊安鎮成功獲批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樂陵市委市政府建立起以市長為組
長,市委常委、副市長為副組長,各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組員的領導小組,制定了聯席會議制度,確定重點實施項目,劃分責任單位,規定完成時限,制定考核驗收辦法,定期召開項目推進會議,凝聚共識形成發展合力,使調味品種植基地和調味品科技共享園的建設進入了快車道。
4.3 基層黨組織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是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有效組織形式
基層黨組織成員一般由村或社區選拔產生,是農村人才的優秀代表,群眾基礎好,了解村里情況。基層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商討決定村或社區的共同事務,有利于凝聚村民力量,帶領大家發展產業,共同致富[10]。通過基層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使農民自身承擔的風險減少,獲得的收益增加,凝聚集體的力量,解決了單個農民難以解決的問題,促進了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起林.貴州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22):41-42.
[2]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國辦發〔2015〕93號文件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魯政辦發〔2016〕54號[EB/OL].(2016-12-16)[2020-11-05].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16/12/16/art_2259_26363.html.
[3] 趙霞,韓一軍,姜楠.農村三產融合:內涵界定、現實意義及驅動因素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7,38(4):49-57,111.
[4] 朱信凱,徐星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9-1 145.
[5] 姜長云.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和著力點[J].中州學刊,2016(5):43-49.
[6] 王樂君,寇廣增.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17,38(6):82-88.
[7] 張燕.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產城融合模式[J].鄂州大學學報,202 28(2):43-4 47.
[8] 齊心.楊安鎮:領跑中國調味品市場[J].中國質量萬里行,2008(5):71.
[9] 韓俊,陳勁松,張慶忠.產業化:中國農業新趨勢[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
[10] 肖西根,汪兆清.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4(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