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區塊鏈技術下公共借閱權的創新驅動發展研究

2021-12-03 13:55:17邢張睿

邢張睿

摘 要:公共借閱權是一種經濟權利,在普及公民閱讀權和實現不同群體的信息正義的職能中承擔補償作者經濟利益的制度。公共圖書館利用館藏資源為客體的借閱服務是其重要功能之一,公共圖書館的知識開放與公共借閱權權利人的既得利益之間存在一定矛盾,權利人通過主張公共借閱權來彌補知識經濟下的版權收益,導致公共圖書館的公共職能承擔受到影響。區塊鏈以其優勢可以作為調停者有效緩和知識經濟下的權利紛爭,平衡利益化帶來的現實困境。

關鍵詞:公共借閱權;公共圖書館;公民閱讀權;數字版權管理

一、引言

在圖書市場的交易與流通中,一方面是版權人希望作品在市場上大獲歡迎與好評,以此來提升相關領域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是基于市場的趨利性,版權受侵害情況也會隨著書籍知名度的提升而加劇,市場利益與版權保護在此矛盾狀態中持續不斷。公共借閱權對作者依靠知識勞動而達到財務自由有著重要的作用,權利的行使是其作品在發行權窮竭后對市場流通的補充,對于調和此種矛盾狀態存在制度上的優勢,但是制度運行的過程中因技術的制約造成實施不完善的情況也時有存在,例如,受公共借閱權補償的版權作品在公共借閱補償金的數據整理與發放過程中基于市場、圖書館、公共借閱相關組織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欠缺而產生一定程度的反向制衡。區塊鏈以其去中心化、透明度、時序穩定、不可篡改等優勢可以為公共借閱權的制度運行提供技術上的支持,以此共同完善多方主體合作共贏的態勢。我國尚未實施公共借閱權制度,但是落腳于國際社會的發展趨勢,區塊鏈下的公共借閱權制度研究體現了人權觀念下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公共利益的衡平。

二、數字經濟下的公共借閱權

(一)公共借閱權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1. 信息正義

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在《信息不平等》中寫道:“信息是社會福利,是民主社會發展和創造的核心要素。”[1]作為民主國家的公民,為了彼此之間的交流和討論需要信息資源的傳遞,也需要能夠幫助過濾和使用信息以達到目標的工具[2]。因此,信息的分配是評估信息正義正當性的合理重點,對于信息正義的討論大多集中在“信息技術正義”上,但是如果無法通過信息的創建和完善幫助實現個人與集體目標,而僅憑借技術手段形成道德和法律上的規制仍然會導致信息社會的不正義。信息是一個社會過程,而不僅僅是一個技術過程,信息不正義不是因為信息系統的問題,也不是因為信息系統天生不正義,健全的信息系統的正義可能會瞬間崩壞,而崩壞的來源可能僅是程序員敲擊鍵盤所摻雜主觀色彩的代碼。

信息正義反映了克蘭茲伯格第一條定律:“技術不是好的,也不是壞的,但也不是中立的。”信息系統不能在正義方面保持中立,“不公正的進入,不公正的出去”(injustice in, injustice out)是信息系統的基本原則,例如,當翻譯程序中植入了譯者的不正義理念,使得翻譯文本的某些概念與文義是建立在歧視與不平等的角度上,這種結果不單是圍繞翻譯文本的不正義,而是使這種不正義永久化,同時將其隱藏在不為人知的面紗中,讓受閱群體潛移默化地接受該種思想并傳播負影響。信息科學中必然存在不同維度、不同層次和不同領域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中同樣也必然存在信息匱乏和信息富足,這種存在于兩個社會群體間的差異可以被稱為“信息鴻溝”,依靠信息鴻溝的概念可以將信息匱乏的群體定義為那些根本無法訪問或者控制重要信息源的人,即使訪問的是計算機技術以外的書本或者其他印刷媒介的信息源,信息匱乏不是必然與信息鴻溝相聯系,因為信息匱乏者不僅是在創建信息中是困難的,而且可能隨著創建過程完成后的成果由信息富足的群體所控制而完全喪失,此時由于信息富足群體對信息造成了較大程度的干預和控制,所以此類群體可以被稱作為“信息寡頭”,信息寡頭的問題主要是對于平等原則的誤解,即信息寡頭無法將信息層面的權利分層視為正義問題,從而將兩個群體的信息正義跨距擴大成為鴻溝。但是,信息沒有普遍的正義或是不正義,對于建立數據的架構師而言考慮其所選擇的信息的正義性,而不僅是選擇優勝劣汰后的方案,當某種方案的實現不能通過技術手段完成時,剩下一種行為可以構建信息正義的系統構架:政治,因此,信息正義的一種有效解決方案是一種使政治明確的方式實踐信息科學[3]。

公共圖書館在實現信息正義的框架上提供了制度保障。古羅馬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公共圖書館的雛形,但開放的群體限于少數貴族和富民。19世紀英美兩大資本主義國家設立了近代意義上的公共圖書館,隨著歐美對公共圖書館的定位越來越清晰時,1949年經過兩次修訂的《公共圖書館宣言》問世,該宣言強調了教育、文化和信息的職能,并且開放群體的范圍極盡囊括少數群體和弱勢群體[4]。公共圖書館是政治集團為公民的科學和文化權利、受教育權等權利設立的公益性質的基礎服務設施,公共圖書館的職能定位更加偏重于服務公共權利。公共圖書館實現信息正義的過程中就是對于信息的再分配,一方面是對于信息匱乏的群體可以在信息生產的源頭上提供初級材料,另一方面是發達國家在欠發達國家通過知識產權制度對信息保護的緩解作用,公共圖書館的正義就在于各方信息主體在保有信息量足夠大的情況下盡力平衡信息不正義的關系,為實現信息相對平等和均衡的狀態在各國的實踐和施行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2. 公民閱讀權

當前,雖然沒有國際人權條約或者解釋性文件明確使用“公民閱讀權”的字眼,但是其自身所具有的人權色彩不亞于那些已經被列入人權框架的正式權利,公民閱讀權(以下簡稱閱讀權)不僅著眼于普通大眾所具有的閱讀權利,更要關注相對于一般受眾群體之外其他群體的閱讀權利。有學者將公民閱讀權定義為交叉人權,[5]《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Vienna Declaration and Programme of Action)將人權間的聯系描述為“不可分割,相互聯系和相互依存”,[6]正因如此,閱讀權的實現是整體人權框架體系下各路人權的交織,更是不同群體在不同場景下的權利變現。在國際人權框架中,與閱讀權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權利有:受教育權、言論自由、兒童的媒介權利、少數群體權利以及文化和科學權利。《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第17條是作為閱讀權最具支持力的人權條款:“簽署條約的國家應確保兒童能夠從各種國家和國家來源獲得信息和材料,特別是那些旨在促進其社會,精神和道德福祉以及身心健康的信息和材料。”該條款旨在促進鼓勵兒童書籍的發行和出版。《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第27條規定:“人人有權自由參與社區的文化生活,享受藝術,并分享科學進步及其收益。”該條款為后續的文化和科學權的發展奠定了文本基礎。《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在《世界人權宣言》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平等獲得文化和技術的機會,廣泛參與文化創造,保護作者身份以及促進國際文化和科學合作。鑒于此,在作者權益保護的視角下從閱讀權客體的實現提供了相對結構化的范式。現階段作為交叉人權的閱讀權尚未形成體系,也未列入《世界人權宣言》的權利清單中,但是閱讀權的發展并不意味著縮限其他人權的權利架構,而是立足于《維也納宣言》介于人權間的聯系,在其基礎上擴展并達成不同人權間的“合意”,共同保障與促進人的發展。

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有權使用他們能夠理解的語言來獲取豐富多樣的書籍,從而實現這個國家或地區內的閱讀權。但是這個目標在今天很多地方仍沒有實現,在面對時代機遇和技術更新的潮流中,必須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尋求一種解決閱讀權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釋放當地語言的出版魅力,并以更為尋常和有效的途徑將閱讀材料提供給公民。但值得注意的是閱讀權并不僅是確保公民獲得閱讀材料的一般性問題,也是在獲取閱讀材料后參與文化生活,以此進行知識、探索與想象世界的問題。現存的知識產權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閱讀權在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對于智力成果的保護固然是正義的,但是保護機制適時讓位于公共利益也是出于全人類發展的角度,這種不斷在信息領域的權利分配逐漸成為利益集團間的資源合理化使用的正當途徑。國際社會上存在一種制度可以折中出版商與版權人的利益,并為書籍的借閱開辟一條合理且正義的道路,公共借閱權(Public Lending Right,簡稱“PLR”),公共借閱權在本質上是一種版權權利而非合理使用,是對于版權人和鄰接權人在版權作品上因公共圖書館的外借致使潛在利益受損而享有補償金的權利[7]。公共借閱權著重于保護公民借閱權的可訪問性,以此帶來的知識學習與書本閱讀是不斷實現公民自身發展和價值的最直接的手段,同時也賦予了公共借閱權制度意義,這也遠不止為版權人的經濟利益進行補償,在國家層面,是鼓勵本國國民出產優質的特色文化資源,在國際層面,是保障和實現多種人權的制度途徑,對比公共借閱權和公民閱讀權雖然制度的出發點不同,但是落腳點都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符合國際社會的發展趨勢和人本主義思潮,借助公共圖書館的特殊地位,公共借閱權可以實現基于公共圖書館下信息正義中的兩個子正義:即公共圖書館對于衡平版權人私人利益與閱讀權受眾群體公共利益間的正義,與公共圖書館協調出版商出版利益與版權人版權利益間的正義。

(二)數字經濟下的機遇和挑戰

1992年11月19日,歐共體理事會頒布的《知識產權領域中的出租權、出借權及某些鄰接權的指令》(EC92/100指令)使公共借閱權制度在歐盟全面實施[7]。目前,公共借閱權已在33個國家或地區建立[8],除了歐盟作為PLR的主戰場外,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建立PLR的趨勢已經逐漸呈現上升趨勢。版權人有權基于“不獲償則不使用”的原則獲取因借閱行為所給予的補償[9],公共借閱補償金旨在彌補版權人因圖書館的免費借閱減少的機會成本[10]。傳統公共借閱權的客體著眼于紙質印刷品,但是隨著社會數字化進程的加快、電子書的蓬勃發展,數字經濟下的公共借閱權客體是否包含電子書的爭議問題在歐洲法院對荷蘭公共圖書館協會(Vereniging Open-bare Bibliotheken,VOB)對被告公共借閱補償金協會(Stichting Leenrecht)訴訟中的初裁判決中得出結論:應當無差別地適用于所有類型的、存在電子書形式的作品[11],2016年加拿大公共使用補償金咨詢委員會修改本國PLR計劃,將圖書館館藏電子書納入客體的補償范圍[12]。英國于2014年時已將PLR的客體擴展至在公共圖書館館內下載的電子書,但是并未付諸以實踐,其后的《數字經濟法案(2017)》規定將有聲書、電子書納入作為公共借閱權的客體范圍,并于2018年月7月1日正式施行[13]。丹麥將2018年以后符合條件的電子書納入了PLR的補償范圍,但是電子書的補償計劃尚未確立[14]。雖然歐洲法院以VOB案表明了立場,但是指令仍然給予各成員國一定的權利以決是否在本國范圍內將電子書等數字載體納入PLR的客體,由于數字窮竭在歐盟的爭議性,電子書進入公共圖書館后是否視為發行權窮竭存在激烈討論,電子書能否納入各成員國的補償對象仍無完全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電子書的擴展是數字經濟下的大勢所趨。

數字經濟下相當一部分版權人的作品以電子形式呈現,現代版權交易生態圈逐漸向無形化、便攜化、數據化的形式發展,不可否認的是電子圖書易于閱讀、載體多樣、價位適中等優勢迅速占領了市場需求,一系列相關產業的催生使得版權人的既得利益人相較之前有所提升,但圖書資源電子化的發展同樣也伴隨著侵權手段多樣、維權費用高昂、訴訟周期長等問題直接侵害著版權發展,不僅如此,圖書館作為公益性質主體在提供服務時也在間接影響著版權人利益,讀者在圖書館提供借閱服務時獲取了圖書資源的內容后,降低了購買的欲望,出版商的銷售額與版權人的許可使用費和版稅同向減少最終導致了出版商、版權人和圖書館的針尖對麥芒。區塊鏈以其整體技術優勢去人為地緩解市場自發性與趨利性問題,并著重在補償金發放及時性的層面予以針對性解決。

三、區塊鏈下公共借閱權的現實困境

區塊鏈下的公共借閱權困境體現在制度實施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以及間接參與制度運行的相關主體,單靠制度保障絕非易事。市場的自發性是導致存在障礙的關鍵因素,技術措施的不到位、相關主體的意識與技能未與時俱進同市場自發性共同導致現下公共借閱權的困境。

(一)版權人視角下創新維度的高開低走

版權人作品完成一系列過程最初都起源于立意,立意在大方向上決定了作品的旋律、基調和邏輯,再從骨架的基礎上豐滿直至完成,立意作為意會產物雖然不能顯于形但始終貫穿了這一過程,許多新奇、新穎的立意根據“思想表達二分法”雖不被著作權法保護,但其經過加工創造的作品一經完成后自動成為保護對象,除去創作過程的客觀因素不能完成作品外,更大程度還是因為如今侵權猖獗的同時行為過于隱秘、難以取證與維權成本高昂等因素,版權創作的“行動力”逐漸讓位于“意向力”,即版權人因擔心作品的復制、流通、傳播等使用行為侵害其版權,失去了創作的“原動力”,根據《2019年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共查處網絡侵權盜版案件450件,其中查辦刑事案件160件、涉案金額5.24億元。2019年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相關的刑事案件同比上升41%,在整個著作權刑事案件中占比達36%[15]。涉案金額龐大的侵權行為讓版權人對此望而卻步,許多優質的立意不能付諸創作,版權人在無稿酬、無版稅的同時也無從談論公共借閱權的補償金的基礎,從而形成版權創作“高開低走”的局面。

(二)圖書館視角下服務維度的有待提高

首先,圖書館要加強館藏資源數字化程度。數字化閱讀的發展,提升了國民綜合閱讀率和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整體閱讀人群持續增加[16]。數字閱讀作為主流閱讀方式在國民閱讀占比逐年升高,圖書館在升級自身硬件條件時也要充分打造人本主義的用戶服務,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將其轉為數字資源。圖書館將傳統文獻通過信息技術將其電子化為數字資源,按照一定的標準將其逐一整理、分類集群,使其符合數字時代圖書館的要求;其次,圖書館要明晰數字資源產權。圖書館通過多種方式取得海量圖書資源,圖書館應將取得的海量資源明確權屬,由于來源和渠道的形式和種類多樣,這一版權清理的過程使得圖書館在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的同時不能得達到預期的結果,因此應在資源入館階段及時審查,對于符合入館條件的圖書及時數字化,稍有權屬瑕疵的在查證后視其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入館,對于不符合條件的圖書,杜絕圖書館為了提高館藏資源的基礎上出現的“默示入館”現象,同時仔細審查所購資源數據庫的供應商的資質與文獻來源,最大程度保證圖書館藏資源的權屬清晰;最后,圖書館要加強風險防控能力。圖書館風險來源不僅局限于館藏資源侵權,還體現在資源傳遞、資源數據庫外包、相關法律法規滯后、國際版權規則情勢不確定等問題,在此些情形上,圖書館應加強自身服務意識和法律意識,通過相關技術措施來規避風險的發生,及時清理圖書館資源,通過加強圖書館數字資源管理能力、法律法規學習能力、圖書館員業務能力等舉措來保障圖書館的升級轉型[17]。

(三)出版商視角下利益維度的得不償失

根據《2019年中國圖書行業零售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指出消費者對文化內容的消費已趨向理性,對圖書品質、教育與娛樂的訴求已愈加明確,從需求端倒逼出版社進行品種壓縮和集約化運營,提升出版內容的品質[18]。由消費者需求主導的出版市場迫使出版商迎合利益需求來促進發展,相應地出版商的市場需求倒逼版權人按需創作。出版商作為市場的供應主體,其話語權地位不言而喻,掌握主導出版物是否發行的絕對話語權,版權人在此種出版生態鏈內夾縫生存實屬不易,相應地版權人開始拒絕提供稿件給出版商,出版商無發行圖書的基礎資源,由此及彼,出版生態圈的惡性循環逐漸顯露,一方面是市場上缺乏精品圖書資源的問題亟待解決,另一方面是版權人的夾縫生存致使難以出產保質保量的作品,出版商較之以往所獲利潤下滑與退減,此種出版業態鏈的斷層使得出版商苛求利益在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下顯得得不償失。

四、構建“四位一體”區塊鏈智慧借閱體系

區塊鏈以其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安全性和時序穩定的優勢,全面輻射至各行各業的方方面面。區塊鏈3.0階段中,人文社科領域的應用也逐漸得到普及,如傳媒領域的圖片版權保護、法律領域的區塊鏈存證、教育領域中打擊學歷造假等。區塊鏈在出版領域的發展同樣呈現“高速行徑”的狀態,版權人作為出版領域的“原動力”,在如今版權侵權嚴重的局面下,疲軟的態勢、消極的創作態度、無奈侵權行為的肆意妄為都讓版權人的創作熱情和激情慢慢褪去。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邁進的關鍵就是激發“原動力”,讓作品的數量穩中帶進、作品的質量精益求精。為此,本文構想了一種“四位一體”區塊鏈智慧借閱體系,以區塊鏈的技術理念對應技術措施,再由技術措施對應適格主體,最后層層閉環形成完整的區塊鏈智慧借閱體系。該體系由四個部分構成,以公共借閱權的權利保護為核心,從圖書館借閱機制的改進、出版環境的交易一體化、分布式數字版權管理、借閱主體的隱私保護與交互四個方面試圖解決公共借閱權的創新發展困境。

(一)去中心化-弱中心化的圖書館借閱資源共享模式

作為公共借閱權中心主體的圖書館,是整個公共借閱權制度運行的關鍵一環。圖書館在收集館藏資源、整合版權人信息、促進借閱行為的進行、分發公共借閱補償金等職能中存在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本文在基于聯盟鏈的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安全共享LibRSM模型基礎上構想了一種圖書館公共借閱資源共享模式(Public Lending Resource Sharing Model of library,LibPLRSM)[20]。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公共借閱補償金的精確性與及時性問題,在圖書館聯盟鏈多中心化、弱中心化的基礎上,省去中心機構的管理,實現館內資源流通、館際資源互通的資源共享形式。用戶既作為資源貢獻者又作為借閱消費者幫助圖書館在資源收集方面節省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圖書館履職效能;用戶提供的資源信息都會被真實記錄在區塊鏈中以便追溯查詢,不僅省去了圖書館整合版權人信息和館藏來源的煩瑣流程,同時還可精確定位瑕疵權利圖書的購進和捐贈,確定侵權行為來源的同時追究侵權責任。該模式下用戶一切借閱行為都被記錄在區塊中,圖書資源的借閱不僅可以通過圖書館也可以通過借閱人的轉借閱,改變了以往通過圖書館作為第三方機構中轉形式的單向連接難以充分交互的局面,借閱的速度和質量也有所保證。公共借閱補償金的發放有賴于圖書館的統計數據,區塊鏈中的借閱信息成為發放依據和來源,基于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時序穩定和全程追溯可以確保補償金額發放按照借閱方式和總量合理發放,快速、及時、準確的保障了版權人的權益。

1. 圖書館聯盟鏈的建立

區塊鏈可分為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公有鏈屬于完全去中心化的狀態,對任何節點都無權限設置,所有節點均可以進入并讀取數據;私有鏈僅對有權限的機構和組織或是其授權的節點用戶開放;聯盟鏈中存在多個共同參與管理的機構組織,機構承擔一個或者多個節點,其中的數據可由不同的管理機構進行讀寫和記錄。對于圖書館聯盟適用的區塊鏈選取,應當針對圖書館自身的定位和性質考慮。首先,相對于公有鏈的完全去中心化,私有鏈的開放程度過低、范圍過窄,聯盟鏈在結構關系和開放程度上更為適宜圖書館聯盟的建立;其次,圖書館的機構職能和組成不具有比特幣、以太幣等數字加密貨幣的完全平等性和盈利性,需要一定的行政干預;最后,聯盟鏈的互操性和數據交互較公有鏈和私有鏈更為符合圖書館的角色承擔。

圖書館聯盟鏈是多中心共同管理的授權節點的弱中心化區塊鏈。圖書館聯盟區塊鏈(libPLRSM)模型中包括核心模塊,該模塊主要由:圖書館身份認證服務器(Library Authentication Servers,LAS)、圖書館共識服務器(Library Consensus Servers,LCS)、數據庫服務器(Database Server,DBS)、公共借閱管理服務器(Public Lending Management Server,PLMS)等組成。圖書館聯盟鏈成員的選拔由公共借閱管理組織選定,原則上應當由具有較多館藏資源、組織體系完備、職能履行良好的公共圖書館擔任,但考慮到某些商業圖書館同樣具有以上條件,此時公共借閱管理組織可以視具體情況另行授權,成員圖書館分布應當根據地域、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差異等條件選定,其中選取的成員圖書館再按照對應數量關系進行投票選舉確定“重心圖書館”,重心圖書館作為完全節點,可以獨立的創建和驗證區塊鏈,不需要借助其他節點或其他信息來源,剩余部分按照分布式圖書館管理模式執行公共借閱權制度的運作。成員圖書館在身份認證服務下對授權節點分發秘鑰,秘鑰包括公鑰與私鑰,基于簽名場景,私鑰進行加密公鑰用作解密,用于讓所有公鑰所有者驗證私鑰所有者的身份并用來防止私鑰所有者發布的內容不被篡改,保證節點用戶的相關信息能夠以真實元數據形式鏈接至區塊鏈。

2. 基本構架

圖書館聯盟鏈以其資源共享為核心特征,旨在化解各成員圖書館因資源不能實現館際互通互享而導致的“借閱困境”,借此打破“借閱困境”形成的“借閱瓶頸”。本文基于數字圖書館聯盟鏈的信息資源安全共享模型[20]1,所構想的圖書館聯盟鏈基本結構分為三個部分:管理層、應用層、用戶層。管理層由圖書館身份認證服務器(LAS)、圖書館共識服務器(LCS)和公共借閱管理服務器(PLMS)組成。圖書館認證服務器該功能的主要作用是為聯盟鏈成員生成唯一身份標識、密鑰管理等,只有通過認證,用戶才能加入聯盟鏈網絡,共識服務是該模型的核心功能,圖書館共識服務承擔了館際資源流動、館際信息共享的主要任務,由通過認證的圖書館所構成,在一定預設規則下,通過多方參與節點間的交互,使數據、行為等達成一致并有效[20]3,其主要作用是為節點用戶提供專屬的身份標識,標識由成員圖書館授權,再經認證后,成為具有效力的簽名,同時標識中的相關信息將被存儲在分發的配對密鑰中,為節點用戶提供加入聯盟網絡、上傳資源數據、進行交易、結算圖書館服務等項目;公共借閱管理服務主要項目是與公共借閱管理組織對接公共借閱補償金的發放,該項功能本應是圖書館共識服務中的一部分,但由于其地位特殊和服務主體和對象特定化,所以單列出來與LCS、LAS、DBS共同組成LibRLRSM,除了借閱補償金的發放,公共借閱管理服務器同時輔助圖書館圖書資源數字化、數據統計、館藏資源購買等內容,在區塊鏈確保數據真實性的基礎上免去了數據核查的審計階段,保障版權人補償金發放的及時性;數據庫服務是該結構下的底層技術服務,存儲由成員圖書館驗證確有真實性的元數據。

3. 模型運作機制

模型的基本構架中以圖書館身份認證服務為起點,通過圖書館共識機制器為核心的共識服務后,到達公共借閱管理服務為終點的流程,全程的數據由圖書館數據庫服務為底層存儲技術提供,其主要邏輯結構遵循以管理層為核心,由共識服務雙向擴散的運作機制。用戶層的主體先經由身份認證服務,通過該身份認證服務后,版權人通過應用層實現相關圖書館功能服務,應用層接收到主體發出的指令,存儲在數據庫中的數據經提取、篩選、確定后,將選定的符合共識機制的數據傳送至公共借閱管理服務,公共借閱管理服務按照預設在其中的借閱金補償標準將補償金分發給版權人。

用戶首先進入用戶身份認證服務,通過服務的驗證后,該節點用戶成為成員圖書館的節點成員。

用戶層囊括的所有主體都有權將資源上傳至圖書館聯盟鏈中,通過篩選、確認將資源元數據中的真實數據傳入至圖書館數據庫服務中。資源元數據包括用戶的權限信息、資源摘要信息、真實資源以及在聯盟鏈上存儲的位置信息等[20]3。真實數據對于確定版權人信息、侵權人信息以及對模糊信息推導有著指向性的作用,對阻止瑕疵產權的圖書資源進入、防止圖書毀損的侵權行為以及追索版權人信息具有良好作用。

針對由一定條件產生的重心圖書館,可以作為完全節點產生新區塊,其余節點負責驗證和審計完全節點所產生的區塊的合法性與正確性[20]4。完全節點擁有完整聯盟鏈的區塊鏈數據,獨立校驗區塊鏈上所有服務交并實時更新數據,同時也負責區塊鏈的廣播和驗證[21]。

用戶在系統中發送不同的請求,成員圖書館根據請求的類型,將其分別發送至對應的服務接口上,以借閱的共享請求為例:系統將請求發送至借閱的服務端口,該共享請求包含借閱者的身份信息、借閱資源信息等,而后再由系統判定不同場景下的服務類型。

服務層對用戶不同的請求進行解密,根據請求中包含的信息進行SHA256算法,計算得出的32字節哈希值作為區塊哈希值,系統再將該區塊哈希值發送給完全節點。

共識服務將得到的區塊哈希值從數據庫中提取后,利用元數據和密鑰解密存儲在數據庫中的真實數據,發送至用戶后完成數據的交互和共享。

資源的交互和共享過程完成后,公共借閱管理服務將從數據庫提取本次完成的交互和共享所涉及的全部真實數據,根據該數據按照圖書借閱補償標準發放公共借閱補償金。至此,完成整個借閱補償流程。

圖書館聯盟鏈下的圖書館借閱資源共享配合公共借閱權制度,構建權利人、借閱主體和圖書館之間的去中心橋梁,協調版權人權利分配不均、圖書館借閱服務難以滿足讀者需求的矛盾。同時圖書館借閱資源共享模型有利于幫助圖書館的服務和職能升級、轉型,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和自身結構優化,以促進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

(二)去信任化-智能合約下的公共借閱出版合同

智能合約是一組情景應對型的程序化規則和邏輯,是部署在區塊鏈上的去中心化、可信共享的程序代碼[22],在發生“定義”的事件時自動觸發驗證并執行其預設條款的可執行腳本語言。智能合約以其自動執行、高效快捷、不易篡改、易于監管的優勢,應用于金融貿易、跨境支付、股利分紅等具體場景中,去信任化的交易環境下避免了交易主體因信任因素導致的支付瑕疵和商品質量問題,一般來說,經過六次的交易確認,就可以解決區塊鏈中的“雙花問題”。鑒于智能合約的優勢,其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場景也逐漸豐富。

基于上述構建的圖書館聯盟鏈,數字出版領域伴隨著公共借閱權的加入,形成了版權人、圖書館、出版商三方互相影響、互相聯動的新局面。圖書館聯盟鏈中利用智能合約技術,形成循環往復的公共借閱出版模式,該模式下權利流動由版權人起手到達出版商后再經圖書館,最后從圖書館巡回至版權人,從而形成閉合回環的三角穩定性樣態,其中三方主體兩兩制約,共同促進公共借閱權和數字出版的發展。出版商利用區塊鏈中的信息確定版權人,經版權人和出版商草擬合同達成合意后,將合意內容編寫為由計算機識別的腳本語言,自動執行出版交易內容,完成出版流程,而后圖書館購置出版商發行圖書作為館藏資源進行借閱,經過公共借閱管理服務器形成統計數據,將公共借閱補償金發送至版權人的賬戶,至此完成由智能合約參與的公共借閱出版模式。

傳統出版合同由版權人和出版者作為甲方和乙方共同簽署,或是由圖書館與出版商作為甲方和乙方共同簽署,除了圖書館作為合同相對方外,經圖書館授權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也可以與其簽訂。本文構想了一種智能合約下由出版商、版權人、圖書館共同訂立的“公共借閱出版合同”,此類出版合同內容大體如下,從三方主體的具體信息條款,授權條款,報酬、價款給付條款、爭議解決條款等為主要內容,經三方合意達成一致后,再將此類合同利用數字和代碼編寫為可執行語言,主要依照IF-THEN的邏輯規則,讓區塊鏈上的交易能夠鏡像模擬出現實世界中的合約,時間戳能夠完整清晰地記錄整個交易流程的時間,將其存儲在聯盟鏈之中,保證交易的時序和安全[23]。在公共借閱權的介入下,圖書館可以作為出版合同的丙方加入訂立的過程中,圖書館利用智能合約的自動執行性,與版權人達成公共借閱補償金合意后,由智能合約自動發放補償金,公共借閱補償標準事先納入合約內容中,最后以圖書館的借閱數據作為發放補償金的依據,由此完成圖書館參與的公共借閱出版合同。

(三)非對稱加密-主體與客體的隱私與交互

用戶的個人信息保護與數據交互一直都是“矛”與“盾”的關系,區塊鏈技術在個人信息保護“盾”的前提下,將交易數據“矛”深深插入交易流通環節中以此緩解尖銳的矛盾關系,區塊鏈利用其非對稱加密技術將“矛”與“盾”將其轉化為“融”與“合”的關系。本文構想了一種區塊鏈下公共借閱信用評價系統,[24]該系統可以將作為主體的用戶隱私與作為客體的交易數據有機融合,將評價因素作為過渡媒介完成保護與交互的雙向平衡。

圖書館在系統中利用個人身份證明或是入館時的圖書館會員證注冊唯一屬于個人的標識,該標識可以被身份驗證機制所識別。

圖書館智慧借閱系統自動為用戶生成一對公鑰和私鑰。公鑰針對圖書館智慧借閱系統的解密,私鑰針對用戶借閱服務信息解密。在每次完成服務后系統發送一個帶有個人信息、服務信息、時間信息、評價信息的簽名文件,用戶在完成服務項目時將簽名文件和評價信息一起利用私鑰簽名,并通過區塊鏈全網廣播到各個分布端口。等到本次借閱的圖書在被下一借閱主體借閱時,系統收到此消息后,先用上一借閱者的公鑰解密,獲得簽名文件,再用后一借閱者的公鑰解密,確認上一借閱主體的簽名文件和本次借閱主體的信息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況下,將此區塊加到本次借閱者的區塊鏈上,如果不一致則拒絕添加。

系統準許本次評價加入借閱者區塊鏈后,先獲取上一個區塊的借閱者評價信息,加入本次借閱者的評價后形成新的評價,最后再加到區塊鏈賬本中。

通過信用評價制度將信用評價依次有序的加入區塊鏈,可以免去圖書館對用戶信用層級的分層,避免圖書館因評價數據不能真實反映信用等級而承擔借閱圖書損壞、滅失的風險。同時,信用評價系統相對應的激勵機制可以促進用戶自身行為的規范。激勵機制來源于經濟學中的激勵理論,該理論也是比特幣、以太幣等數字加密貨幣發展的重要理論基礎。圖書館將在信用評價系統中結合評價數據對借閱者進行符合條件的借閱用戶采取激勵。針對符合接續區塊鏈條件的借閱者,系統將自動分發“圖書借閱福利”,如增加借閱時長、分發“閱讀幣”等手段。以閱讀幣為例,借閱者在按時歸還圖書、及時傳遞圖書、捐贈無權利瑕疵圖書或是增加圖書館志愿服務時長等獎勵措施時,系統在借閱者滿足上述預先設定好的條件下,將按照不同條件分發不等量的閱讀幣作為激勵手段。

非對稱加密技術保證節點用戶的隱私和安全,同時圖書館可以針對用戶上傳的信息,經驗證與確認后,提取真實信息作為圖書館有針對性購買館藏資源的數據來源,圖書館聯盟區塊鏈不僅可以保障用戶借閱服務的順利完成,同時用戶也作為信息資源的提供者、管理者和評價者為公共借閱服務良好運行提供有力、可靠的數據支持。圖書館聯盟鏈可以集資源交互、時序穩定、信息可追溯的優勢為用戶個人信息的保護與安全提供底層技術優勢。

用戶將手中的圖書資源按照不同的載體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轉借閱,針對數字資源可以采取線上傳遞,實體圖書可以通過線下郵寄、面對面交接等形式傳遞。待轉借閱行為結束后,借閱雙方的轉借過程輸入至區塊鏈的智慧借閱系統中,系統對行為過程進行驗證和確認后,一系列的借閱信息都以元數據形式上傳并且成為區塊鏈中信息永久不可篡改的信息。每次信息的確認形成新的區塊后,將在全網廣播借閱信息,受到全網的監督,標識該本圖書及權利相關人員狀態的更改。去中心化的借閱手段建立分布式的信用機制,構建區塊鏈下智慧借閱系統的“R2R(reader to reader)”讀者交互機制。

(四)分布式理念-分布式數字版權管理機制

區塊鏈的分布式理念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用戶不僅扮演了鏈上的交易主體,同時也是鏈下的無意識存儲主體。在區塊鏈環境中,分布式特征可以解決設備存儲壓力導致的算力不足、抵御達成一致的共識攻擊等問題,區塊鏈下的分布式理念同樣也為公共借閱環境中圖書館數字版權提供了解決的途徑。傳統公共借閱權客體的紙本圖書利用技術措施將其數字資源化,但由于圖書館中數字版權呈現多元化、碎片化、授權海量化特點,對圖書館的數字版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準確性、便利性、時效性、透明化、主動性要求,[25]針對公共借閱權環境下的數字版權管理特點,可以利用上文構建的圖書館聯盟鏈作為底層技術,結合數字版權管理技術共同為圖書館版權的發展與適用提供新契機。

分布式數字版權管理從版權的登記、交易、監管入手,利用區塊鏈技術為版權人從其立意、創作、修改、完成、確權、許可到利用的全過程數據都可以完整、清晰、安全地進行全鏈記錄、全鏈展示,[26]2區塊鏈與數字版權結合的分布式數字版權管理具有五大優勢:

1. 身份認證基礎上的版權確權

區塊鏈因其具有的時間戳、時序穩定、全鏈追溯等條件為數字版權作品提供確權認證平臺,每件作品都被賦予唯一的版權身份標識(Digital Coypright Identiifier),基于區塊鏈散列值不可逆向求值的運算法則,可以詳細記錄權利主體、補償客體的信息,極大地方便了圖書館的版權調查活動,[27]哈希函數的不可逆運算求值使得及其細微的差異都可導致運算結果的不同,因此鏈上信息在有效性的基礎上擁有較高的安全性。版權人作為區塊鏈成員利用配對密鑰上傳信息,通過密鑰驗證數字版權管理中的主體身份;時間戳使區塊鏈上每一筆數據都有時間標記,時間戳是第三方為電子文件簽發的一個加密憑證文檔,用來證明電子文件的創建時間及內容的完整性[28]。《伯爾尼公約》中規定作品一經完成即享有版權,區塊鏈下的分布式數字版權管理在此規則下強化了作品的現實性,在版權胚胎形態中給予充分保護,將版權人的原創力呵護在“襁褓”中,版權人將作品登記后,版權人的權利運行狀態與區塊鏈同步更新。區塊鏈登記首先是版權人權利保護的第一道保障,區塊鏈將版權人的作品登記信息上鏈后,不僅省去了傳統版權登記機關的中心機構,減少了確權登記時間和交易費用,有版權人在區塊鏈中實踐過著作權登記,成本最低僅0.4元[29],同時由于傳統的版權登記都僅是形式審查,不可知作品的原創性和授權情況,不利于版權保護和管理,而區塊鏈下的“鏈上確權”,則不必有此憂慮,打破傳統的審查性質,大幅度地降低了圖書館的版權清算成本。此外,由于區塊鏈下的版權身份標識具有可回溯特征,以此可由全鏈驗證節點用戶版權的真實性,為公共借閱權的圖書與作品的數據統計在真實性上確保其精確性。

2. 智能合約-數字版權生態鏈中的新技術

數字版權交易是貫穿數字版權生態鏈的中心環節。上述提及的“公共借閱智能合約”突破傳統出版屏障,直接將版權人的公共借閱權納入數字版權管理中,在原有數字版權的基礎上拓寬了版權人的權利保護范圍,在不考慮數字版權二級交易市場下,圍繞利益主體間構建適應圖書館的版權交易關系,從數字版權的權利狀態知曉其授權情況,針對分布式的授權機制,圖書館利用區塊鏈技術將授權協議“一攬子打包”后分別將其轉移公示,免去審查流程后資源直接入館,提升圖書館資源整合效率的同時加快版權人的權利變現。

公共借閱權的介入使得交易主體多元化、交易流程復雜化,如果按照傳統的出版合同,不僅主體關系糾纏不清,而且交易環境和交易關系因利益驅使導致惡化的局面。利用智能合約的自動執行性質可以在無需監督的區塊鏈環境下按照事先預置的腳本語言執行所有交易程序和步驟,去中心化的特征可以在無中心結構的作用下省去煩瑣流程和中介費用完成整個交易,利用技術背書打破傳統的信用背書,不僅使得交易速率得以提升,還可以此打通適應公共借閱權發展的出版環境,從開源節流的角度保護版權人的切身利益。

3. 分布式理念下的存儲與管理

區塊鏈分布式存儲技術將完整的文件進行切片,把切片的加密數據分別存儲在各個不同的硬盤上,每個硬盤只保存完整文件的一部分,切片文件的存儲信息也會被記錄在區塊鏈上,防止信息被篡改[30]。區塊鏈分布式賬本中用戶的鏈上信息備份至本地存儲,對確定版權、界定合作作品、職務作品、委托作品、孤兒作品的權利信息及版權收益具有區分功能,P2P網絡的搭建和股份授權證明機制(DPoS)應用相較于原有的工作量證明機制,具有加快處理數據速度、減少算力開支和區塊鏈維護的費用等優勢,部分硬件作為共享資源在P2P對等網絡上通過網絡提供服務和內容。基于圖書館聯盟的構建,股份授權證明機制雖沒有工作量證明機制的去中心化程度高,但是其在運行中投票選中一定數量的節點作為承擔驗證和記賬的功能符合圖書館聯盟鏈的運行機制,且當代表節點不能完全履職時,新節點的選出將代替原有節點繼續工作。圖書館的定位和性質同樣也未能達到交易市場的完全自由化和去中心化的程度,出于節省電力的考量,股份授權證明機制更適用于分布式數字版權管理下的共識機制,兼具資源節省、交易流通、安全穩定等優勢。

4. 全網檢索、全網監控

區塊鏈系統中的每臺計算機都充當存儲數據的節點,基于區塊鏈類型的不同,節點記賬的權限也有所不同,當兩個節點發生交易時,交易信息會被記錄并且進行全網廣播,目的是防止篡改信息,在分布式存儲技術的保障下,數據信息安全、交易流程清晰明了。區塊鏈由創世區塊單向接續排列,同時已經具有有效性的區塊在日復一日的接續中其穩定性和安全性指數將越來越高,發動共識攻擊的可能性也趨于不可能,分布式數字版權管理技術可以在全網檢索的基礎上進行全網監控,隨著交易產生通過區塊鏈的廣播,意味著全鏈節點都對交易內容起到監管作用,同樣也可阻止非法內容上鏈侵害版權人權益。

5. 技術措施、存證維權

區塊鏈的版權登記首先是版權人權利保護的第一道保障,因為每件作品具有專屬的版權身份標識后,成為界定作品權屬、區分利益分成、進行版權清理的依據和來源。除此之外,數字版權保護技術作為保護的第二道保障同樣效用顯著,加密認證相關技術、數字水印相關技術、內容比對相關技術、內容訪問控制技術等都為數字版權的保護提高安全性,但面對具體侵權行為時,當事人往往因證據難以收集、侵權行為的隱蔽、利益相關者的勾結致使“舉證不能”,[26]3針對舉證維權的難題,區塊鏈版權身份標識為數字版權的確權奠定了基礎,區塊鏈技術和數字版權保護措施為維權提供了條件,兩者并駕齊驅為數字版權保護的發展添磚加瓦。

2018年6月28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審理了第一起以區塊鏈存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案件,意味著區塊鏈在法律層面的認定已經跨出了里程碑式的第一步,未來更多以區塊鏈認定事實的案件也會隨著技術的升級更為普及。目前司法機關也在司法實踐中搭建了相應的證據平臺,侵權行為如被發現,司法機關無需花費較長時間調查取證,證據可以最快時間保存的同時司法資源的利用效率也將最大化,區塊鏈下的數字版權管理為公共借閱權的保護、利用、交易、監管、清算等方面另辟蹊徑,將人本主義的概念發揮放大,監管不再局限于事后、存證不再僅限于事中、激勵提前至事前等優勢為版權人的核心利益保駕護航。

五、結語

基于區塊鏈的公共借閱權發展是技術與制度的體現,將區塊鏈的整體技術優勢理念賦能于公共借閱權具體實施的執行理念,是科技自信層面下的實踐與探索。雖然公共借閱權制度尚未在我國施行,但是以我國的現實情況給予制度是否具有可行性的考量具有時代進步性。我國現在已經具備較為成熟的區塊鏈技術,將區塊鏈技術作為實施公共借閱權的底層技術具有現實依據,以人權促保障,以技術促進步,以制度促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現階段的公共借閱權的實施困境,助力公共利益實現與版權保護的雙向平衡。

參考文獻:

[1] Schiller,H.I.Information Inequality[M].New York:Routledge.1996:60.

[2] S.Chopra,S.Dexte.Free Software and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Justice[J]. 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ume.Springer,2011(13):173-184.

[3] Jeffrey Johnson.Computing Ethics The Question of Information Justice[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6(3):27-29.

[4] 范并思.認識公共圖書館的制度意義——重讀《公共圖書館宣言》[J].圖書館建設,2019(3);8-13.

[5] LEA SHAVER.The Right to Read[J].Columbia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2015(1):1-58.

[6] Lida Ayoubi.Deciphering the Right to Read under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A Normative Framework for Equal Access[J].Wisconsin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2018:427-471.

[7] 傅文奇.公共借閱權制度研究[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31-41.

[8] 江向東.歐盟92/100指令對圖書館公共借閱活動的影響[J].圖書館雜志,2003,(9):67-70.

[9]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The public lending right and what it does[EB/OL].https://www.wipo.int/wipo_magazine/en/2018/03/article_0007.html,2018-06-14.

[10] Heung-Yong Lee,Young-Seok Kim.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ublic Library Loansfor Discussion on Public Loan Compensation Rights System[J].Journal of the Kore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ociety,2019,(3):217-238.

[11] 趙力,王澤厚.再議公共圖書館電子借閱新進展[J].圖書館論壇,2017,(3):93-100.

[12] 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s.public lending right annual report2016-2017[EB/OL].https://publiclendingright.ca/about/governance/annual-reports,2017-06-01.

[13] 張惠彬,吳柯葦.英國公共借閱權制度及其在數字時代的新發展[J].圖書館建設,2018,(12):37-43.

[14] Marinescu Ana-Maria.Functional Systems Regarding Law De Imprumut Public[J].Romanian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2018,(4):13-23.

[15] 國家版權局.《2018年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年度報告》發布[EB/OL].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1357/399416.html,2019-04-26.

[16] 人民網.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公布: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76.2%,紙質閱讀率增長放緩[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9/0421/c1013-31041115.html,2019-04-21.

[17] 魏大威.數字圖書館理論與實務[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308-336.

[18] 中國產業信息網.《2019年中國圖書行業零售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EB/OL].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2003/841889.html,2020-03-11.

[19] 沈凱旋,高勝.LibRSM:基于聯盟鏈的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安全共享模型[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9,122(2):77-86.

[20] 徐俐華,聶飛霞.基于數字圖書館聯盟鏈的信息資源安全共享模型構建[J].圖書情報工作,2020,64(3):53-58.

[21] 安德烈亞斯東安諾普洛斯.區塊鏈:通往資產數字化之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177.

[22] 袁勇,王飛躍.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J].自動化學報,2016,(4):481-489.

[23] 黃厚偉.區塊鏈技術下的智能合約法律問題研究[J]. 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30(2):27-30.

[24] 龐宇熊.深度區塊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185-188.

[25] 趙力.區塊鏈技術下的圖書館數字版權管理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9,(5):75-79.

[26] 秦珂.區塊鏈技術視野下的圖書館數字版權管理:作用機制、創新價值和建議[J].圖書館論壇,2020,40(4):113-122.

[27] 李振東.區塊鏈技術-圖書館數字版權管理的新工具[J].圖書館工作者研究,2020,(6):76-80.

[28] 張省.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版權保護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20,(1):132-136.

[29] 謝鐘漓.熱技術下的冷思考——淺析區塊鏈在數字版權管理與保護中的運用[J].中國傳媒科技,2019,(6):42-44.

[30] 區塊鏈資訊.區塊鏈分布式存儲:未來數據存儲的主流選擇[EB/OL].https://m.qukuaiwang.com.cn/news/142299.html,2020-06-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99re在线免费视频|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中文字幕在线观|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 久久不卡精品| av在线无码浏览|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av在线5g无码天天|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色综合中文| 91 九色视频丝袜| 在线观看的黄网| 亚洲欧美成人网|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国产嫩草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 欧美天天干|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91精选国产大片|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www.国产福利| 中文字幕在线观|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色在线|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一级毛片yw|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91国内在线视频|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国产91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噜噜噜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亚洲精品图区|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国产jizzjizz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久久毛片网| 一级全黄毛片|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色综合综合网| 成人国产三级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