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臘梅,馮文暉,左強新,索寧,賀鑫
(1.北京經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2.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北京 100081;3.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土地房產部,北京 100860;4.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北京 100844;5.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科學技術研究所,北京 100071)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提高了鐵路房建設備的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難度,促進了智能鐵路的快速進步與轉型升級[1]。隨著國內鐵路運輸業務的快速擴展,鐵路房建工程項目的建設急劇增加,工程資料電子版的歸檔工作存在歸檔不及時、電子檔案不完整、排列不科學、掃描質量不一致等問題[2]。建立健全的管理體制、提高施工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加強對于施工安全的控制對于保證施工效益和施工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3]。針對房建單位如何做好運維階段的大修工程的管理,提出了按照計劃立項、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等階段的分步執行的思路[4]。王志華等提出了基于BIM 的鐵路房建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方案,為房建設備的運維集中管控和業務高效執行提供了借鑒性的思路[5]。建設期與運維期的參與單位的差異性,導致了鐵路房建工程的信息傳遞存在偏差。為了促進建設期與運維期的數據信息及時無損傳遞,建維一體化信息管理理念的設計提供了參考性的價值。然而建維一體化的建設理念,在鐵路房建領域研究較少。本文對鐵路房建設備建維一體化信息管理理論展開了探討。
系統建設。在建設階段,主要是施工單位對各房建工程項目進行建設,監理單位進行過程性跟蹤與監管,建設單位對整體進度開展跟進工作。建設期的重點是保證房建工程項目的施工進度、質量安全等目標。在運維階段,運營維護單位依據管理需求對竣工項目進行運營期的維護。運維期的重點是保證房建各設備的高效正常運行。由于各階段主體單位存在差異,導致了建設期的房建項目管理系統和運維期的設備維護系統無法實現完全的匹配與對應。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是以不同階段的需求為基礎,造成了房建設備各階段之間的管理出現數據斷層與信息的不對等的問題。各階段信息化發展的異步性,阻礙了建維一體化系統建設的發展與完善。
交付標準。項目竣工后,除了需要向運維期移交實體工程,還需要向運維期移交竣工資料。在竣工資料的移交過程中,由于鐵路房建的竣工交付標準不齊全,對竣工資料的交付形式、交付流程、交付內容、交付格式等未作標準化的規定,造成了竣工交付的內容多樣,形式各異。在建維一體化管理模式發展的過程中,不完善的交付標準體系成為了信息化發展與進步的絆腳石,嚴重阻礙了鐵路房建設備從設計到建設再到運維的全過程的標準化監管與運行。
數據信息。建設期的房建項目數據信息的存儲方式可以是紙質文件、電子稿件、視頻圖像等形式。大部分建設期的數據在本地存儲。運維期的數據信息的產生是以紙質文件、口頭傳達等方式。各個階段的數據信息隨著時間的累積,難免會造成數據的丟失與損壞。同時,不同階段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是以各自業務需求為基礎,造成了房建設備各階段之間的管理出現數據斷層與信息遺漏等問題。
管理體系。在建設期和運維期,各單位對項目的管理模式不同。建設期以工程項目按進度開展施工作業、按標準把控施工質量、按最低成本完成項目交付為目標,其管理體系的制定緊密圍繞項目建設。運維階段的管理以房建設備的正常使用為宗旨,其管理體系的制定緊密圍繞房建設備的高標準、高水平的運行指標。管理體系的不同,影響了建維一體化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的快速發展,成為了阻礙建維一體化信息管理的不可忽略的因素。
為了促進建維一體化信息管理的快速發展,降低數據丟失的風險,促進各階段信息的互聯、互通、互用,提升建維一體化的發展體念,需要對目前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針對各階段系統建設相互獨立、交付標準不規范、數據信息不完善、管理體系各異的問題,需要搭建統一的建維一體化管理系統,實現建設期和運維期的數據信息的統一管理。形成房建設備各階段的數據一次錄入、多次重復調用,一次更改完善、多功能同步更新的管理模式,達到最大限度減少數據的重復性變更和最大程度利用既有數據的目的。
在建維一體化信息管理的過程中,為了有效消除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問題和運營安全隱患,提升數字化管理帶來的既有實用價值和潛在經濟效益,需要引入提前介入概念,規范房建專業鐵路建設項目管理工作,為后續的運維管理提供數據和信息支撐。同時需要引入房建運維管理體系,實現提前介入系統與房建運維管理系統之間的數據互聯互通,最終達到建維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建維一體化規劃如圖1 所示。

圖1 建維一體化規劃圖
建維一體化平臺以建設期和運維期的數據為基礎,通過提前介入系統和房建運維管理系統的建設,形成建設期與運維期獨立的數據管理模式。采用一個平臺、兩個系統、多個應用的布局模式,實現建設期數據與運維期數據的無縫傳遞,構建了數據的統一存儲、管理的有章可循、信息的多元一體、設備的全程跟蹤的數字化平臺。同時,該平臺以標準規范體系、安全防護體系、運營維護體系為支撐,形成了建維一體化的總體架構。總體架構如圖2 所示。

圖2 總體架構圖
為了促進建維一體化的高效管理,減少各階段的數據信息的損失,規范各階段的數據格式,形成建設期和運維期的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需要研究建維一體化的功能設計。建維一體化管理平臺包括提前介入系統和房建運維管理系統。
項目管理。對房建施工項目進行系統化管理,形成對項目基本信息、工程概況、工程標段及參與單位、工程數量及建設工期的管理,實現從提前介入階段開始,對整個項目的整體把控。形成電子化的數據管理模式,供各參與方查看與調用。
提前介入內容。實現從可行性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施工圖階段、施工階段、靜態驗收階段等的動態化管理,對各個階段的內容進行分類整理歸檔,形成各階段數據信息的上傳與審核,精準把握每個階段的數據信息的真實性與實用性。
標準規范管理。實現對標準、規范性文件進行數字化管理,形成整個建設過程各類文檔資料的格式以及相關內容的規范性約束,促進建設期數據與運維期數據的有序銜接與無縫對接,構建標準化的建維一體化管理體系。
施工計劃與進度管理。對施工過程中的施工日志、圖紙文檔、影像資料等數據進行紀實性管理,最大程度實現計劃與進度的及時更新。對施工過程中的各設備的施工狀態進行準確記錄與管理,為運維階段的房建設備的運營維護提供準確的過程數據,提升運維階段數據的可溯源性。
問題管理。針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形成問題庫,并對問題的整改情況,展開流程化的審批管理,實現施工問題的及時有效解決與備案管理,為后續房建項目的施工管理提供參考價值。
基礎管理。實現對人員信息、組織機構、運行日志等基礎信息的管理,促進整個項目建設過程的各類文檔資料的信息化應用、傳遞與監管。
竣工資料。對提前介入階段形成的資料,通過數據的清洗、整理,匯聚,形成竣工資料。在運維階段能夠實現竣工資料與房建設備臺賬信息的映射,為房建設備的全過程的管理提供數據支撐,促進房建設備運維階段的數據完備性和可追溯性。
臺賬管理。對房建設備的靜態臺賬與動態臺賬數據進行規范化管理,實現房建設備數據的動態更新,形成房建設備臺賬的完備性和可用性,提供臺賬信息的可視化查詢與查閱,促進電子臺賬的信息化管理。
維修管理。實現對房建設備的巡檢、報修、維修與結果反饋的動態化管理,形成在房建設備的運維管理階段的流程化、可視化、規范化管理體系,實現維修管理數據的可調用性和可查閱性。
鐵路房建設備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發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通過對建設期和運維期產生的數據信息進行集中存儲、統一管理,建立建維一體化的信息管理體系,形成鐵路房建設備的信息明了化、過程可視化、管理科學化的管理理念,促進鐵路房建的信息化管理的高效發展,為智能鐵路的建設提供借鑒性的價值與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