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淑玲
(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徐州醫(yī)藥分院,江蘇徐州 221116)
隨著5G 時代的到來,對現有的教育模式產生巨大沖擊,學生用“智慧”的學習方式獲取知識和提升自我。基于泛在學習理念構建一個虛擬環(huán)境與物理環(huán)境無縫融合學習資源庫,打造一個多維度的個性化學習資源,學生在課前對可以接收到任務推送進行探究式自學,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重難點和易錯點的演示和討論、學生相互探究和交流示范等活動,可大大提高學生計算機技能的掌握和學習效果。線上學習線下研討的教學模式,學習不再是單向輸入或輸出[1-2]。
根據高職生學習觀和學習動力的特征,為了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利用學習資源庫幫助學生撿起大量的碎片化、顆粒化的時間,學習任務推送到手機,不完成會重復提醒,讓預習和復習更便捷,同時也為學生信息技術的終身教育鋪平一條道路[3]。
筆者研究的對象為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徐州醫(yī)藥分院2017 級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共8 個教學班,總計393 名學生量表資料合格,年齡為(17.70±1.00)歲,按照班級順序抽樣將8 個班分成2 組,實驗組(1、3、5、7 班)和對照組(2、4、6、8 班)。兩組采用教材是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院本教材《計算機應用基礎》,將教材分解為30 個任務包。本次實驗教學的時間為2020-03—2021-01,教學時間共計9 個月。課程結束后進行理論考試(20%)和綜合技能考核(80%)[1]。
“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各項操作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實驗組基于泛在學習理念的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PPT演示為主的教學模式,實踐課以操作成績?yōu)槔瑢Ρ葍山M實踐成績、GSBS 評分、高職護理學生學習動力評價量表評分是否存在差異。
對照組采用的教學法,即“教師通過紅蜘蛛教學軟件進行PPT 演示、學生在機房操作、教師巡視現場指導”。
實驗組采取泛在學習理念的教學模式,步驟如下:課前,教師將導學任務發(fā)布到學習平臺,在線收集問題、整理做好授課筆記;課上,學生首先進行自學反饋,按照學習小組重難點、易錯點知識分解演示進行開放式研究,解決不了的問題由教師單獨輔導,完成任務后按小組展示學習成果。
3.1.1 教師準備
使用“信息技術”學習平臺,老師通過演示文稿、微視頻、網絡直播、在線測試、檢查提交成果、在線參與討論、評價、拓展材料等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平臺有30 個任務,每個任務包有任務描述、知識儲備、任務的實施與評價、拓展與提高、練習與思考,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3]。
教師在課前下發(fā)導學任務到學習平臺,學生手機收到任務提醒,完成任務并將疑問提交到討論區(qū),在線組織討論。教師可以通過數據管理跟蹤到學生的學習情況,上課前整理學生學習信息并調控學習進程,明確授課內容。
3.1.2 學生準備
課前接收視頻,完成任務后自主探究→提出疑問→在線討論→整理學習筆記,在線解決不了的問題匯總后并通過學習平臺反饋給教師。
課堂教學按照先行學習情況反饋→講解重難點易錯點→開放性探究問題→分組練習→獨立探索→分組展示學習效果→教師點評的步驟操作完成。
通過先行學習情況反饋,加深學生的印象,對自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和易錯點進行詳細講解、分步演示,分組討論、探究。每班設8 組,每組設組長1 人,組員不能超過7 人,每組根據論題進行練習,小組長為巡視員“一對一”解決操作中的難點并登記易錯原因,有爭議的問題提交討論區(qū),組內和組間進行研討。組長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協(xié)助小組長尋找最優(yōu)解決方案,樹立小組合作學習信心和效率,既要獨立思考又要積極探索,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在反復操作中將知識化為技能[3]。
以學習資源庫為例,讓學生及時總結任務操作步驟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評和互評,發(fā)送拓展學習任務和練習,并將學習方法的改進建議在交流平臺進行反饋。準確的評價和學習反饋既可以促進教師教案和教法的改進,同時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記錄也是學習資料的積累。
兩組測試成績通過全國一級考核系統(tǒng)的綜合測試完成,用時90 min,滿分100 分,由理論題20 分和office 操作80分兩部分組成。GSES 采用李克特量“四點”量表進行測量,對量表中每個測量項目均給出四種描述備選,對每個答案給出一個分數。將受測者的各項累加得出個人評價總分,它反映了受測者對某事物或主題的綜合態(tài)度,量表總分越高,說明受測者對某事物或主題的態(tài)度越積極[5]。
學生學習動力評價量表評分采用中國醫(yī)科大學張喜琰編制的“護理專業(yè)學生學習動力測評工具”。該量表包含學習觀、學習動力、合作能力、信息能力四項一級結構要素;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x2檢驗,P<0.0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實驗組和對照組成績比較采用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實驗組理論筆試16.23 分,office 操作測試69.85 分,對照組理論筆試10.12 分,綜合技能測試60.93 分,t=9.147,P<0.05。兩組實驗前后GSES 評分比較,實驗前兩組無差異(t為0.449,P>0.05),實驗后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t為3.643,P<0.05)。實驗組實驗后明顯高于實驗前(t為﹣2.173,P<0.05),對照組實驗前后無差異(t為﹣0.614,P>0.05)[6]。兩組實驗前后護理專業(yè)學生學習動力評價量表評分比較如表1 所示,實驗前兩組幾乎無差異,實驗后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t為2.24,P<0.05)。實驗組實驗后明顯高于實驗前(t為﹣2.613,P<0.05),對照組實驗前后無差異(t為0.759,P>0.05)[6]。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護理專業(yè)學生學習動力評分比較
對護理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共隨機有效采樣393 份問卷。近80%的同學認同現代技術的發(fā)展使學習變成一個隨時隨地的行為;高達92%的學生表示喜歡使用“學習資源庫”的音視頻資源;有81.3%的學生認同學校的網絡速度;對泛在學習理論“比較認同”和“一般認同”的學生分別占15.6%和7.2%;有50%以上的學生不認同自己具有很高的學習積極性,說明高職生對于外界的干擾沒有很好的自控能力,符合前期設定的資源庫使用預期。
5G 時代,泛在學習必將成為未來學校課程實施的主要模式,由于泛在學習理念具有不確定性與非線性特點,對軟硬件環(huán)境的要求很苛刻。構建基于泛在學習理念的學習資源平臺,為泛在學習模式提供軟件支撐,引導師生理解泛在學習理念,培養(yǎng)師生的網絡學習思維。以任務推送、問題質疑、研討、解惑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適合高職生的“泛在學習”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習中收獲到自我認可、感受自我價值和集體榮譽,提高知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