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玉,柳艷琴,蔣龍
(中航西安飛機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陜西西安 710089)
中國疆域遼闊,實施飛機的轉場是提升武器裝備戰斗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軍事力量全域覆蓋的重要手段,飛機轉場的核心是便利快捷。地面保障設備作為保障資源的重要部分,其轉場便捷性極大地影響了部隊執行任務效率,對其進行轉場便捷化研究是很有必要。這就要求必須突破現狀,不斷創新,為實現飛機的快速轉場探索出可行之路,提升部隊的保障能力。
為滿足飛機快速轉場的研制要求,以滿足部隊使用為出發點,以壓縮保障資源運輸體積為目標,以快速裝卸為手段,充分發揮運輸機的自身特點,實現保障資源快速轉場,從而提升部隊的戰斗力。
軍用物資配送作為戰時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未雨綢繆,做好適應現代信息化戰爭的準備。建設強大的軍用物資配送能力,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現實性課題,更是確保我軍實現“能打仗、打勝仗”目標的有力保障。
飛機配備的地面保障設備數量多、種類復雜、形狀各異、體積龐大、質量大,目前,飛機轉場時,保障設備一般采用散裝方式。它準備工作復雜、裝載加固困難、勞動強度大、轉場周期長,造成了部隊轉場時“尾巴長、走不動”現象,嚴重影響了部隊戰斗力。
航空集裝貨運主要利用集裝箱或集裝板對小件貨物進行集裝化,形成一個較大的整體,便于裝卸和固定。合理的轉載集裝箱結構設計是提高保障設備運輸便捷化的重要途徑。
為滿足某型飛機快速轉場的研制要求,以滿足部隊使用為出發點,以壓縮保障資源運輸體積為目標,以快速裝卸為手段,充分發揮運輸機的自身特點,通過在集裝箱內增加快卸接頭、安裝承力支架、限位柱和系留環等措施,實現保障設備在集裝箱內的定置和快速固定。實現保障資源快速轉場,從而提升部隊的戰斗力。
飛機保障設備的集裝運輸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飛機保障資源是保證飛機轉場后能進行正常飛行和執行任務所必須的基本條件,它包括保障設備、人員、備件和技術資料。
對保障資源項目的確定遵循如下基本原則:滿足使用是第一要務,盡量避免繁雜龐大的運輸規模;以轉場任務為牽引,以維護規程為抓手,實施全過程覆蓋;理論分析和實際使用相結合;能替代的設備盡可能替代;常用設備按單架機配備,數量上適當壓縮;通用設備按出行的飛機數量配備,數量上適當壓縮;人員滿足部隊現有體制和規模。
根據飛機維護經驗,確定保障資源的種類和數量的原則如下:①航前、航后、再次起飛前準備和機務準備所用的設備及工具,且不能與其他飛機共用的設備工具(如堵塞、蒙布、常用工作梯等),保證每架機1 套,對于大比例配套的設備則按照配套的數量攜帶(如液壓油加油車配1 件,則攜行1 件),對于幾架機可以共用的設備,如任務計劃設備,則攜行1 套;②體積較大的設備少帶,如1.25~2.5 m 液壓升降梯,可2~3 架機帶1 臺;③使用時機為常用的設備攜行1 套;④對于影響飛機執行任務的設備,如拆胎使用的機輪千斤頂,攜帶2 套;⑤為了保證設備/工具在集裝箱內安全可靠的運輸及方便管理,將小箱體類設備及備件集中放置在單獨的瓦楞紙箱中,并在箱體外側貼有裝箱清單,再放入集裝箱內。
保障資源轉場運輸前,需要完成四項準備工作:①根據轉場設備目錄清單進行設備的清檢核查,將含有液壓油和燃油的設備進行放油操作,使油量少于油箱容積的1/3,含有氣瓶的設備進行卸壓;②大型設備的拆分折疊;③設備保管箱的裝載;④小件物品的集中裝箱。
合理的轉載集裝箱結構設計是提高保障設備運輸便捷化的重要途徑。飛機地面保障設備多為鋼性結構,質量大,外形復雜,尺寸大小不一,這就需要結合機型所需轉場攜帶地面保障設備的結構特點,對標準軍用集裝箱進行個性化設計,既要方便設備的裝載加固,也要滿足保障設備集裝箱運輸要求。
為提升貨物裝載量和方便物資的裝載加固,轉場運輸的集裝箱在JY10 標準集裝箱的基礎上改進,它的外廓尺寸、箱體結構形式和外部接口形式與JY10 集裝箱完全相同,為滿足貨物快速方便的裝載加固,對JY10 集裝箱進行了相應的改進設計,改進后的集裝箱結構形式如圖1 所示。

圖1 集裝箱的結構形式(箱蓋和側門未示出)
根據轉場運輸機型要求,地面保障設備的轉場運輸采用JY10 集裝箱。對JY10 集裝箱進行以下四方面改進設計:①集裝箱頂蓋拆卸方便和集裝箱的一端開門,以便吊裝貨物和貨物裝載加固;②箱內根據放置物品結構設置隔板或采用承力架,三面側墻能連接快卸頭,以便安裝承力支架,承力支架與側墻和承力桿的連接采用快卸連接和固定卡箍,方便操作;③在地板上設置限位柱,為快卸承力桿提供連接點,④在集裝箱底板和側墻上設置系留環,用于對物品的捆綁。通過對JY10 集裝箱的改進設計和使用承力支架,就可方便地按要求把相應的飛機保障設備快速裝入集裝箱,該集裝箱就可達到快速裝卸保障設備的要求,實現保障設備的快速轉場。
轉場的保障設備種類繁多,結構形式多樣,外形大小復雜,自身質量變化巨大。把這些設備快速裝載到有限的集裝箱內,是實現飛機保障資源快速轉場的主要難題。它涉及兩方面問題,一是在有限的空間多裝載貨物,二是貨物的裝載加固要簡單方便。
考慮到航空集裝箱裝載要求和航空貨物自身特點,在集裝箱貨物裝載布局驗證時,一般遵循體積大質量大的貨物放在下面,體積小質量輕的貨物擺放在上面的原則。
攜行保障資源根據特點分為大箱體設備、車架類設備、桁架類設備和小箱體類設備,對不同的類別采用不同的裝載方式,對于液壓類、電子類的設備采用裝箱方式,對于體積大的梯架類設備采用捆扎方式。
固定方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大型箱體設備在底部的里面使用限位塊與限位組件,限制設備的平面移動,用捆綁帶把箱體系留;②車架類設備在地板上安裝輪卡,限制車輪的移動,用捆綁帶對車體系留;③桁架類設備采用前后兩個支撐板把設備托起固定,用捆綁帶對設備系留;④小箱體類設備可以集中重疊堆放,用貨網系留。
集裝箱內貨物典型布局如圖2 所示。在集裝箱內設置承力架,把集裝箱分隔成兩層,加大物資的存放量;利用CATIA三維模型軟件把不同設備模型在集裝箱內進行合理布局,達到空間利用的最大化;把設備分類,確定不同的標準加固方式;采用插拔式、插銷式和卡扣式等不同的快卸連接形式,簡化物品的裝載加固方式,便于施工。

圖2 集裝箱內典型布局圖
飛機保障資源快速轉場以提高部隊機動性為目標,借鑒民航成功的運輸經驗,把運輸飛機和現代先進的物流運輸技術相結合,在現有狀態的基礎上采用集裝運輸技術,縮短了裝載時間,減低了勞動強度,大大提升了飛機轉場的效率,實現了用最少的運輸飛機完成保障資源的轉場任務,有效地提升了我軍的戰斗力。
通過上述途徑,可有效地實現飛機地面保障設備的轉場便捷化。隨著新材料的應用、科學技術發展、地面保障設備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地面保障設備的轉場便捷化將會向更科學、便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