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烽
自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4 年9 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雙創”一詞由此開始走紅,成為國內眾多學者關注和研究的熱點。然而,從雙創教育的本質來看,雙創教育應該是一種普適性大眾化教育,其核心目的應該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精神以及創新創業綜合能力,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崗位創新與就業能力,而非通過雙創教育讓所有學生都去創業。此外,據《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統計數據顯示:2019屆高職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僅為3.4%。因此,就目前來看,以創業帶動就業對高職畢業生實際的就業貢獻極其微弱,而探討雙創教育對高職學生職業勝任力的影響具有更為現實的意義。
勝任力概念最早是由David McClelland 教授在1973 年提出來的,他將勝任力定義為“績效優秀者所具備的知識、技能和特質”,并提出了著名的勝任力冰山模型,分為兩個層次:“冰山以上部分”和“冰山以下部分”,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兩個方面,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會角色、自我形象、特質和動機四個方面。在此基礎上,Kuijpers 和Scheerens(2006)進一步對職業勝任力的概念進行了定義:任何個體發展自己職業生涯所需要的勝任力,體現員工發展職業生涯的動機、行為和能力。
在國內,陳非、趙西萍(2009)通過研究分析認為,大學生職業勝任力是大學生在校期間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開發,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要、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大學生的職業勝任力應該包括冰山以上的專業能力、應用能力和應聘能力,以及冰山以下的合作能力、判斷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理解能力等。焦靜、馮明(2010)認為,大學生職業勝任力是指大學生通過在校期間的學習和實踐,確保其能正確擇業、順利就業,以及保持工作晉升所具備的知識、技能和品質等,具體包括個人特質、崗位適應能力、基礎技能、問題解決能力、關系建立能力、持續進步能力六大方面的能力。
雙創教育與高職學生職業勝任力之間的影響關系回歸系數P 值=0.000<0.01,呈現顯著性,并且回歸系數為0.501>0,說明雙創教育會對高職學生職業勝任力產生正向的影響關系。通過雙創教育的推進實施,可以切實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勝任力。這也就打破了傳統中很多人對雙創教育僅作用于“想創業的人”的狹隘的理解。也就是說,雙創教育不僅有益于高職學生的創業,同樣有助于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調查數據分析表明,高職雙創教育包括認知教育、模擬教育、實戰教育三個層次,其對高職學生職業勝任力影響系數分別為0.110、0.155、0.303。這說明,相對于基礎的認知性雙創教育,實戰性雙創教育對高職學生職業勝任力的影響更大。也就是說,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僅僅是傳統雙創理論知識的學習,給學生帶來的職業勝任力的培養與提升并不大,而雙創實戰操作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進而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崗位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
總的來講,雙創教育對高職學生職業勝任力的培養具有正向的積極影響,雙創教育的有效開展是提升高職學生高質量就業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尤其是雙創教育中的實戰教育環節,所產生的教育效果更為明顯。因此,加強雙創教育中的實戰教育,構建合理的雙創實戰教育體系,是提升高職學生職業勝任力的重要推手。
高職院校應以雙創教育為抓手,重點做好雙創實踐教育,加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崗位就業能力。雙創教育要考慮學生的認知及需求的差異性,要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因此,本文提出以下高職雙創實踐教學“四階梯”體系,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及需求差異,整合專業、學校、企業、行業及社會等創新創業資源,搭建基于產教融合的“課堂→院系→學校→社會”四級階梯型雙創實踐體系。
雙創教育作為一種普適教育,雙創課程是其基礎和根本。這里的雙創課程主要包含兩類:一是面向全校所有學生的創新創業類公共基礎課程,例如《創新思維訓練》《創新創業基礎》等;二是專創融合課程,是指與創新創業相融合的各類專業課程,比如《產品設計創新》《創業營銷策劃》等。以課堂雙創類課程為平臺,通過單項技能的反復課堂訓練,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論是創業還是就業,都離不開創新,創新能力的培養無論是對于學生的創業還是未來就業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
“四階梯”雙創實踐體系的第二階梯指的是各二級學院層面的各種專創融合的雙創實踐工作室。通過雙創類課程的學習、課堂訓練的創新思維激發,會形成一系列的有效的學生課業創新方案、模式、技術、產品等成果。在此基礎上,各二級學院可以圍繞這些創新性成果,形成項目工作小組,搭建學生和導師團隊,組建雙創工作室,為創新成果的進一步轉化和整合提供平臺和支撐。院系雙創工作室實踐平臺應以項目為抓手,圍繞專業群,整合各專業資源,同時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技術上的支持,實現專業技能學習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專業綜合創新能力。當然,在組建雙創工作室時,各院系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資源,搭建校企合作平臺,與企業共建共享雙創實踐工作室。
“四階梯”雙創實踐體系的第三階梯指的是學校層面搭建的校內創業實戰基地。在二級學院雙創工作室實踐項目訓練的基礎上,針對于一些技術創新較為成熟或可行性較高的項目,如果項目團隊有進一步的創業實踐需求意愿,項目可以通過申請入駐學校創業基地開展創業實戰,從而進一步實現產品或技術的商業化運作。學校創業基地應免費向在校學生開放,同時要簡化項目申報入駐流程,讓真正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勇敢邁出創業第一步。當然,作為校內創業基地管理部門,在這個過程中則需根據入駐的不同創業項目的特點、需求以及所處的項目發展階段,做好技能培訓、商業指導、政策解讀、企業注冊、資金支持、市場對接等各方面的配套服務,以更好地促進項目的發展,鍛煉學生的創新創業實戰能力。
“四階梯”雙創實踐體系的第四階梯指的是校外創業孵化園區。入駐學校創業基地的創業項目,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商業化運作之后,有的會被市場認可,運作日趨穩定,而有的則會被市場淘汰。被市場認可檢驗可行的優質項目,后期要繼續做大做強,則需要更大的平臺和更多的資源來配套和支撐,這就需要項目入駐到校外體系環境比較成熟完善的創業園區進一步孵化,借助社會資源,來推動項目的市場化快速發展。基于此,高職院校應與社會上比較成熟的創業孵化園區建立充分的密切合作關系,為學生優質創業項目的后期擴展與發展提供向上通道。
綜上所述,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尤其是其中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是提升高職學生創新能力,進而提升學生未來崗位就業能力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應以此為抓手,依托學生的專業背景和特色資源,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構建符合高職學生認知規律以及需求差異的“雙創類課程課堂訓練→院系創新工作室項目實踐→學校創業基地創業實戰→校外創業園區孵化加速”四級階梯型創新創業實踐體系,切實提高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推動學生職業勝任力的發展,提升學生未來的就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