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 光
(撫順市林業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撫順 113006)
撫順市位于遼寧省東部偏北,地處東經123°39′42″~125°28′58″、北 緯41°14′10″~42°28′32″,總 面 積11 271.03 km2。撫順市地處長白山系龍崗山余脈,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占撫順市總面積的76%。東部地區山勢較陡,向西南逐漸減緩,平均海拔450 m。撫順市處于中溫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漫長,春秋兩季干旱、多風,年平均氣溫7.0℃,年平均降水量800 mm。撫順市植被屬長白植物區系,兼有華北植物群落[1-2]。在林分組成樹種中,針葉樹以紅松、油松、赤松、樟子松、長白落葉松和日本落葉松為主,有少量引種栽培的華北落葉松林分;闊葉樹以遼東櫟、蒙古櫟、水曲柳、花曲柳、胡桃楸、榆樹、白樺、黃菠蘿、山楊和刺槐為主。撫順市是渾河的發源地,渾河上游的大伙房水庫是遼寧省的重要水源地,為遼寧省7座城市的2 300萬人口提供生活保障用水。由此可以看出,保護和經營好撫順市森林資源就是保護撫順市乃至遼寧省的生態安全。
以2018年度撫順市森林資源統計數據為基礎,撫順市林業用地面積85.670萬hm2,占撫順市總面積的76%;森林蓄積量8 038.29萬m3;森林覆蓋率為68.44%。
撫順市有林地面積76.600萬hm2,疏林地面積0.110萬hm2,灌木林地面積1.990萬hm2,未成林林地面積1.920萬hm2,苗圃地面積0.051萬hm2,宜林地面積1.670萬hm2,無立木林地面積3.100萬hm2,輔助生產林地面積0.194萬hm2。
撫順市人工林面積37.800萬hm2,占林地總面積的44.14%;天然林面積42.840萬hm2,占林地總面積的50.01%。人工林蓄積量4 185.78萬m3,占森林蓄積量的52.07%;天然林蓄積量3 852.51萬m3,占森林蓄積量的47.93%。
撫順市公益林面積37.020萬hm2,占林地總面積的43.22%;商品林面積48.640萬hm2,占林地總面積的56.78%。
撫順市防護林面積34.690萬hm2,占林地總面積的40.49%;特種用途林面積0.850萬hm2,占林地總面積的0.99%;用材林面積41.540萬hm2,占林地總面積的48.49%;薪炭林面積1.160萬hm2,占林地總面積的1.35%;經濟林面積2.420萬hm2,占林地總面積的2.83%。
撫順市的天然林為落葉闊葉天然次生林,主要分布在清原縣、新賓縣和撫順縣東部山區。撫順市天然林面積占林地總面積的50.01%左右,森林蓄積量占森林總蓄積量的47.93%左右。近年來,撫順市天然次生林的林分和林地質量呈現下降趨勢,主要表現在退化天然林的生產力下降,林分結構單一、樹種種類減少,天然更新能力差等方面[3]。天然林的經營必須堅持以保護現有資源為主,以恢復退化的林分為重點。因此,針對撫順市天然林現狀和立地條件等因素提出以下保護和經營措施。
2.1.1 嚴格保護天然林。對于天然林中的幼、中、近熟林分,如櫟林、胡桃楸和水曲柳混生林、楊樺林等郁閉度在0.5以上、林木生長良好、質量優良的林分,實施嚴格的封山育林措施,除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和科學試驗等,禁止一切不必要的人為干預。對于郁閉度在0.5以下、林相不整齊、林間空地較多的林分,可以采取必要的經營措施促進林分質量向好發展[4]。
2.1.2 科學經營天然林。對于天然林中的成熟、過熟林分,由于林分的抗逆性相對減弱,為改善林分適生能力,可以依據《森林撫育規程》(GB/T 15781—2015)和《森林經營技術規程》(DB21/T 706—2013)等技術規程以及國家有關天然林和公益林的規定,采取非商業性采伐措施,伐除病死樹,調整林相,創造冠下自然更新或者人工更新的條件,以調整林分結構,改善林分生態環境。大部分雜木林的林木質量較差,林分處于退化狀態。由于這部分林分土壤潮濕、較肥沃,生境較好,可以采取補植、更新改造、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地對林分開展修復工作[5]。
撫順市人工林面積占林地總面積的44.14%,森林蓄積量占總蓄積量的52.07%。人工林以紅松、油松、落葉松、樟子松、刺槐和楊樹為主。針對人工林現狀和立地條件等因素提出如下保護和經營措施。
2.2.1 改造和淘汰劣質樹種。華北落葉松不適宜在當地地理、氣候條件下生長,長勢緩慢,材質低劣。近年來,雖然撫順市采取了皆伐改造等淘汰措施,但目前仍有面積3 333.35 hm2和蓄積486 425 m3的林分分布。撫順市應統籌規劃華北落葉松的經營。對于商品林,應采取主伐和皆伐改造等措施。對于國家級公益林,應依據國家級公益林管理政策、《低效林改造技術規程》(LY/T 1690—2017)、《森林撫育規程》和《森林經營技術規程》等有關技術規程和規定,加大撫育、改造和更新力度,改善林分結構。例如,采取人工補植補造云杉、冷杉、水曲柳和黃菠蘿等珍貴針、闊葉樹種,誘導其形成林層,最終伐除華北落葉松。
20世紀90年代至2005年,撫順市曾大面積引種栽培中、速生楊樹,引進的品種和品系多。由于缺乏引種栽培試驗,受撫順市氣候條件的限制,造成多數引進的品種不適生。經多年來采取各種經營措施,撫順市現存楊樹人工林面積0.360萬hm2。楊樹人工林以商品林為主,面積占76.8%。對不適生的商品林,應給予采伐限額等各種政策傾斜,加快淘汰速度。對于不適生的國家級公益林林分,符合撫育條件的應加大撫育力度,成熟林分采取更新等措施,因地制宜地補植補造適生樹種,使適生樹種盡快形成林分,以淘汰原有的楊樹林分。
2.2.2 培育速生豐產和大徑材林。日本落葉松、長白落葉松和刺槐是主要的人工用材林樹種,適生能力強,生長速度快,材質好,生長周期較短。用材林建設堅持適地適樹、多目標培育、速生豐產的原則[6],加大培育速生豐產和大徑材林的力度。
應積極探索培育人工栽培的闊葉樹速生豐產和大徑材林。撫順市東部的新賓縣、清原縣擁有豐富的天然闊葉林資源,經營技術成熟,應采取措施,科學規劃發展人工闊葉林,探索將人工闊葉林培育成速生豐產和大徑材林的經驗。
2.2.3 保護常綠針葉樹種。撫順市常綠針葉林樹種主要有油松、紅松和赤松。近30多年來,撫順市引進栽培的樟子松已形成林分,并有少量的云杉、冷杉人工林分。
撫順市現有油松林面積4.650萬hm2,因油松適生性非常強,是20世紀中期造林綠化的主要樹種。現有紅松林面積4.050萬hm2,作為鄉土樹種,原始林分已經不存在。人工栽培的紅松林,具有培育果材兼用林的優勢,近年來栽培面積逐年增大。現有樟子松林面積0.360萬hm2,以中齡林為主。
2018年,撫順市清原縣、新賓縣、撫順縣和東洲區已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列為松材線蟲病疫區[7]。在疫區,松材線蟲病已經大面積感染油松、赤松和紅松林木。經于海英等分離與鑒定,撫順市的樟子松已經感染松材線蟲?。?]。撫順市已成立松材線蟲病防治的領導機構和除治機構,現在急需探索松材線蟲病在北方地區的發病規律,積累防治經驗。撫順市應立足長遠防治的目標,建立松材線蟲病生態安全性評估預警機制,統籌各方力量保護撫順市的常綠針葉樹資源。
2.2.4 提升人工林綜合防護功能。人工林具有重要的涵養水源和生態防護功能,在利用人工林生產木材的同時,應充分發揮人工林的綜合防護功能。目前,人工林的近自然化經營是比較有效的途徑。楊永貴研究認為,人工林近自然經營的中心思想是要使人工林接近天然狀態,采用合理的經營策略,使人工林能達到理想的生態形式[9]。通過人工林近自然化經營,促使人工林分形成復合林層或喬—亞喬—灌—草的理想模式,以有效發揮人工林涵養水源和生態防護的綜合功能。
2.3.1 加快果樹林更新改造,培育特色品種。撫順市現有果樹林面積為1.920萬hm2,占經濟林面積的79.13%,果樹林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南部地區。傳統的栽培品種蘋果梨、尖把梨和秋子梨形成了一定的栽培規模,市場需求比較穩定。蘋果、山楂、李子和杏等栽培規模較小,沒有市場影響力。特別是蘋果品種單一,市場銷路差,價格低廉。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大部分果樹林已進入盛果末期或衰果期,加快果樹林的更新改造已經勢在必行。另外,撫順市應優化果樹林栽培模式,在保持傳統品種的同時開發特色品種。應做到經濟效益、生態保護相統一[10],如發展胡桃楸的果材兼用林。作為撫順市的鄉土樹種,胡桃楸能發揮生態保護、用材和食用價值,培育和發展胡桃楸的果材兼用林潛力巨大。
2.3.2 科學經營灌木林。撫順市現有灌木林面積1.990萬hm2,以榛子、紫穗槐、胡枝子等為主。灌木林根系發達,對改善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林地經濟發展迅速,對灌木林的經營利用力度加大。特別是對榛子林的大規模改造,破壞了原始灌木林的生態特征,造成土壤退化;施用化肥和噴灑防蟲農藥等行為,破壞了土壤結構,污染了環境。對此,撫順市應限制對灌木林的開發利用,將灌木經濟林發展區域控制在中西部和南部地區,嚴格實行無污染的綠色經營措施。
撫順市是遼寧省的林業資源大市,保護和經營森林資源是撫順市的重要工作。今后,撫順市應借鑒其他省市的經驗,加快推行林長制,以林長制為契機,建立森林資源保護和經營的長效機制。要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為主的原則。在經營理念上,撫順市應充分發揮“十四五”規劃編制的作用,將森林資源保護和經營上升到維護生態安全的新高度,堅持不懈地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經營措施上,要進一步調整林種、樹種、林齡比例,優化森林結構,來提高林分的抗逆性,提高林分質量[11]。在堅持確保森林資源面積和蓄積不減少的同時,注重提升林分質量。撫順市還應以水源地保護為依托,注重發揮森林資源的涵養水源功能,堅持探索科學的水源涵養林保護經營模式,為維護遼寧省的生態安全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