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靜
(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代謝病科,天津市內分泌研究所,國家衛健委激素與發育重點實驗室,天津市代謝性疾病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134)
糖尿病目前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最主要的非傳染性疾病[1],預防和控制糖尿病并發癥發生至關重要,而藥物治療是目前主要的手段之一。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是2型糖尿病(T2DM)主要病理生理基礎,目前臨床常用的降糖藥物有:磺脲類、格列奈類、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糖苷酶抑制劑、DPP-4酶抑制劑、胰島素。2017年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2]:T2DM降糖不能僅僅關注降糖治療,還要注重降糖以外的綜合管理,包括心血管獲益、腎臟保護、減重、改善胰島素抵抗、改善血脂譜,而傳統的降糖藥物存在著諸多局限,因此,近年來,一種新型降糖藥物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受到了廣泛關注。本文就SGLT-2i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臨床研究進展進行綜述,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依據。
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SGLT)負責葡萄糖重吸收,有SGLT1和SGLT2兩種,其中SGLT1主要在腸道上皮細胞表達,是腸道吸收葡萄糖和半乳糖的轉運體,對于腎近曲小管葡萄糖的重吸收作用甚微。SGLT2主要表達于近端腎小管,正常情況下,腎臟每天濾過約160~180 g葡萄糖,濾過的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SGLT-2i通過選擇性地抑制位于腎臟近曲小管的SGLT2,能夠阻斷大約90%葡萄糖的重吸收[3],增加尿糖排泄,從而發揮降糖作用。
目前,臨床上應用的SGLT-2i類降糖藥物主要有達格列凈(Dapagliflozin)、卡格列凈(Canagliflozin)、恩格列凈((Empagliflozin)[4],此類降糖藥物作用機制不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而且不增加低血糖發生風險[5],降糖作用機制獨立于胰島素抵抗發揮作用,雖然不直接保護胰島β細胞功能,但通過降低血糖可以達到解除高糖毒性,其滲透性利尿作用導致的熱量丟失有助于減輕體重[6],進一步緩解胰島素抵抗,而達到改善胰島功能的作用[7-9]。
由于SGLT-2i的作用靶點主要為近端腎小管,SGLT-2i與其他類型降糖藥物都可聯合使用。近年來,大量文獻[10-15]報道,無論是單藥降糖治療還是與二甲雙胍、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DPP-4抑制劑、磺脲類降糖藥或胰島素聯合使用,均能明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HbA1c達標率。
一項臨床薈萃分析[16]結果表明,SGLT-2i單藥治療可以降低HbA1c水平達0.37%~1.16%,而在與二甲雙胍的聯合治療的患者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且降糖效果顯著,所有聯用SGLT-2i降糖治療的患者在達到HbAlc<7%比例均優于安慰劑對照組。有研究[17]表明,吡格列酮口服降糖控制欠佳的患者,聯合恩格列凈10 mg或20 mg治療后,與基線相比HbA1c分別下降了0.6%和0.7%,HbA1c的達標率分別為23.8%和30.0%。另有研究[18]顯示,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分別隨機使用西格列汀100 mg·d-1單藥治療或恩格列凈10 mg·d-1單藥治療,恩格列凈25 mg·d-1組的HbAlc降幅明顯優于西格列汀組。RIDDERSTR?LE等[19]對二甲雙胍單藥治療后血糖仍然控制不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別隨機給予聯合恩格列凈25 mg·d-1或格列美脲1~4 mg·d-1治療觀察104周后,結果表明,在減少低血糖風險的同時,接受恩格列凈治療組HbAlc的下降幅度大于格列美脲組(P<0.05)。陳曉蕾等[20]將胰島素治療不佳的T2DM患者聯合達格列凈后發現,胰島素聯合達格列凈降糖治療后能有效控制T2DM的血糖達標,并且縮短達標時間,節約胰島素使用劑量。
此外,還有其他研究[21]同樣表明,無論是SGLT-2i單藥治療還是聯合其他降糖藥物均可有效控制HbA1c達標。
SGLT-2i除降糖作用以外,還包括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改善血脂譜、減少氧化應激等,這些都對糖尿病心腎保護、減重、降壓、降脂等遠期預后帶來很大獲益。
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糖尿病是冠心病發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發病率是正常人的2~4倍,高齡的2型糖尿病患者較非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心力衰竭[22]。理論上,SGLT-2i可以通過降糖作用進一步降低糖基化蛋白水平,改善心肌重構,限制己糖胺通路的激活,進而改善心肌細胞鈣信號和有氧代謝[23-24]。目前,大量循證醫學研究也同樣證實,SGLT-2i對于心血管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2015年,ZINMAN等[25]進行的EMPA-REG OUTCOME研究,第一次證實SGLT-2i類藥物可以降低臨床心血管終點事件的發生率。高血壓、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肥胖、高尿酸血癥均是糖尿病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險因素,均可增加心力衰竭的風險,或是互為促進,加速心力衰竭的發生、發展。SGLT-2i可通過調控血壓、血脂、尿酸,降低心衰發生率,KOSIBOROD等[26-27]的研究同樣證實,SGLT-2i能夠降低患者心衰住院率、病死率以及復合終點事件的發生,進一步為SGLT-2i帶來的心臟獲益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糖尿病腎病(DKD)是糖尿病最嚴重的慢性并發癥之一,是導致終末期腎病(ESRD)的主要原因[28]。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復雜,包括糖脂代謝紊亂、氧化應激、血流動力學改變、炎癥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29-30]。目前,針對糖尿病腎病的有效治療主要是通過調控血糖、血壓、血脂等危險因素達標,以及使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阻滯劑降低尿蛋白和延緩腎功能惡化,SGLT-2i可能通過降糖、緩解腎高濾過狀態、降低蛋白尿、氧化應激和減輕慢性炎癥等作用,而達到腎臟保護作用。并且EMPA-REG、CANVAS、DECLARE-TIMI58這3個大型臨床試驗[31-33]結果均表明,SGLT-2i在降糖的同時,確實降低了腎臟復合終點的發生,實現了腎臟的保護作用。EMPA-REG試驗[34]研究顯示,在使用恩格列凈組的409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459例進展至大量蛋白尿(11.2%),2033例安慰劑對照組中有330例進展至大量蛋白尿(16.2%);與安慰劑組相比,恩格列凈組使患者進展至大量蛋白尿的相對風險度降低了38%(P<0.05)。
超重、肥胖是胰島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發生的病理、生理基礎,目前,已有多項研究[35-37]證實,SGLT-2i在降糖的同時具有減輕體重的作用。其減重機制可能與滲透性利尿,尿糖排除增多,使得多余熱量排出體外,產生減輕體重效應。此外,SGLT-2i還可以通過解除高糖毒性、增加外周組織胰島素敏感性,減少炎癥因子分泌等作用,減輕胰島素抵抗,減少外源性胰島素使用量,也有助于體重減輕。BOLINDER等[38]運用雙能X線掃描顯示,SGLT-2i導致的體重下降的75%均來自脂肪組織,核磁共振掃描顯示,腹部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均顯著降低。因其可以減少身體脂肪含量(內臟和皮下),進一步減少炎癥因子釋放,形成良性循環促進作用,可進一步降低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發生的風險[39]。
脂質代謝紊亂是T2DM發生的主要病理生理改變主要之一,其血脂譜以血清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降低為主要特征,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40],而低密度脂蛋白膽調節固醇(LDL-C)由于易于被氧化修飾,容易通過血管內皮,一直以來被認為更具有形成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風險。有研究[41]證實,SGLT-2i對脂質代謝紊亂具有抑制作用,該藥物可以降低TG,但是輕度升高LDL、HDL。分析其降低TG的機理可能是通過滲透性利尿,促進熱量排除,增加對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的清除,并減少肝臟的游離脂肪酸,從而降低TG的生成。SGLT-2i可能由于促進肝臟脂肪酸氧化增強導致LDL、HDL升高,這種輕度升高,尚未見影響糖尿病患者的心臟獲益。
SGLT-2i通過滲透性利尿以及促進尿液排出而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而發揮降壓作用[42-44],進一步減輕心臟后負荷,降低心肌耗氧量,是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臟獲益。EMPA-REG OUTCOME研究[25]證實,收縮壓每降低2 mmHg可使冠心病死亡風險降低7%,使卒中死亡風險降低10%。
除上述作用,SGLT-2i的額外獲益還包括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抗氧化應激、降低血尿酸等[45],SGLT2i在直接降低血糖的基礎上,通過解除高糖毒性、增加骨骼肌的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血脂異常、抗炎、抗氧化應激等多種機制改善T2DM患者胰島素抵抗,可以使得糖尿病患者遠期獲益。血清尿酸水平是糖尿病腎病進展的重要預測因子,尿酸可能通過促進腎臟炎癥以及改變腎小球血流動力學、尿酸結晶形成腎結石而造成腎臟的損傷。SGLT-2i在促進尿糖排泄的同時,抑制集合管尿酸重吸收,使得尿酸排泄增加,降低血尿酸水平,使糖尿病腎病患者獲益。
目前,臨床上使用SGLT-2i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酮癥、泌尿生殖系統的感染、低血糖、骨折、下肢截肢等。SGLT-2i導致的酮癥酸中毒多為“血糖正常的酮癥酸中毒”,SGLT-2i能夠促進能量代謝底物從碳水化合物轉為脂質,同時減少胰島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釋放,進而促進酮體的產生。而SGLT-2i增加尿糖排泄而導致泌尿生殖系感染多與局部葡萄糖濃度增加有關[46],高糖環境為細菌和真菌生長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環境,因此,使用SGLT-2i的糖尿病患者,尿生殖道感染概率增加。骨折、下肢截肢是否與SGLT-2i有關,目前尚無明確定論,大部分研究認為SGLT-2i導致骨折與低血容量、體位性低血壓、糖尿病神經病變等因素有關,而非以骨代謝物、骨密度及骨折率為主要觀察終點,所以目前SGLT-2i是否造成骨折、下肢截肢相關證據尚顯不足。
SGLT-2i是一種降糖機制獨特的新型降糖藥物,這種藥物的降糖作用與體內葡萄糖濃度和腎小球濾過率相關,治療過程中低血糖的風險較低,在降糖之外還可以使患者獲得包括心腦血管、腎臟保護等降糖以外的獲益,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酮癥、泌尿道生殖系統感染,因其臨床研究觀察期限尚短,故臨床使用需嚴格遵循適應證,適量飲水、保持小便通暢、監測血糖和酮體,規避不必要的副作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