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丁兆霞
5月21日,日照市迎來日照茶產業發展中的一件盛事:嵐山茶產業大數據平臺溯源二維碼正式上線。今后,只要掃一掃茶葉包裝的二維碼,就可以追溯了解自己所買的茶葉,實現“從茶園到茶杯”的全過程。
據悉,為讓消費者喝上放心好茶,在“建立市、區、鎮、村、防治服務組織等五級防治體系,嵐山區茶園實現病蟲害綠色防控統防統治全覆蓋”的基礎上,去年,嵐山省級農高區按照產業智慧化、品牌高端化的產業發展方向,利用物聯網、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茶園、鮮葉市場、企業加工車間布設茶園環境監測設施、AI視頻監控、語音警示廣播系統等物聯網設施,采集信息數據在云端進行運算,對生產、加工行為進行識別監控,打造了集生產加工、科技服務、質量管理、線上營銷于一體的智慧化茶產業管理服務平臺— 嵐山茶產業大數據平臺。
目前,項目一期完成投資1000萬元,覆蓋12個村居6個茶園示范片區12000余畝茶園,入網合作重點茶企十余家,全天候視頻監控、廣播設施、環境監測設施全部運行啟用。其中,圣谷山、碧波、百滿、盛業、日照茶倉等8家茶企接入大數據平臺,實現了從茶園管理、鮮葉收購、茶葉加工包裝全流程“質量追溯一碼通”。
“去年,我們與巨峰鎮辛莊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達成了104畝茶園的托管協議。有了茶業大數據平臺的技術支持,對100多畝茶園進行全天候遠程在線監管就成了可能。茶園實現標準化管理,又為我們生產出安全質優的好茶提供了保障。”入網合作茶企—日照茶倉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會會說,現在,利用大數據平臺溯源系統,又實現了產品“從茶園到茶杯”的質量一碼全程追溯,可以讓茶葉經銷商更放心、消費者更滿意,市場也會得到進一步拓展。
日照綠茶插上科技的翅膀,茶農同樣從中受益。丁家林村是巨峰鎮產茶大村,村里有茶園約800畝,生長環境好,茶葉品質高,但遠離鮮葉交易市場。一直以來,茶農賣茶難、賣價低。今年,在嵐山農高區的協調指導下,該村與一茶企牽手開展了茶園托管合作。村黨支部利用企業給付的茶園委托管理費用,按照企業要求對茶園實施標準化管理,統一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越冬防護,并安排黨員、干部對托管茶園實施24小時監督管理,嚴禁茶農私自亂打農藥、亂施化肥,全面保障茶葉品質,滿足企業對優質茶葉鮮葉的需求。
“現在茶農采了茶在家門口賣給企業,優質優價,而且不用自己購買化肥農藥,省錢、省力,少跑腿,多收入,群眾非常滿意,覺得我們黨支部班子為群眾辦了實事好事,黨支部班子的威信也提高了。”丁家林村黨支部書記劉賢峰說。
當天,隨著大數據平臺溯源二維碼上線,嵐山區又有5個茶葉專業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開始實行“平臺+企業+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這也進一步擴大了嵐山茶產業大數據平臺的覆蓋面。
嵐山區現有茶園16萬畝,形成了以白云山、北垛山、南北山、圣公山等八大流域為主的總體生產格局。去年,該區干茶產量1.1萬噸,茶葉種植業產值達13.75億元,茶產業銷售收入達到28.8億元,面積、產量、產值均居全省首位。下一步,嵐山省級農高區還將與中國移動日照分公司、中國農業銀行日照分行按照“攜手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在茶產業大數據平臺二期建設、物聯網感知、金融惠農工程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建設“5G+智慧農業”應用場景,為嵐山茶產業發展插上數字和金融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