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祎祎
關鍵詞:紅巖精神;內涵;價值
中圖分類號:D261;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1)07 — 0019 — 03
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1〕紅巖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蘊含的獨特內涵是鼓舞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紅巖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結合的產物,是共產主義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結晶。紅巖精神產生于中國共產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和特殊環境,與中國共產黨所面臨的特殊斗爭密切相關。
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成立,設在機房街70號,周恩來任書記,董必武、葉劍英等為常委。1939年5月,日機轟炸導致辦事處被毀。南方局辦事處大部分同志遷往重慶城郊的大有農場,散住在農場工人宿舍和堆放柴草雜物的茅草房里。農場主人饒國模女士開明進步,將農場土地讓給辦事處建房。此后,南方局、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全部遷此辦公,并將門牌編號編為紅巖嘴13號。1948年4月,300余名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被國民黨特務關押在重慶渣滓洞和白公館監獄。在白公館監獄中存在著一個黨的秘密領導小組。小組成員用秘密方法與其他黨員相互聯系、交換意見,對黨的建設問題開展了多次深入討論和經驗總結。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特務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對關押在白公館、渣滓洞監獄內的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進行殘忍的大屠殺。重慶解放后,逃出監獄的共產黨員羅廣斌將獄中同志們針對黨組織和革命工作的討論進行了總結,完成了《重慶黨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提交給了當時的中共重慶市委。報告的最后一章是獄中同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黨總結出的八條意見:“一、防止領導成員腐化;二、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斗爭的鍛煉;三、不要理想主義,對上級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從“右”跳到“左”;五、切勿輕視敵人;六、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七、嚴格進行整黨整風;八、懲辦叛徒、特務。”〔2〕這些意見被稱為“獄中八條”。1985年10月14日,鄧穎超重返紅巖,寫下“紅巖精神,永放光芒”的題詞,紅巖精神以此得名。
紅巖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在特殊的社會環境和特定的歷史背景中形成的。紅巖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相較于其他革命精神,展現出鮮明的內涵,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一是崇高的思想境界。崇高的思想境界是紅巖精神的核心內容,它體現了中共南方局的革命情懷和革命信仰。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反動派對囚禁在白公館、渣滓洞等監獄的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進行大規模屠殺。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的何雪松,在看到身邊的難友倒在血泊中,看到敵人囂張的槍口狂噴著火舌時,強撐已經負傷的身體擋住敵人屠殺的槍口,試圖給其他難友創造生的機會。最終,一個甘愿用自己的生命爭取難友生存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倒下了。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有許多的革命志士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義無反顧地參與國統區兇險的政治斗爭。他們在面對敵人殘忍的捕殺時也毫不畏懼,積極與反動派進行不屈不撓的抗爭,用舍身取義的精神擔負起民族的使命,展現出中共南方局共產黨人崇高的思想境界。
二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南方局無產階級革命家們身處極其復雜的政治環境,以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信念,保持著革命必勝的決心為革命事業獻身。周恩來鼓勵堅守重慶的南方局人員只要堅守信念,不顧艱難向前奮斗,在黑暗中顯示英勇卓絕的戰斗精神,勝利終會到來。被關押在渣宰洞、白公館的革命先烈們,在面對國民黨特務的威逼利誘和嚴刑拷打時,始終嚴守黨的秘密。“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3〕江竹筠在面對敵人將竹簽釘進她的十指時,仍然寧死不屈,勇于為革命獻身。“正是憑借堅定的理想信念,國民黨統治區的廣大黨員和革命志士才能在特殊環境中經受住金錢美色的誘惑,經受住生與死的嚴峻考驗。”〔4〕可見,中共南方局革命先烈對共產主義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指引著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一切困難,最終走向革命的勝利。
三是巨大的人格力量。“紅巖精神所展現出的中國共產黨人的人格魅力是領導干部道德、人品和能力的綜合反映,是干部應具備無私奉獻、言行一致、以身作則等優良品質的外在表現。”〔5〕周恩來在45歲生日那天,沒有參加中共南方局同事為他準備的祝賀活動,而是獨自一人在辦公室回顧反思自我,寫下《我的修養要則》,并在此后始終以《我的修養要則》來嚴格要求自己,與當時國民黨高官追求奢靡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是中共南方局共產黨人展現出的巨大人格力量,為中國共產黨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爭取到了更多的中間勢力和愛國志士。從而擴大統一戰線,為抗戰勝利奠定了群眾基礎。
四是浩然的革命正氣。1946年初,盛超群在萬縣發行的《春秋新聞》刊登了《國民黨黨員守則——貪污守則》,揭露國民黨反動派貪官污吏的種種丑聞。萬縣當局勒令《春秋新聞》停刊,并對盛超群進行嚴密監視。盛超群到了重慶后,在重慶漢宮茶園舉行記者招待會,控訴萬縣專員曾德威、警察局長艾興權等在萬縣胡作非為,以及自己因揭露他們的罪惡而遭受的迫害。盛超群回到萬縣被捕后受盡酷刑,編造假口供戲弄特務頭子徐遠舉。在1949年的大屠殺中,徐遠舉點名將盛超群作為“共黨要犯”殺害于中美合作所的電臺嵐埡。可見,中共南方局共產黨人在經歷嚴峻考驗時始終“同流不合污”,抵制各種威逼利誘,勇于揭露國民黨政府的腐敗行為。中共南方局共產黨人展現出的堅持操守、百折不撓的浩然正氣,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徹底的革命精神,深深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以及新時代的共產黨人。
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紅巖精神的傳承和弘揚,關心紅巖基地的發展和建設。先后有二十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前往紅巖視察,并對紅巖精神予以高度評價。探析紅巖精神的時代價值,將其內涵與時代特點相結合,對于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建設具有重要價值。
紅巖精神是堅定當代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的動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心中有信仰,腳下才有力量。”〔6〕當代共產黨員應貫徹學習紅巖精神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參與以紅巖精神為主題的培訓班、黨支部會議、黨報黨刊等各類教育活動,充分領會紅巖精神的內涵與價值,把紅巖精神作為支撐共產黨人不懈奮斗的動力。共產黨員要在學習紅巖精神中感受歷史背景,從先烈們的英雄事跡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和前行的動力,領悟黨的初心和使命,堅定自身理想信念。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廣大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才能在面對種種誘惑時保持堅定的信念,才會有自覺無畏的奉獻行為,才能在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時不忘初心,努力為“兩個一百年”目標努力奮斗。
紅巖精神是加強當代黨員黨性修養,優化黨的整體作風建設的范本。中共南方局的共產黨人在面臨著生死、信念、意志等各種嚴峻考驗時,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和崇高的黨性修養并堅定執行黨的路線。紅巖精神蘊含著黨在政治思想、理想信念、組織紀律、作風意識等方面的先進性,深刻烙印在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和行動中,為當今時代加強廣大黨員的黨性教育提供了條件。對于當代共產黨員而言,學習紅巖精神可以深刻體會先輩們自我革命、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加強自身的黨性修養,充分發揮紅巖精神的自省作用;對于黨的建設而言,弘揚紅巖精神,能夠優化黨的整體作風建設,幫助黨應對國內外復雜環境的嚴峻考驗,為黨的建設關鍵環節提供堅實底氣。全黨全國要充分運用好紅色資源,弘揚紅巖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凝聚新時代改革發展的強大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撐。
紅巖精神為地方經濟增長提供新思路。紅色旅游資源是紅色教育的生動教材,是紅色文化的鮮活載體。發展紅色旅游、傳承紅色基因,是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重大責任,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崇高使命。近年來,在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全國各地掀起紅色文化旅游的熱潮。據相關數據顯示,全國紅色文化旅游綜合收入累計達1.35萬億元;全國紅色文化旅游直接就業130.6萬人,間接就業510萬人。在當代弘揚紅巖精神,以紅巖旅游為基點,地方政府和景區共同開辟紅巖旅游精品路線、拓寬服務平臺,有助于促進周邊各景區協調發展,擴大紅巖旅游的影響力。發揮紅巖旅游業的帶動作用,幫助當地餐飲業、酒店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發展,合力推動景區以及地方經濟的增長,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紅巖精神助力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當前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約3%,專家預估2022年文化產業占GDP比重將達到5%。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占GDP比重平均在10%左右,美國達25%。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這也意味著我國文化產業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以紅巖精神為核心打造紅巖文化品牌,將其業務擴大至旅游服務、文藝演出、劇場經營、影視制作、文創產品、展覽設計、物業管理、網絡多媒體、教育培訓等領域,讓紅巖文化做到規模化、產業化。將紅巖精神與互聯網、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等現代科學技術相融合,探索產業跨界合作,增加我國文化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推動文化產業的調整和升級,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繁榮。
紅巖精神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7〕紅巖精神根植于歷史傳統和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并在實踐中發展,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歷史條件下的集中體現。在新時代弘揚紅巖精神,深刻把握紅巖精神中的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聯系,融合時代精神,賦予紅巖精神以及紅巖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傳承紅巖精神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不僅能夠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還能讓紅巖精神和傳統文化更好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建設服務。
紅巖精神是堅定我國文化自信的動力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8〕紅巖精神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彰顯了中國革命文化特點,為中國共產黨文化自信提供豐富養分,為我國堅定文化自信提供著強大的精神支撐。在新時代弘揚紅巖精神,能幫助我們在深刻學習紅巖精神中培育文化自信,在傳承創新紅巖精神中樹立文化自信,在弘揚紅巖精神中增強全國各民族人民的文化自信。紅巖精神的弘揚對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努力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紅巖精神是歷史和人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探析紅巖精神的時代價值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現階段,我們仍要積極探索弘揚紅巖精神的新路徑,讓紅巖精神在中國革命歷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大放異彩。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07).
〔2〕厲華.厲華說紅巖——解讀“獄中八條”〔M〕.重慶: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14.
〔3〕潘洵,劉志平.紅巖精神〔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8.
〔4〕李斌.傳承紅巖精神 凝聚復興偉力〔N〕.光明日報,2021-04-07.
〔5〕王炳林.為什么需要需要精神:中共共產黨革命精神引論〔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
〔6〕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 8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0-22.
〔7〕習近平.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 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N〕.人民日報,2014-10-14.
〔8〕習近平.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
〔責任編輯:丁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