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阿麗 王森垚

關鍵詞:齊國女性;參政;影響;價值
中圖分類號:K20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1)07 — 0128 — 05
進入封建社會之后,女性在國家政治活動中的主導地位逐漸旁落,政治權力逐漸被瓦解。但母系社會遺風尚存,家庭良好教育的影響,周代女官制度的奠基,使得女性中有才華者、有抱負者,或通過隱性參政,或借助貴族身份,積極參與在列國政治活動中。國內關于女性參政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之后,對封建社會時期的女性參政現象研究極少。為此,本文試圖通過諸多歷史資料中,對齊國女性參政的動因、方式、特點、理念及影響作出如下論述。
齊國諸姜在參與列國政治的表現令人注目,良好的政治素養和家庭教養使得她們擁有積極的從政意識和對應的知識技能,在有些特定條件下,諸姜甚至承擔著列國十分重要的社會政治責任,她們的積極參政,影響著國家的政治走向。經過母系社會女尊男卑的原始社會,西周時期強調女性的從屬地位,女性地位遠低于男性。在這樣禮制教育的灌輸下,諸姜婚后以國家的安危為前提,積極諫言和參政,穩固君王的地位和統治。
邑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女政治家。她是姜太公之女,周武王之妻,成王姬誦和唐叔虞之生母。周武王說邑姜是“予有亂臣十人”(上古“亂”與“治”同)之一,邑姜不僅輔佐周武王奪取和安定周朝,更是在周武王去世后教導成王姬誦以及康王姬釗尊重大臣、治理國家、愛護人民,使得周朝在繁榮昌盛中更加穩固。周初的國泰民安,既有諸多文武重臣的輔弼之功,邑姜也起了重大的作用。
虞姬,名娟之,是戰國時齊威王田因齊的姬妾。威王執政后,九年不理國政,將政事交給大臣去處理。佞臣周破胡獨攬大權,嫉妒賢能。虞姬勸說威王貶退他,改用北郭先生隨侍左右,反被他中傷曾與北郭先生私通,虞姬陳述往事,旁征博引,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威王醒悟,接受了虞姬的諫言,開始勵精圖治,重用即墨大夫,烹殺佞臣阿大夫與周破胡,抵御住了強秦,齊國最終成為了當時數一數二的強國。
鐘離春,戰國時期齊國無鹽邑(今山東東平東)人,齊宣王田辟疆之妻。貌極丑,自幼不喜女紅,但是博覽群書,且聰慧過人。她四十歲不得出嫁,父母深為憂慮,她卻自請見齊宣王,說自己會隱語,然后做了四個動作:瞪眼、咬牙、舉手、拍膝蓋,并連說了四個“危險啊”!齊宣王不解,鐘離春解釋了齊國的四大危險:不立太子、大興土木、親小人遠賢臣、花天酒地;宣王聽后,對鐘離春肅然起敬,于是拆漸臺、罷女樂,退諂諛、進直言、選賢士,并立下太子,拜鐘離春為王后,之后齊國逐步安定下來。臨淄百姓對無顏女鐘離春非常崇敬,有句俗語世代流傳:“無鹽娘娘生得丑,保得齊王坐江山”。
齊姜,齊桓公之宗女,晉文公重耳的夫人,美麗聰慧,博學多才,與五十五歲的重耳夫婦和諧,適逢晉懷公與秦國不和之際,大家認為重耳歸國的大好形勢已經到來,趙衰、魏仇、狐偃等大臣在齊城東郊的一片桑林里秘密商議,準備以打獵為名,挾持重耳離開齊國,相機行事。齊姜不希望重耳守著她過眼前的舒適日子,而是希望丈夫為事業而奮斗,苦苦勸說重耳回晉國奮斗,重耳不聽,齊姜與狐偃商量,灌醉重耳之后放在車上帶走。重耳最終回到晉國為君,稱為晉文公,他派人迎接齊姜回晉國,立她為夫人。從此文公稱霸天下,成為諸侯盟主。
周宣王后,齊侯之女,賢而有德,溫良嫻靜。周宣王曾貪戀床笫之歡,早睡晚起,姜后為勸誡宣王,自己摘取飾物,素顏跪在宣王上朝的路邊,讓傅母(古時負責教育貴族子女的老年婦人)告訴宣王:妾不才,貪歡無度,致使君王上朝很晚;妾使君王好色,未使君王好德;好色而失德,這都是臣妾的過錯。宣王聽了,說:這是寡人的錯,不怨賢妃。后來,宣王治國勤勉,終成一位使國家中興的明君。人們都贊嘆姜后端莊賢淑。
齊國諸姜長期接受大氣的齊文化的熏陶,加之東夷文化的影響,受“禮”的影響相對較弱,她們對待感情較為開放。夫死子弱、色衰愛弛讓她們不滿足感情和心理的現狀,這就迫使她們不得不尋找一個新支點。但是,特殊的身份地位讓她們不能像平民女性那樣隨意選擇再婚,因此,只能通過私通的方式,鞏固她們來之不易或岌岌可危的地位。諸姜為了確保自身安全,掩蓋“私情”,冒險進入政治領域。
穆姜,齊候的女兒,魯宣公的夫人,魯成公的母親,也是春秋時期著名的烈女伯姬的母親。穆姜很聰慧,對易經頗有研究。《列女傳·卷七·孽嬖傳》中記載,宣公死后,成公繼位。成公小時候,是她和叔孫宣伯私通,合謀除掉季氏和孟氏,獨攬魯國大政。后來晉楚鄢陵大戰時,成公出兵援晉,穆姜告訴成公一定要驅逐季氏和孟氏,他們背叛了國君。兩人又賄賂晉國大夫,讓他們扣留季孫行夫,許諾殺了仲孫蔑,讓魯國作為內臣侍奉晉國。魯國人不從,驅逐了宣伯,把穆姜囚禁在東宮,最終她也死在了東宮。
文姜,齊僖公之女,魯桓公的夫人。以才華著稱當世,所以被稱為“文”。文姜出嫁前,便與其兄齊襄公私通。魯桓公十八年春天,文姜和魯桓公來到齊國,再度與齊襄公私通,被魯桓公得知,責罵文姜,文姜將魯桓公的責罵告訴了齊襄公。齊襄公宴請魯桓公,令公子彭生殺害魯桓公。魯桓公死后,太子同繼位,是為魯莊公。文姜留在齊國,仍遙遙指揮魯莊公管理政事,文姜在處理政務上頗有本領。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詩經》上有許多有關文姜的篇章,毀譽參半,既諷刺她的風流淫亂,又歌頌她的絕世艷麗。“齊大非偶”的典故就來自文姜。
宣姜,齊僖公之女,衛宣公的夫人,其女兒為宋桓公夫人、許穆夫人。衛宣公本來為太子公子伋娶妻子,把宣姜迎娶到衛國。衛宣公見宣姜是個美人,就趁急子出使鄭國的機會,自己把宣姜娶為自己的夫人,之后宣姜生下公子壽、公子朔兩個兒子。宣姜因自己的不當行為,造成了公子壽和太子伋的慘死。
哀姜,姜姓,哀為謚號,齊國國君之女,魯莊公夫人。哀姜在魯莊公未死之前與之私通。由于哀姜一直未能生子,故以陪嫁媵女叔姜(也是齊女)所生之公子啟方(或曰開方)為己子。魯莊公未娶哀姜之前,曾遇黨氏之女孟任,生子般。魯莊公欲立子般為繼承人,但在朝廷里支持不多,而哀姜同其情人慶父欲立啟方為嗣。哀姜與慶父通奸,欲立慶父,遂殺閔公。后國人暴動,乃逃到邾國,被齊國引渡回國后殺之,以其尸歸魯,魯以夫人之禮葬之。
齊國女性除維系家國安危、為情好謀利、鞏固自身地位外,也有許多不得已的原因或機緣巧合,參與到了國家的政治活動中來。
御者妻,齊春秋時期臨淄女性,齊國相國晏子車夫的妻子。有一天,車夫的妻子從門縫里觀望,看見自己的丈夫給相國駕車,傲氣十足、非常得意。車夫回到家里,妻子要和他離婚。車夫問妻子是什么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不足六尺(1米5左右),任齊國相國,名聲顯赫于諸侯各國。今天,我看他出門,志向深遠,謙遜有禮。你身高八尺(1米8左右),僅是一個給人駕車的仆人,卻得意洋洋,態度傲慢,所以我要離開你。”從此以后,車夫改正了自己的缺點,比以前態度低調了許多。晏子感到非常奇怪,就問車夫為何有如此轉變,車夫如實將情況告訴了晏子。晏子覺得他善于接受別人意見,有錯能改,就推薦他做了大夫。
傷槐女,名叫婧,春秋末期齊國女性。齊景公杵臼生活奢侈,愛好吃喝玩樂,他的宮城附近有一個平常人可以初入的花園,由專人管理,景公鐘愛里面的一棵槐樹,特別指令任何人不得動它的一枝一葉。一天,一個醉漢撞了槐樹,立刻被抓起來,按律當斬。婧就是傷槐者唯一的孩子,她見父親被囚,心急如焚,便向三朝元老、景公的相國晏嬰求助,自請為晏相做侍妾。晏嬰說:“難道我貪戀女色嗎?為什么年紀老了還有女子來投靠呢?”傳女子入內,讓她說自己的難處,傷槐女闡明了自己父親撞傷槐樹要被處死的情況,并講出了“賢明的君主不對百姓濫加刑罰,不因個人喜怒妨礙既定的法律,不因草木禽獸傷害百姓”的道理,晏嬰聽了她的陳述,第二天就向景公進諫,說得景公直冒冷汗。他趕快承認錯誤,命令撤去護槐的差役,廢除傷槐的命令,釋放傷槐的囚犯。傷槐女高興地領回了自己的父親。
淳于緹縈,西漢時齊國臨淄人,淳于意的第五個女兒。淳于意是繼扁鵲之后西漢時期的名醫,創立了中國醫學史上第一部病歷——《診籍》。他曾任齊地的太倉長,救死扶傷,深受民間尊敬。漢文帝四年(公元前167年)中,有人上書誣告淳于意受賄,按刑法應押送至長安接受肉刑。淳于緹縈冒死入宮上書,漢文帝也是個大孝子,看到緹縈的上書十分感動,立即下詔免除淳于意的肉刑;同年又向下詔,在全國范圍內廢除了肉刑。緹縈上書救父,揭開了中國法律史上重要的一頁,譜寫了一曲千古傳唱的孝義之歌,后來她位列二十四孝之一。
齊國諸姜由自小受齊文化的熏陶,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再加之其母國(齊國)的大國地位,更是在婚后積極參政,活躍在列國的政治舞臺上。除貴族參政的先天物質優勢外,齊國亦有許多平民女性因自身許多原因參與到列國政治中。部分統計見下表:
此外,可以看出,隱性參政是齊國女性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其中,參政女性或借助母親身份引導和影響其子的政治抉擇,或借助妻妾身份影響其丈夫的為官和為政行為,或以親屬身份干預親屬的政治生活。一部分起到了勸誡從政者為官清正廉潔,另一部分則助長了吏治腐敗、損害了列國的穩定發展。
齊國諸姜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廣泛參與到政治活動中,她們通過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在政壇中留下了舉重若輕的身影,同時也展現出從事政治活動的女性們自身的許多特征。
1.獨立參政的女性少,缺乏獨立政治身份
中國古代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尤其春秋戰國時期女性的獨立地位逐漸衰弱,這注定使她們不能以獨立的身份參與國家政治。齊國諸姜多是因其特殊身份才能夠參政:一類女性依靠王后或太后的特殊身份執政或輔政,展現智慧與才華,她們憑借母后或寵妃的地位,借力上位,展示政治才華,對歷史進程發揮重要影響;另一類參與政治的女性是因機緣所致,以特殊身份影響政局、參與政治事件的女性,可是她們仍舊依附著君王和子嗣,需要借助他們的政治力量,才能加入到政治斗爭中。總之,齊國參政的女性并不是以一個獨立的政治個體出現在政治活動中,她們只是一種權利的附屬品。
2.擁有較高的政治智慧和文學素養
多數參政的齊國女性為貴族女性,她們出身貴族,從小接受完備的教育,在詩書禮樂等方面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又加之貴族女性的特殊身份,需要為政治聯姻做準備,故而會接受“德言容功”和禮教方面的教育。她們接受文化教育,識字學詩,如“夏,季文子如宋致女,復命,公享之。賦《韓奕》之五章。穆姜出于房,……又賦《綠衣》之卒章而入。”〔1〕“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饗其宗老,而為賦《綠衣》之三章。”〔2〕“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3〕她們通曉占卜術和《周易》,如“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4〕;她們有些人還接受過御和射的練習,“初,晉悼公子慭亡在衛,使其女仆而田”〔5〕“厲公田,與婦人先殺而飲酒,后使大夫殺。”〔6〕
受大氣開放的齊國教育的影響,平民參政中也不乏文學和政治智慧出類拔萃的女性,如德才兼備的采桑女宿瘤女,勸誡齊閔王用人的修飾自己、勤儉節約、愛護民眾;齊國相國晏子車夫的御者妻,助夫改過并成就丈夫事業;義繼母,為守信用保全丈夫前妻所生的大兒子,不惜犧牲親生兒子;借“東壁之光”的東海貧女子徐吾。
3.部分女性貞潔觀念淡薄
齊國社會風氣開放,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商品經濟,以及東夷文化的影響,使得齊女對“禮”的觀念相對薄弱,加之齊國本就對兩性觀念較為開放,如上文中提到的嫁于同姓、嫁于父子等,齊國女性私通現象較為明顯,在私生活上有一定的自由。從另一方面講,齊國參政女性開放的性觀念,與她們擁有開明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她們被迫成為家國邦交的政治工具,這種方式也展現出她們淪為時代政治產物的反抗。
以利益為本的人性本能。從參政動因可以看出,齊國諸姜積極參與列國政治生活,始終圍繞著“利益”。以家國利益為本,諸姜依靠父國或君國的權力地位,借助自身王后、太后以及母后的政治地位,在各國邦交、戰事謀劃、君王勸諫、子嗣教育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皆是為了穩定家國的政治安危;以自身利益為本,這些參政女性在奪權斗爭中、為子爭奪嫡子之位中、為情好爭奪王位中,亦是顯示出她們把一己私利放在較高的位置,為達目的甚至引發叛亂、擾亂內政或破壞邦交。
發揮政治智慧,實現自我價值的參政支撐。齊國政治地位較高,社會風氣開放,女子素養較好,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齊國參政女性具備較高的政治智慧和文學素養,這些都成為她們參政的有力支撐,使她們在參政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諸姜在行政上具有較高的參政議政意識,在諸侯國邦交上具有愛國意識,在社會生活上具有極強的女性自主意識。
齊國諸姜嫁于各國,其參政在不同時期、不同程度上對各國的內政與邦交、思想文化上產生了深刻影響,她們憑借自己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智慧,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身影。

表:齊國女性參政方式一覽表
引發列國內部動亂。在齊風、禮崩樂壞的時代背景下,諸姜受多方面的影響,具有開放的婚姻觀念,存在婚前感情生活混亂、婚后與夫國卿大夫私通的現象。她們被迫卷入國家的權利斗爭,為情人謀取政治利益,進而引發了國家內部動亂。在這樣的斗爭中,她們成為爭權謀利的政治工具,結局大多落得悲慘。文姜與兄長齊襄公私通,謀害夫魯桓公,禍亂魯國內部安定,文姜兒子魯莊公繼位后使魯人蒙羞且受列國嘲笑,令“兩室蒙羞,亂賊篡國;禍留子孫,可畏也哉”〔7〕;哀姜淫亂,不顧禮制,魯莊公為她四次違逆周公禮法,亦是因此寵愛,助長哀姜淫亂,與莊公弟弟慶父私通,使其心生篡國之意,引發叛亂,引發魯國長期政治動蕩,哀姜一生無子,終了被母國殺死;繆姜后期與叔孫僑私通,為助情人鏟除政治敵人,公然與兒子叫囂,此外,繆姜干涉魯國大夫臧宣叔的家事,影響魯國政治;宣姜與公子朝私通引發叛亂,衛靈公重回衛國殺死宣姜;東郭姜在棠公死后改嫁崔柕,引發崔氏內亂,使崔氏幾近滅門,東郭姜也是落得自縊而死。
安邦興國,穩定政治。諸姜在列國廣泛參與政治生活,許多諸姜憑借著自己的政治才華和政治智慧,通過參政幫助丈夫或兒子勵精圖治協,穩定國家政治,在紛繁雜亂的時代站穩腳跟,對國家安定和繁榮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晉姜頗具政治才能,助夫晉文侯成就大業,她掌管宮中內政,幫助晉文侯征討緐、湯等小國,主持祭祀活動,其事跡在銘文中是以“晉姜曰”形式記載,由此可見她對晉國所做貢獻極大;叔姜是衛文公夫人,多次參與國家戰事,維護國家安全,是輔佐夫君成就大業的賢內助;定姜是衛定公之妻,是春秋時期女性的典范,她多次助衛國化險為夷,德才兼備,出謀劃策,為衛國內政邦交做出極大貢獻;盧蒲姜顧全大局、大義滅親,助丈夫齊國大夫盧蒲葵殺死專政的父親慶舍。
穩定與列國邦交。西周建立后,宗法至上,政治充滿了血緣色彩,主要原因在于實行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度。女性在古代貴族中多為政治聯姻的產物,諸姜在外嫁或內嫁后,成為了聯系母國/母族與夫國/夫族的紐帶,對其之間的關系和邦交產生了重要影響。齊惠公時期,齊國實力漸弱,與周王室聯姻,可鞏固在列國中的地位,故公元前603年“夏,定王使子服求后于齊。”“冬,召桓公逆王后于齊。”〔8〕;齊靈公時期,晉國稱霸,齊魯兩國戰事不斷,公元前561年“靈王求后于齊”〔9〕。這次聯姻亦是考慮國家安全的政治需要;聲姜為齊侯之女,魯僖公在齊桓公幫助下繼位后,求取聲姜為妻,換得魯國安定,聲姜政治能力極強,曾救魯僖公回國,維護齊魯兩國內政邦交;少姜是晉平公寵妃,在齊國不堪戰爭之時,齊景公把少姜嫁于晉平公,保持齊國和晉國的良好關系,因少姜深得晉平公寵愛,公元前539年,齊侯又嫁齊女為晉平公的繼室;宣姜雖因惠公之位,使衛國陷入內亂,但對衛國復國發揮了重要作用,亦使衛國在滅亡之際,依靠宋國和齊國的幫助,重新復國,衛國復國后,在宣姜兒子衛文公的治國下日漸振興。
女性參政促進了言路開放。在綱常倫理嚴重束縛言論自由的封建社會,許多官員都十分畏畏縮縮不敢直言進諫,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齊國女性能夠在政治活動中,大膽進言、主動出擊,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言路開放,為當朝男性官員作為表率,也鼓舞了那些同樣具有政治智慧的女性參與到政治活動中來。
掀起“女禍”思潮,加深女性奴化程度。自古人們都把女性參政和國家不祥聯系起來,三代時期就出現了關于“女禍”的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因女性參政阻礙了男性追求政治目標或使君王統治陷入混亂的現象較為普遍,人們則將過錯歸結到被物化的女性身上,這就使“女禍論”思潮泛濫。因女性亂政而受到嚴酷責罰,這無疑對現下或后世女性發出了警戒,加深了她們的奴性思維。
總的來看,齊國女性在參政中不具備主導地位,但她們在特定的時代條件下,仍具有較強的參政意識,活躍于政治舞臺。尤以周代女官制度,女官掌文書和禮儀之職,盡管較男官相比,數量甚微、職權略低,但周朝作為女官制度的起源,為以后女官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為中國各個時期的女性參政提供了重要借鑒。齊國女性參政,不僅對歷史上的齊國產生重要影響,也為當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提供啟示,對進一步提高當代女性參政的認可度和參政途徑提出新要求。
〔參 考 文 獻〕
〔1〕《左傳·成公九年》.
〔2〕《國語·魯語下》.
〔3〕《左傳·隱公元年》.
〔4〕《左傳·莊公二十二年》.
〔5〕《左傳·哀公十一年》.
〔6〕《左傳·成公十七年》.
〔7〕(清)馬骕.左傳事緯·卷二〔M〕.濟南:齊魯書社,1992:30.
〔8〕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宣公六年〔M〕.北京:中華書局,2009:687、689.
〔9〕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襄公十二年〔M〕.北京:中華書局,2009:996.
〔責任編輯:包 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