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璟
迄今為止,只有3萬多游客踏足過這片海域,這個數字甚至比到訪過南極的游客量還少,所以渴望冒險的我很早就想去西沙。看過南派三叔的小說《怒海沉沙》后,這種渴望變得越發強烈,于是我嘗試著去了解那些會去往西沙的漁船,甚至是永興島每個月的補給船——只要能讓我去,即便是在船上打雜也行!
在吃過無數次閉門羹后,我等來了西沙郵輪的開航,可惜當我瀏覽官網行程時卻發現,為期四天的行程掐頭去尾后,實際游覽西沙的時間只有14個小時,而且只是在游輪上看海景外加登兩個島“到此一游”,跟西沙海底最為精華的珊瑚礁還有豐富多彩的海洋魚類毫無關系,于是我再次選擇了等待。

終于,在潛水季來臨前夕,我盼來了西沙船潛之旅。在日復一日的功課里,北礁、玉琢礁、華光礁和盤石嶼這幾個西沙最激動人心的潛點早就被我爛熟于心,所以當這幾個名字出現在潛水俱樂部的行程表中時,我毫不猶豫地付了定金,立刻期待起了登船出發的日子。人生嘛,活著就是要多看看這個世界。

登船的地方是臺山,這是廣東江門的一個縣級市,但這里有一座全球排第三的核電站,與大亞灣和嶺澳一起供應整個珠三角的用電需求;臺山也是廣東著名的漁港,面向整個南海,以海洋捕撈為主。
早上,潛水俱樂部的車從珠海機場接上我們后一路奔赴臺山碼頭,沿途都是濃濃的漁村氣息,家家戶戶都在晾曬馬面魚——也就是川渝人特別喜歡的“耗兒魚”——那新鮮的樣子惹得人直流口水。

這次南海船潛之旅的座駕是一艘總長48米,航速16節,可以抵御11級的臺風的船。為了不錯過西沙之旅的第一次海上日出,上船后我就給自己定好了鬧鐘。雖然起初還不太適應搖搖晃晃的航行,但當鬧鐘響起后的那一刻,疲乏的我還是在艱難中爬了起來。
海上日出的景色一點兒都沒有讓人失望。整個海面就像一張金黃色的錦緞,無邊無際地鋪開;舉目四望,沒有一丁點兒大陸的痕跡,我們的船孤身鑲嵌在這個已經呈現弧形的海平面上,格外形單影只。此時此刻,也只有我一人在甲板上,電影般的畫面很難不讓人想起李安導演那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同樣一望無際、美麗而又充斥著孤獨和寂寞。我走到了船頭的最前沿,展開了雙臂,讓風從腋下穿過,在那一瞬間,人人都曾模仿的俗套情節卻給了我最大的快樂。
沒多久,陸續又有其他人醒來,沒人打擾到這個清晨的寧靜,反而裝點了船舷兩側的風景。吃過早餐,與新朋友們一起玩了會兒牌,累了就又跑到甲板上吹風、看海鷗。船的前行驅趕著魚群,海鷗明亮的眼睛總是能第一時間發現它們的蹤跡,然后一個猛子扎進去捕獲自己的美餐。同樣愛吃魚的還有海豚,它們一出現,整個船艙就沸騰了。睡覺的、打牌的、談情說愛的,全都沖了出來。

盤根錯節的海扇長得與樹枝類似,但它是實打實的動物

軟珊瑚是玉琢礁的另一大看點
我們眼前的是太平洋短吻海豚,它曾因過度捕撈在南海幾乎絕跡,但通過這幾年的禁漁保護,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恢復,海洋的小精靈們終于又重新回到了這片海域,就像是迎接我們去往西沙的使者,讓人欣喜無比。
西沙,還未正式抵達,就已呈現出了美好的姿態。
如果非要用語言形容玉琢礁的美,那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它面前,富饒、迷人、美麗之類的詞都只會顯得俗套且絲毫沒有創意。
經過了36個小時的航行,當我看到那片色彩迷人的潟湖時只有一個想法——趕緊背上潛水設備跳進去,像魚一樣自由地遨游。對于同行的大多數人而言,這都是人生中第一次見到屬于祖國的大片珊瑚礁,一種別樣的自豪在血液里翻涌,即便是潛水經驗豐富的我也從未如此激動過。


登陸沙洲

華光礁的沙洲盛產海膽
這里的礁盤非常美麗,充滿活力和朝氣,層層巨浪從遠處奔涌而來,在這里交匯、碰撞、喧嘩、激蕩,千萬簇白色的浪花在此盛開,澎湃得讓人頭暈目眩。
玉琢礁是一個環礁,深度2000多米,當船在玉琢礁深海區的邊緣拋錨,我們沿著潟湖的斷崖下潛,在25米處繞著環礁前行,細細觀察水下最亮眼的海洋動物——大海扇。
海扇(Sea Fans)與軟珊瑚很類似,附著在礁石上,只吃浮游生物,而強勁的水流會把食物送到它們的“嘴邊”。雖然長得很像植物,但它們是實打實的動物。
玉琢礁的另一個看點是數量眾多的軟珊瑚,它們是身體極為柔軟的珊瑚,由肥厚的組織構成,柔軟而有彈性,沒有堅硬的骨骼,只有細小的骨針分散在組織中,所以我們的船長給了它們一個更為形象的稱呼——“海豬肉”。

在海葵包裹下的小丑魚

以寄生蟲為食的清潔蝦是海底最勤快的“清道夫”之一
西沙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由于珊瑚礁盤密集,有眾多古代商船觸礁沉沒于此,形成了豐富的海底文化遺存。這不僅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價值,更是中華民族世代在南海活動的重要見證。因而,對南海歷史感興趣的我,最關注的就是西沙群島中的華光礁,還有大名鼎鼎的“華光礁1號”沉船遺址。
這處遺址位于華光礁環礁內側。1996年偶然被當地漁民發現,考古人員通過對其中一件刻有楷書“壬午載潘三郎造”字樣的青白釉碗以及其他一些沉船器物的研究,推斷它應是南宋中期,從福建泉州港啟航,途經海南,駛向東南亞地區的貿易商船。
除“華光礁1號”沉船遺址外,在華光礁周圍還發現了多處其他的沉船遺址。遺憾的是,這些遺跡深度在20米~25米之間,具備一定潛水能力者并不是很難到達,所以當發現沉船的消息被走漏后,不法分子蜂擁而至,違法打撈活動猖獗,嚴重破壞了海底遺址。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現在在西沙諸島已經成立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區,在保護區內打撈就會構成犯罪。所以我們潛水的區域,都遠離了文物保護區。
華光礁的水下以各種硬珊瑚和珊瑚魚為主,2007年時,這里的長棘海星的突然爆發增長,導致珊瑚被啃噬殆盡,經過這幾年的治理和保護,終于又重新煥發了生機。
即便此前遭遇過“劫難”,這兒的珊瑚種群還是非常豐富的。不僅形狀各異,色彩也是繽紛奪目,純然是個欣欣向榮的水下世界。相信在精心保護下,不出十年,這里又將會是當之無愧的海洋天堂。
當然,好玩的活動不止只有潛水這一項。在華光礁的西北角上有一片沙洲,每當中午退潮時,它便會露出水面。所以在上午的兩潛之后,我們就乘坐快艇,穿過珊瑚礁區,去往沙洲登陸,這也是我們此行首次在海平面之上踏足西沙的土地。
這樣的沙洲在西沙群島并不多見,是由珊瑚的細沙形成,踩上去非常柔軟,而且這片沙洲上盛產海膽,大家可以趁著落潮時撈幾個回船上嘗鮮。
北礁是整個西沙地區珊瑚發育最好的一處珊瑚礁,也是一處岸礁。我們常見的珊瑚礁都屬于岸礁,此前游覽過的玉琢礁也是。最初,珊瑚礁在島嶼邊緣生長,就像給海岸鑲嵌上了彩色的珊瑚邊,海平面上升覆蓋了島嶼四周,就成為了現在的北礁。

最萌的海洋軟體動物——海兔

北礁的珊瑚發育情況比較好,海底生物的多樣性因此得到保障,也是此行中讓我最為興奮的一個潛點,那些海底小動物們遠比岸上的來得色彩繽紛。
海葵和小丑魚永遠都是我鏡頭里的主角,在珊瑚礁附近,還經常能看到清潔蝦,它們以魚的死皮以及寄生蟲為食,性格溫和、親和力也強。這種小蝦不懂什么叫害羞,只要“客戶”魚過來,它們就會靠近,清掉多余的死皮。如果“客戶”魚張開嘴,對著它,清潔蝦甚至會鉆進嘴里,吃掉齒縫里的食物殘渣。哪怕是人類潛到它們身邊,也同樣會受到這番禮遇。
海象、海獅、海豹、海牛、海狗,這都是我們熟悉的海洋生物,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還有一種動物叫海兔。海兔學名海蛞蝓,可能算是最萌的海洋軟體動物之一,那一對“兔耳朵”一樣的觸角是它的味覺器官,幫助它們檢測水中的化學物質。
和陸地上的兔子一樣,它們也是素食主義,靠吃海藻過活,而有些種類的海兔甚至可以從海藻里偷取葉綠素轉移到自己身上,這樣一來它們就能靠自身進行光合作用,是不是格外神奇?我總想著,如果人類也有這種能力,那或許就不需要吃飯了,不過這樣一來好像又會失去美食所帶來的快樂,對我這樣離不開吃的川渝人來說,似乎有些得不償失。
游覽完了西沙群島的三處主要島礁,我們的潛水船趁著夜色起錨返航。或許是流連忘返,或許是想把美好留在這朦朧的夜里,很多人和我一樣,并未選擇回到客房休息,而是繼續留在甲板上,吹著海風,沐浴著月光,盡情享受著西沙的寂靜。
看著面前一望無際的大海,我的思緒再次被海風吹散,但我不愿去拾取,任憑它飄向海闊天空。關于西沙,我只想說:就算窮盡一生,也要抵達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