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燕 方水萍 酈美玲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 杭州310003)
舌癌是口腔科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約占所有口腔惡性腫瘤的30%~50%[1]。舌癌根治術使組織大面積缺失,影響患者的語言、咀嚼、吞咽等功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修復口腔頜面部缺損不僅使外觀達到滿意效果,同時恢復其有效的生理功能。前臂游離皮瓣血管豐富,抗感染能力強,在口腔涎液環境中能順利存活,而且皮瓣較薄,可折疊和塑形滿足修復不規則舌組織缺損的需要,是舌癌根治術后行舌再造的理想組織瓣[3]。本院口腔頜面外科1例舌根惡性腫瘤患者在行前臂皮瓣修復術后76小時發生血管危象。緊急行血管危象探查和氣管切開術,最終解除窒息,皮瓣存活,順利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患者男,52歲,有高血壓、鼻咽癌史。10年前因鼻咽癌行放療。本次住院手術前本院化療科予新輔助化療2次。2019年11月26日因舌根部進食疼痛3月余,門診以“舌根惡性腫瘤”收入院。入院第2天在全麻下行“舌根部惡性腫物擴大切除術+左側扁桃體摘除術+左頸淋巴結清掃術(單側)+前臂皮瓣修復術”。術后第2天由監護室轉回病房,術后第3天留置胃管,術后第4天(術后76小時)發現患者左舌根皮瓣色澤偏紫,質地偏硬,張力較高,口腔內左側皮瓣與舌體吻合處持續少量新鮮滲血,左頜頸部傷口質地略偏硬。同時患者咳嗽明顯,咳痰費力,端坐位休息等。緊急行“血管危象探查術+氣管切開術”。術中拆除頸部及口腔內皮瓣及舌體縫合處縫線,可見術區內血凝塊及少量新鮮滲血。前臂皮瓣動靜脈吻合口附近勒血試驗陽性。清除口腔內及頸部傷口血凝塊,發現皮瓣后方、左側扁桃體窩附近軟組織滲血明顯。充分縫扎止血后,檢查術區滲血情況明顯好轉,再次行勒血試驗陽性。術區以5%聚維酮碘洗劑徹底沖洗后,置引流管2根,分層縫合。術中查血常規示血紅蛋白80 g/L。輸A型紅細胞4 u,手術順利,結束后轉監護室繼續觀察治療。血管危象探查術后第1天下午轉回病房,術后第8天拔除傷口引流管,第10天拔除金屬氣管套管,術后第15天患者病情穩定,傷口愈合良好出院。
2.1 緊急處理 早期識別血管危象及窒息的前兆。夜班護士發現本例患者皮瓣色澤偏紫,質地偏硬,張力較高,口腔內左側皮瓣與舌體吻合處持續少量新鮮滲血,左頜頸部傷口質地略偏硬,判斷患者發生血管危象,立即報告值班醫生,予拆除口腔內左側皮瓣與舌體吻合處縫線2針,1秒可見鮮血流出,協助醫生吸出患者口腔內血性分泌物。隨后患者咳嗽明顯,坐位呼吸,值班醫生立即予拔除患者鼻胃管,緩解咽喉部不適癥狀。患者隨時有窒息的危險,夜班護士配合醫生完善術前準備,緊急行血管危象探查術+氣管切開術。
2.2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尤其是血壓、血氧飽和度等。高血壓會使血管破裂,影響傷口愈合,增加出血風險。予抬高床頭,頭偏向右側,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出口內分泌物,維持靜脈補液,床邊備氣切包、呼吸皮囊。
2.3 心理護理 本例患者術后出現血管危象且有窒息的前兆,家屬對于短時間的病情加重無法理解。此時為贏得黃金搶救時間,與患者家屬及時的溝通變得尤為重要。向患者家屬做好解釋,告知即將采取的手術方法及配合要點,取得家屬的理解和配合。本例患者整個急救和手術過程有條不紊,經心理護理后患者及家屬情緒穩定,配合良好。
2.4 血管探查術+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
2.4.1 氣管切開護理 保持呼吸道通暢,每4小時檢查套管位置、固定情況、周圍皮膚狀況及測氣囊壓力,每日更換氣切面罩。遵醫囑予博利康尼每日2次氣道濕化。術后第7天配合醫生改為金屬氣管套管,遵醫囑予堵管,使用20 mL針筒膠塞作為堵管材料,既保證無菌,堵管效果也非常理想。術后第10天拔除金屬氣管套管,氣管切開處凡士林填塞,紗布保護,每日換藥。
2.4.2 皮瓣觀察 該患者皮瓣的位置位于左舌根、舌腭弓部。術后舌體腫脹、活動受限等增加了患者皮瓣觀察的難度。室溫控制在25℃,濕度50%~55%,頭部保持正中偏右。觀察皮瓣的顏色、質地、張力、毛細血管充盈時間、皮膚腫脹、皮膚溫度、針刺試驗等方面。血運正常狀態下皮膚顏色接近正常紅潤顏色,毛細血管充盈時間保持1~2秒,皮膚張力適中[4]。針刺試驗:根據針刺出血反應判斷皮瓣的血運情況[5]。如皮瓣顏色紫紅色,毛細血管反應加快,皮膚張力增加,若經針刺放出血色由暗紅至鮮紅,可能出現靜脈血管危象。本例患者血管探查術后第1天發現皮瓣部分略瘀紫,予針刺試驗,1秒可見鮮血流出,5天后皮瓣顏色轉為淡粉。
2.4.3 傷口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口腔內滲血情況,尤其是皮瓣縫合處。頸部負壓引流有減輕局部腫脹、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要防止引流管扭曲、返流、漏氣及脫落。保持有效的負壓引流。囑患者避免用力咳嗽、打噴嚏、排便等增加腹內壓動作,防止傷口滲血。該患者未出現傷口出血、引流不暢等情況,傷口恢復良好。
2.4.4 皮瓣供區護理 前臂皮瓣供區留下的軟組織缺損采用游離植皮覆蓋。碘仿紗包縫合加壓包扎可以使移植的皮瓣和深層組織緊密結合,有利于皮瓣的存活。該患者前臂皮瓣移植術后左手掌腫脹明顯,保證繃帶加壓包扎松緊適宜,予抬高15°,促進靜脈回流,減輕腫脹。向患者宣教除拇指外四指握拳活動,2周內拇指避免活動,以免影響供區植皮的成活。患者術后14天拆除碘仿紗包的縫合線,觀察游離皮瓣的存活情況,左手掌腫脹明顯較前好轉。
2.4.5 用藥護理 患者既往吸煙20余年。吸煙史不僅是血栓前狀態、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還可進一步增加血栓前狀態,誘發血栓形成[6]。皮瓣移植后吻合的血管容易形成血栓,故術后不能使用止血藥而要使用血管擴張劑。遵醫囑給予右旋糖酐40氨基酸注射液改善微循環,擴充血容量,防止血栓形成,罌粟堿防止血管痙攣。充分了解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應,觀察療效,遵醫囑維持用藥1周。
2.4.6 營養護理 患者口咽部左側舌根、舌腭弓部、左側扁桃體同期手術,留置胃管后患者容易出現咽喉部不適感等癥狀。遵醫囑予禁食,予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卡文)靜脈營養治療。患者金屬氣管套管堵管后開始進食溫涼流質飲食,糊狀液體最佳,觀察患者有無咳嗽癥狀。監測患者血常規、肝腎功能,血脂、血糖及電解質,關注患者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紅細胞壓積及白蛋白結果。該患者相關指標無異常,自主進食后無不適表現。
2.4.7 預防深靜脈 血 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該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評分5分,屬于高風險,但患者屬于高風險出血患者,手術復雜,游離皮瓣重建手術,手術創面大,不宜使用藥物預防,因此以基礎預防和物理預防為主。基礎預防措施為加強觀察,評估有無下肢突發腫脹、增粗、疼痛、皮溫升高和膚色加深等DVT的表現。測量肢體周徑,如兩側肢體同一平面的周徑差>0.5 cm,及時通知醫師,警惕有DVT發生的可能。監測凝血功能、血常規、D-二聚體、多普勒血管超聲等檢查結果。補充足夠的液體,避免劇烈咳嗽等增加腹壓的動作。指導患者踝泵運動每天3次,每次10~15分鐘。遵醫囑雙下肢抗血栓壓力襪保護,每24小時休息30分鐘,檢查患者腿部皮膚及趾端血供情況。患者未發生DVT。
隨著游離皮瓣移植術的廣泛應用,一些意外難以避免,游離皮瓣移植術后最危險的并發癥是發生血管危象[7]。對前臂皮瓣修復術后血管危象的盡早干預,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做好心理護理,做好血管探查術+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提高患者皮瓣存活率,解除了窒息癥狀,促進患者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