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提文凡
“一盒里的草莓一樣甜”,是崔剛和于浩渺努力的方向。作為種苗公司負責人,崔剛正在建設種苗培育、種植技術輸出、草莓收購的產業閉環,希望通過產品標準化來推動優質品種推廣。而作為銷售公司的負責人,于浩渺希望通過標準化分選滿足更多客戶的需求,打開更好的銷售通路。
這是歷城草莓產業發展的一瞥。“一盒里的草莓一樣甜”,一點小小的改變牽動的卻是歷城草莓產業的整個鏈條。近年來,隨著歷城草莓全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各個環節形成了有益互動,共同發力,推動著整個產業不斷邁向產業頂端。
“做金字塔的頂端,是草莓產業發展的目標。”歷城區董家街道辦事處主任李仁鋒認為,產業發展如同大樹,歷城草莓種植30 多年已然“枝干”粗壯,不過想要“大樹”枝繁葉茂,還需要相關產業協同發展。
濟南最大的草莓種植基地—紅梅家庭農場,一萬平方米的水肥一體化大棚內,十幾種草莓生長在1.2 米的架子上,喝的是純凈水、補的是營養液,治蟲不靠農藥,用的是以蟲治蟲。大棚配套物聯網信息系統,安裝空氣溫度、濕度、照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傳感器,可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隨時監控并一鍵控制。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原有的農業發展空間受到一定程度的擠壓,董家街道將草莓產業東移北擴,一批高質量的特色草莓園區建設起來。園區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統一管理,農民除了土地收入還可以在園區打工,每天收入在150 元以上,有益推動了草莓種植和農民增收。
東移北擴也為草莓產業擴容升級打開了新的空間。歷城草莓摒棄“種植+販賣”的模式,一條覆蓋組培育苗、有機肥料、科技種植、文化創意、電商銷售、訂單農業、產品深加工、鄉村旅游的草莓全產業鏈逐漸成形。
以種植為原點向上追溯,以普朗特為龍頭的種苗公司,從2010 年開始研發、推廣脫毒種苗,脫毒原種已經占到歷城草莓的40%,力爭用3 年時間實現全覆蓋。同時,公司研發出新品種“雪里香”,去年試種一畝地增收達到1 萬元。
草莓產業吸引著越來越多大學生像于浩渺一樣返鄉從事“甜蜜事業”,目前總數已經達到200 余人。他們為草莓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楊馥羽也是其中一員,她從文旅、產品深加工入手,進一步延長草莓產業鏈。在馥羽草莓產業園,園區內正忙著裝修。楊馥羽介紹,正在將產業園的一片區域改造為親子采摘體驗區。如今,產業園已建設以草莓文化旅游、科普基地、文化博覽為一體的園區15 畝。2015年開始,楊馥羽著力于草莓深加工,推出草莓酒、草莓干等4 類產品,從2018 年開始,還相繼推出相關文創產品77 項,進一步挖掘草莓加工的附加值。“去年這部分收入達到了200 多萬元。”楊馥羽說。
草莓產業成為歷城區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為充分釋放草莓產業對旅游的帶動作用,歷城區將草莓核心區周邊七個村打造為美麗鄉村示范村和齊魯樣板示范村。2019 年中國草莓文化旅游節暨亞洲草莓產業研討會在歷城召開。民宿等項目也在積極謀劃中。目前歷城區大棚草莓種植面積2.5 萬畝,總產量6.6 萬噸,總產值12.5 億元,衍生帶動產值近20億元,草莓從業人員達到2 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