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九玲
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切實增強綠色優質農林產品供給,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農業,首要的是采取措施加快農業經濟發展。
1.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切實把糧食生產功能區建成發展糧食生產的核心區域。強化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加強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保護,實施農業面上田間水利工程建設,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堅決遏制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植(扦插)苗木、挖塘養殖等“非糧化”行為,嚴格禁止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農田的“非農化”行為。
2.加快現代農(林)業園區建設。深入推進省級現代農業園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園和特色農業強鎮建設,全面提升現代農業整體發展水平。開展縣級現代農(林)業園區建設,強化設施農業用地管理,促進現代農(林)業健康發展。
3.全力推進農業高新區建設。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實施園區形象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優高項目招引三大工程,著力建平臺、興產業、美環境、創模式,實現園區建設新突破。全力保障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創建,積極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1.積極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引入和培育農(林)業龍頭企業等產業鏈的核心組織。加快推進優質的種養資源與精深加工、休閑觀光等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培育農(林)產品加工企業,做大做強農(林)產品精深加工業。支持龍頭企業建設農產品加工技術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打造產業化聯合體。把產業鏈各節點通過股權、品牌、戰略合作等串起來,實現縱向延伸和橫向聯結,打造全產業鏈。
2.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積極爭創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企業(園區)等。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嚴格設施農業用地管理基礎上,大力推進農業產業融合項目建設,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3.加大金融支農力度。進一步加強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支持力度,深入探索政保合作綠色保險等新型政策性保險業態。充分發揮保險功能,加強“三農”保障。
1.提升農業標準化水平。建立健全農業標準化體系,將標準涵蓋到農業各產業,涵蓋到農業生產、投入品的使用、農產品以及農業基礎設施。對農產品的生產、加工、貯藏、運輸、銷售全過程進行標準化管理,實行按標生產、按標上市、按標流通。鼓勵國家標準、國家行業標準或省級地方標準、市級地方標準、縣級地方標準等農業生產標準的制定和推廣,并研究制定特色優勢產業縣級生產標準。
2.加強農業品牌培育。扎實推進鄉村農業產業品牌發展戰略,做強新興特色農產品品牌,強化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營銷力度,注重以銷促供、積極發展訂單農業,切實提升農業品牌影響力、知名度、美譽度。
3.加大農(林)產品對外推介。
積極鼓勵農(林)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主體參加政府性農(林)產品展示展銷和推介活動,不斷加大涉農外宣力度,進一步拓寬營銷渠道,并規范經銷門店門頭統一形象。鼓勵各參展主體參加省級及以上政府性展示展銷會上舉辦的產品推介活動。
1.深化農業科技創新。做好創新農作制度試驗示范推廣和農技推廣平臺建設,鼓勵利用新型設施設備開展新型循環種養模式。健全完善多個農技推廣聯盟體系,鼓勵組建技術創新團隊。
2.促進數字農業發展。以省級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市(縣)建設為契機,以特色農產品數字化綠色發展示范建設為載體,協同推進、完善數字農業智慧云平臺,全力推動數字農業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信息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3. 加快農業機器換人。大力推進糧食產業的全程機械化、主導產業關鍵環節機械化、農機設施智能化和農機服務社會化。做好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切實提升農(林)業機械化綜合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1.加快農業綠色發展支撐體系建設。爭創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試點,深化特色農產品全域綠色化創建。實施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安排資金用于農藥廢棄包裝物、廢舊農膜回收和集中處置。安排財政資金積極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積極開展生豬養殖污染整治,發展綠色養殖業。
2.推進生態林業建設。加快自然保護地建設,探索生態林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經營權流轉工作機制。開展國土綠化美化行動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森林建設。
3.優化水生態環境。進行河道整治,深入開展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加快推進水生態廊道建設。完成水庫加固改造工程,持續實施水庫、山塘除險加固工程,開展綜合治理。
1.培育壯大農(林)業龍頭企業。引入和培育國家、省級、市級農(林)業龍頭企業,重點培育一批起點高、帶動力強、產業關聯度大的農(林)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積極引導主體申報市級、省級和國家級農(林)業龍頭企業。
2.培育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大力推進科技進鄉村、資金進鄉村和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積極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加快培育開放式的農業農村眾創空間。
3.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財政每年安排資金開展以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農民綜合素質提升為目標導向的培訓工作。著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