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臨朐縣五井鎮 宋阜徽
五井鎮隱士村位于臨朐縣西部,三面環山,全長6.5公里,由一線十村組成,全村共有670戶,2180人。近年來,該村圍繞濰坊國家農綜區建設,培植壯大柿餅產業,著力構建集“吃、住、行、游、購、娛、養”于一體的高端休閑旅游目的地,村民人均增收過萬元,成為鄉村旅游知名村、柿餅生產模范村,是五井鎮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的先頭村。被評為山東省森林村居、國家森林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山東省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省級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結合換屆,堅持嚴把關、選好人、用好人,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和村兩委班子,干部的年齡結構、整體素質得到明顯改進和提高;強化村級治理機制,大力推行三級積分機制,規范每月村級“主題黨日”活動,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一監督”“三務”公開,2017年被評為臨朐縣第一批過硬支部;以項目基金扶持為主要方式,探索推行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基金做法,大力帶動發展村集體經濟,依托“特色產業+合作社+農戶”“特色產業+電商”模式,村集體經濟實現了由空殼村向實體村的蛻變,村兩委成為村集體發展和改革的主心骨和頂梁柱。新增設隱士村新時代講習所,對黨員學習、黨員考核、黨員義工、黨員亮身份做出了新的要求,也對黨員的引領作用、堡壘作用發揮提出了新的鞭策要求。
村黨支部牽頭成立“隱士人家”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隱士生態旅游度假網站和淘寶網店平臺。由合作社對群眾的柿子進行收購,組織村民集中加工晾曬、并進行品牌包裝,統一銷售。2019年,通過合作社共外運、出售柿餅20余萬斤,網上銷售柿餅40萬斤,每斤柿餅由以前的5元賣到18元甚至25元,產品出口韓國、日本,隱士紅霜柿餅知名度不斷提升,帶動村內一系列柿子加工產業的興起,目前全村有柿子酒加工作坊3家,柿子煎餅加工戶30余戶,集中加工點2處,群眾人均增收1萬元。為加快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結合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建設,五井鎮積極爭取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等各方資金投入,先后投資5300萬元,對隱士村進行了精致化打造。建成了隱士書院和村史館,1處餐飲大廳,2處主題公園、4處節點景觀、5處民宿群,7處停車場、并新修6.5公里旅游環山路、新建5處攔河壩,開挖2萬平方米景觀湖,新建總面積22000平方米柿子晾曬基地,同時引進投資800萬美元千晨研學旅游基地項目,發展特色研學旅游,隱士村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堅持政策先行,結合隱士村在外人才多、分布廣的特點,量身打造了包括《隱士人才招攬計劃》、《隱士“柿鄉人家”鄉賢聯誼會章程》等一攬子人才計劃,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注重搭建平臺,2018年5月18日,在鎮黨委支持下,臨朐縣第一個鄉賢人才聯誼會——隱士“柿鄉人家”鄉賢聯誼會正式成立,囊括第一批本土人才38人、在外人才29人、外來人才2人,為鄉村人才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開言路、擴渠道。注重自我造血,先后投資20萬元打造隱士人才書院,針對本地特色柿子產業種植人才、加工人才、經營人才進行定期培訓,提升人才素質。強化激勵引導,通過設置10萬元的人才獎勵基金,對行之有效、切實可行的建言獻策,對轉化良好、前景廣大的人才成果實行正向激勵,在刺激了本土人才進步、在外人才回歸的同時,吸引外來人才、外來成果,快速助推隱士人才振興。
2017年,在鎮里組織開展的首屆“幸福五井”農民文化藝術節上,隱士村3人進入了決賽前20名,村內群眾文化氛圍得到了極大提升,自發組織成立了3支演出隊伍,活躍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在鄉風文明建設方面,隱士村把以“以孝為先、紅色熏陶”作為村風標桿,發動群眾討論修訂了村規民約“三字經”,村內評出了多名鎮級“好媳婦”“好婆婆”“最美五井人”。村里成立了道德評議會,重新規范了紅白理事會,并提出“立足好家庭、推廣正能量”的口號,充分發揮“好媳婦”“好婆婆”等典型帶動作用,有效杜絕了村內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良行為,鄉風文明、孝老敬親成為群眾的自覺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