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吉偉
(甘肅省高臺縣大湖灣水管所,甘肅高臺734300)
近年來,在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下,我國更加重視水利工程建設,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建設成果。但很多地區過于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工作,對于后期的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沒有予以應有的重視,導致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問題,不利于相關地區水文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1]。因此,水文水資源管理人員應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豐富管理形式,進而提高管理工作效果。
高臺縣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黑河干流中游下段,東接臨澤縣,西鄰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明花鄉和酒泉市,南至祁連山北麓,與肅南縣接壤,北依合黎山和大青山,與金塔縣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右旗相連。境內走廊平原區面積為2 336.61 km2,該區內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資源豐富,也是全區唯一的地下水集中開采區段,地下水主要受構造、地質和地形地貌條件控制,呈典型的內陸山間平原“相帶”規律分布,自南部山前流向高臺縣城區以北的黑河地勢低洼處,含水層的水量、水質及動態變化呈明顯的分帶性。主要接受河洪水入滲、渠田入滲、降凝入滲、側向流入補給,并以蒸發蒸騰、泉水溢出、機井開采、側向流出的形式排泄。根據統計數據顯示,高臺縣水資源總量為15.73億m3,允許利用的水資源總量為5.391億m3,其中地表水4.071億m3,地下水1.32億m3。
高臺縣地表水總徑流量為12.39億m3/a,大多為過境水流,其中黑河干流入境水量為11.62億m3。在保證正義峽斷面平水年下泄徑流量9.5億m3/a的前提下,采用頻率分析計算得黑河多年平均(保證率P=50%)可利用水量為3.301億m3/a;偏枯年份(P=75%)可利用水量為2.839億m3/a;特枯年份(P=95%)可利用水量為2.311億m3/a。山區入境水量0.77億m3。
高臺縣境內地下水總補給量33 435.07萬m3/a,其中平原區補給量32 775.55萬m3/a,山區補給量659.52萬m3/a;高臺縣境內平原區地下水儲存資源量581.74億m3;平原區地下水允許開采量13 228.72萬m3/a。此外,高臺縣用水管理實行總量指標控制與年度用水計劃管理相結合方式,認真落實相關文件精神,制定年度用水計劃,嚴格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在各灌區、企業實行用水量臺賬管理,地表水計量到斗口,按方收費,地下水全部安裝取水計量設施,實現了計量設施的全部覆蓋,準確計量了農業和非農業用水的數量。
目前,高臺縣共有8大灌區,各灌區局部地區單位面積內機井數量超過10眼,由于灌溉高峰期各機井之間的井距較小,群井之間易受疊加降深影響,導致單位面積內的涌水量急速減少,而很多農民群眾為了保證自家田地的灌溉水量,往往會加大動力,導致小范圍內的水文水資源產生過大的降深[2]。
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必須大力深挖節水空間,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中更好地應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3]。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高臺縣各級引水渠道總計7 609條,總長度為4 914.53 km,其中高標準襯砌渠道2 766條,總長度為2 351.36 km,標準土渠4 843條,總長度為2 563.17 km。全縣灌溉總面積為4.38萬hm2,其中節水灌溉面積為1.89萬hm2,約占實際灌溉面積的43.15%,這一數據顯示高臺縣在農業生產方面尚存在很大的節水空間。
目前,水務部門在水位監測工作中還存有一定的未控制地段,這些地段沒有設水位監測孔,無法對地下水水位(頭)、水質進行動態監測,因此缺乏完善的地下水環境長期觀測資料,無法準確掌握本地區地下水位的動態變化規律。
水務管理部門在取水許可審批方面存在著一定漏洞,也沒有細化取水許可監管方面的工作,影響到本地區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管控工作的效果。
目前積累的水資源管理技術以及數據無法達到上級部門提出的精細化管理標準,管理工作較為落后,特別是數據庫構建較為滯后,水文地質鉆探、抽水試驗、水質、水位(頭)等基礎資料數據不夠完善,從而影響到對超采行為的治理。
針對局部地區單位面積內井數超過10眼導致小范圍內出現過大降深的問題,水務管理部門應采取有力措施,壓減單位面積內機電井的數量,確保每公頃機電井的數量控制在10眼以下,并更快、更好地落實執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水利“三條紅線”,準確掌握本地區節水效能,實現地表、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針對節水灌溉面積不到總灌溉面積一半的現象,水務管理部門應進一步推廣普及節水灌溉技術,深挖節水潛力,擠壓節水空間。為此,各大灌區應對地下水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嚴格遵守水資源管理的“三條紅線”,及時更新落后的水利設施,從而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農業用水效率[4]。
水務管理部門應在水位監測孔未控制地段增設地下水水位(頭)、水質動態監測點,并維持每月1次/點的觀測頻率,以積累地下水環境長期觀測資料,掌握動態變化規律。
應進一步強化取水許可的審批,進一步細化取水許可的監管工作,從而達到本地區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管控工作的效果,提高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的效率,促進地下水資源的采補平衡。
應對技術和數據進行精細化管理,采集真實可靠的水文地質鉆探、抽水試驗、水質、水位(頭)等基礎資料并建立數據庫,從而為各階段地下水超采區復核、超采治理工作奠定基礎[5]。
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是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內容,水務管理部門應重視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從而提高水利工程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