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壽光市海洋漁業發展中心 王驊
壽光市是山東省重要的水產品產區和供應基地,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水產養殖業就為壽光市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近年來,南美白對蝦健康養殖成為當地水產養殖發展的新方向、新趨勢和增收致富新模式,推動壽光市水產養殖上了一個新臺階。
目前,壽光市南美白對蝦養殖模式主要有大池塘露天生態養殖、標準化池塘養殖、大棚工廠化養殖,其中,以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為主。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具有環境可控程度高、節水節地、降低病害發生、單位水體產量高、自動化程度高、節約人工等優勢。隨著國家環境保護及節約水資源政策的出臺,集工業化、封閉式、循環水、高密度為一體的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已成為壽光市未來漁業發展的趨勢。
壽光市現有工廠化循環水南白美對蝦養殖水面面積17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壽光市北部沿海鎮,養殖企業及養殖戶共21家,擁有工廠化養殖大棚118個。2020年完成商品蝦產量2300噸,產值3.5億元。
南美白對蝦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每年養殖3至5茬,按每年3茬計算,每平方米每茬產蝦15公斤左右,平均每公斤按照70元計算,全年每平方米可產商品蝦45公斤左右,產值可達3000元左右。通過合理發展南美白對蝦工廠化養殖,帶動轉產轉業漁民800多名,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壽光市積極引導當地漁民進行生產方式轉型升級,在水資源利用、良種引進、技術指導和產品銷售等方面為漁民提供全過程優質服務。
1.水資源利用:地下鹵水、地下熱水是壽光的優勢資源,地下鹵水具有不受外源性污染的特點,可減少對蝦養殖過程中的發病情況,減少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成活率。地下熱水可提高養殖水溫,減少其他能源消耗。海洋漁業與水利、自然資源、環保等部門共同管理,要求各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對水資源做到合理開發利用,并多次循環利用。
2.良種引進:對蝦苗種質量是決定養殖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壽光市當地缺乏優質苗種生產單位,大部分從海南、廣東等南方地區購買,由于對苗種生產過程了解少、運輸路程遠等原因,苗種質量難以控制,對壽光市南美白對蝦的養殖生產有極大的制約。針對該問題,他們積極對接南方優質苗種生產單位,引進到壽光市建設苗種繁育基地,利用地下鹵水進行苗種生產,既方便了養蝦戶,又提高了蝦苗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養殖成功率由原來的不足50%,提高到現在的95%以上。
3.技術指導:養殖技術是效益的保證。為提高養殖單位技術水平,積極在水質調配、飼料投喂、病害防治等方面開展技術指導;同時采取發放“明白紙”、舉辦培訓班、外出參觀學習等手段,提高廣大漁民養蝦技術水平;引導養殖生產單位成立漁業養殖協會,將分散的養殖戶組織起來,提高抵御風險開拓市場的凝聚力,走抱團發展的路子。
4.產品銷售:在打造優勢產業基地的同時,通過媒體宣傳,召開農產品新聞發布會等多種方式,擴大產品知名度,及時將成品蝦銷往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