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
(定西市安定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甘肅 定西 744300)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以推動農業高效發展為主題,以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為核心,持續推動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嚴格落實“四個最嚴”和“產”“管”并舉要求,著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綠色化發展、品牌化建設、全過程監管,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根據安定區機構改革方案精神,在19個農村鄉(鎮)都設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服務中心,牌子加掛在鄉(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配備了專(兼)職監管人員,全區有16個鄉(鎮)監管站配備了必要的檢驗檢測設備,達到了蔬菜產區鄉(鎮)檢測服務中心農藥殘留檢測設備全覆蓋,能夠滿足當前農藥殘留檢測工作需要。內官營、鳳翔、巉口、稱鉤驛、魯家溝、西鞏驛、寧遠、李家堡、團結、香泉、符家川、青嵐山、高峰、石泉、杏園等鄉(鎮)在蔬菜上市季節正常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檢測,全年檢測樣品數達到31 319個,較上年增加26 483個,增長547.62%。按照安定區農業農村局的要求,興盛、一品、宏遠、通達、伊蘭純等蔬菜產地批發市場(保鮮庫)以及春香、順恒等農民專業合作社都程度不同地開展了農藥殘留檢測,共檢測樣品1 851個,合格率100%,開展了產地準出和質量安全追溯工作。
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對每個蔬菜產區鄉(鎮)的抽樣指標進行了分解,在蔬菜上市季節嚴格按照計劃由市農業行政綜合執法隊安定分隊和區農檢中心配合,逐鄉、逐村、逐社開展蔬菜農藥殘留檢測抽樣,確保了抽樣工作實現全面覆蓋,保證了樣品的代表性。
按照農業農村部《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精神,根據安定區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和省、市業務部門的要求,邀請北京億民鴻遠公司技術人員,舉辦了4期全區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培訓班,共培訓農技、園藝、種子、農檢等相關單位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負責人、業務人員600多人(次)。積極引導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充分運用“甘肅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追溯系統”和億民鴻遠公司提供的第三方追溯平臺,積極開展質量安全合格證、農產品產地證明和追溯標識(簡稱“兩證一標識”)應用,開展全程質量安全管控工作。利用省級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為青嵐山鄉配備了農藥殘留速測儀、電腦、打印機等檢測和質量安全追溯儀器設備;利用市級特色優勢產業標準化提升“兩證一標識”推廣項目,為購置電腦、農殘速測儀、標簽打印機等質量安全追溯設備的農夫薯園、百泉、愛蘭等8家公司給予1萬元/公司和新航、會豐、惠瑞等20家合作社給予0.5萬元/合作社補貼。利用省級絲路寒旱特色農業“6+1”項目,為瑞源、旺農、聚鑫牧草、鑫源、潤澤園5家農產品合作社配備了農藥殘留速測儀、電腦、標簽打印機等檢測和質量安全追溯儀器設備。在全區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追溯工作,全面實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全年各類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通過“甘肅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追溯與綜合智能監管平臺”出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677批次,打印合格證10 565份,商品量達到50 827.79 t;通過第三方平臺出具合格證7 393批次。全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省級家庭示范農場都做到了全面開具合格證。
區檢測中心級別為股級單位,鄉(鎮)級雖然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服務中心,但只是在鄉(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加掛了一塊牌子。
區檢測中心實驗室還沒有取得CMA認證,檢測結果不具備法律效力,僅能作為參考依據。
生產(經營)者未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生產(經營)記錄項目記載不全,未按規定開展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沒有充分利用甘肅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出具《食用農產品安全合格證》,沒有電子追溯碼,全面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任務較重。
協助安定區農業農村局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職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制度》《農產品入市檢測制度》《不合格農產品報告制度》《種植(生產)記錄制度》等規章制度。結合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省級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印發了《綠色食品生產者手冊》《綠色食品—安定區馬鈴薯生產技術規程》《最新禁限用農藥名錄》《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等表冊及宣傳資料。將區內“三品一標”認證企業、農業投入品經營企業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納入甘肅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要求各類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按照《甘肅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試行)》要求上傳、完善《生產(經營)記錄》等相應資料,按規定出具、加貼(掛)帶有電子追溯碼(條碼或二維碼)的《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標簽,以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管理。
逐步解決區檢測中心機構、編制和人員配置問題以及鄉(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人員、經費、場所、設備方面的問題;督促各類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落實市場準入準出、生產(經營)記錄、質量安全追溯制度,開展產品抽檢、自檢,按照要求出具《食用農產品質量合格證》,標注電子追溯碼。
由于安定區蔬菜種植面積擴大迅速,僅由區檢測中心開展例行檢測,抽取的樣本數量還是偏少,代表性不夠。因此,要發揮鄉(鎮)級監管檢測服務機構的作用,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在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內容納入區鄉目標管理責任書,明確下達各鄉(鎮)農藥殘留檢測任務的同時,區農業農村局加大對重點鄉(鎮)、重點時段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監督檢查力度。16個蔬菜種植鄉(鎮)都能在蔬菜上市季節正常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農藥殘留檢測,全面完成《目標管理責任書》下達的檢測任務。
在安定區農業農村局的統一安排部署下,市農業行政綜合執法隊安定分隊與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形成工作合力。農業行政綜合執法隊從春耕備耕開始到蔬菜上市銷售的整個時段,一直開展農業投入品專項整治和蔬菜種植基地農藥使用情況巡查,及時發現、打擊非法經營、使用禁限用農藥違法行為,有效遏制全區蔬菜生產中禁限用農藥違規使用現象,提升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合格率。由執法隊負責區級檢測抽樣工作,在鄉(鎮)配合下,逐鄉逐村逐社開展樣品采集,保證樣本的數量和代表性;區檢測中心專司檢測,保證農藥監測的時效性。檢測中心將每次檢測結果都及時報送區農業農村局并通報行政執法隊,對于不合格樣品,按照區農業農村局的要求,由農業行政綜合執法隊進一步查處。
每批次檢測結果出來后第一時間將檢測結果報送區農業農村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如果速測篩查中發現不合格或者抑制率較高的樣品,及時開展定量檢測,查找造成樣品不合格的原因及農藥殘留成分、含量,并根據生產季節、群眾施藥習慣、抽樣調查、檢測結果,隨時向局分管領導匯報可能出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點,并提出工作建議,當好參謀助手。半年、全年分別報送檢測結果分析報告,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按照省市區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和業務部門的要求,認真完成農藥殘留檢測任務,及時、準確提供檢測報告。加強與農業行政綜合執法隊協作配合,加大對農藥殘留超標樣品生產(經營)主體的處罰力度,依法打擊各類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全區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繼續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區鄉(鎮)政府目標管理責任書,完善考核指標和賦分標準。做好目標管理責任書延伸,推動鄉(鎮)與行政村、農產品(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主體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經營承諾書或質量安全承諾書等,不斷落實、強化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加強日常工作督促檢查,以責任書考核促進屬地管理各項目標責任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