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彥艷
(甘肅省成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服務中心,甘肅 成縣 742500)
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貧困戶發展“五小”產業的指導意見》(甘政辦發〔2019〕35號)文件精神,2020年成縣立足縣域實際,根據農戶各自情況,按照一戶一策、農戶自愿的原則,結合村情戶情,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大力支持貧困戶發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等“短平快”“五小”產業(以下簡稱“五小”產業),激活了農村資源,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增加了貧困群眾收入,穩固了脫貧成效。
2020年,成縣共培育發展“五小”產業303戶1 272人,覆蓋17個鄉(鎮)114個村,安排扶持資金176.5萬元。2020年底,向鄉(鎮)調劑指標176.5萬元,鄉(鎮)按照實施方案,經到戶實地核查驗收,全部兌現了獎補資金。
發展種植蔬菜32 238 m2、桔梗24 8433.5 m2、苦參13 306.5 m2、柴胡30 815.2 m2、淫羊藿2 001 m2、黨參1 667.5 m2,利用庭院圈舍飼養豬115頭、牛32頭、羊57只,利用房前屋后閑置土地栽植核桃38 847株、花椒12 972株、櫻桃4 002株。
發展土雞養殖5158只,養殖中蜂489箱,兔260只。
發展小吃攤點1家、小商店2家。
發展磨坊2家、食品加工2家。
依據農戶志愿原則,根據調查摸底的情況,2020年無貧困戶發展“小手工”產業愿望,故未安排“小手工”資金。
成立了成縣“五小”產業培育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的縣委副書記任組長,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任副組長,縣相關部門負責人、鄉(鎮)長為成員的成縣“五小”產業培育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業農村局,具體負責“五小”產業培育工作的統籌協調、督查指導和資金撥付兌現等工作。
明確了扶持脫貧監測戶、貧困戶和邊緣戶發展的具體辦法方案和措施及扶持標準。結合鄉(鎮)上報縣扶貧辦的成縣2020年“三類人”掛牌作戰工作臺賬內容,對全縣有產業發展需求的但未安排萬壽菊、辣椒、核桃等產業的未脫貧戶、脫貧監測戶、貧困戶和邊緣戶,按每戶1萬元標準進行獎補;已安排萬壽菊、辣椒、核桃等產業的未脫貧戶、脫貧監測戶、貧困戶和邊緣戶,按每戶0.5萬元標準進行獎補。
對小庭院產業,種植菜園、中藥材每平方米獎補20元;栽植經濟林果每株獎補20元;食用菌每袋獎補5元。對小家禽(家畜)產業,養雞獎補每只獎補20元,鴨每只獎補40元,豬每頭獎補700元,蜂每群獎補700元。另外,牛每頭獎補5 000元、羊每只獎補1 000元。對小手工產業,加工草編、刺繡、縫紉、剪紙、鞋墊、涼鞋、布鞋、泥娃娃等手工藝品,經過團委、婦聯、鄉鎮認定后,達到經營條件,開展正常經營,每戶獎補2 000元。對小作坊產業,磨坊(面粉)等農產品加工類的小作坊,每戶獎補1萬元;饅頭等食品加工類的小作坊,每戶獎補3 000元。對小買賣產業,取得經營許可證,開展正常經營的小賣部、小吃點(攤)或經電商部門認定開辦網店幫助周邊農戶銷售農特產品、購買生產生活用品的,通過扶貧小額信貸進行扶持。“五小”產業扶持政策與其他扶貧政策可同時享受。
多部門聯動,做好“五小”產業戶的資金兌付,對通過摸底調查有意愿發展“五小”產業的貧困戶由行業職能部門負責,鄉(鎮)配合及時予以驗收認定,市場監管局做好小買賣、小作坊的管理、認定與上報工作。鄉(鎮)政府牽頭,婦聯、團委配合做好小手工的管理、認定與上報工作。農業農村局做好小庭院和小家禽的管理、認定與上報工作。商務局做好網店管理、認定與上報工作。行業職能部門認定后,名單反饋各鄉(鎮),由鄉(鎮)政府負責分村公示,公示無異議后由財政局下撥鄉(鎮)獎補資金,鄉(鎮)政府負責,通過“一折統”兌付到戶。
積極協調與專業合作社和電商平臺對接,采用線上線下兩個平臺,解決銷售難的問題;宣傳動員“五小”產業購買特色產業保險。
一是“五小”產業發展戶運轉資金相對較少,規模相對較小,產業相對單一。比如發展“小家禽”產業中土雞養殖40戶,共5 158只;中蜂養殖28戶,共489箱;1戶貧困戶養兔260只。明顯存在“小、弱”現象,發展動力不足。
二是“五小”產業發展戶群眾居住相對分散,小作坊產品的生產流程和產品質量標準不統一,技術不先進,服務能力不太強,與當前廣大農戶的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如2家磨坊及2家食品加工均在相對較遠較分散的社,加工及產品能力有限,磨坊時開時關,只能開展傳統的工藝,更新創新欠缺。
三是“五小”產業發展戶缺少勞力,抗風險能力不強。受外出務工及農業收益等因素影響,“五小”產業的實際從業者大多是婦女及年齡較大的人員。
總體而言制約“五小產業”發展的內在因素是勞力、資金、技術,外在因素是市場和規模。
出臺完善支持發展成縣“五小”產業扶持相關政策,遵循扶上馬、送一程的指導思想,讓“五小”產業戶走得穩、有效益。樹立“小產業、大做為”的思想,借助鄉村振興的東風,按照產業興旺的總要求,持續支持“五小”產業發展戶做好符合自己實際的產業,不斷做大做強現有產業,拓展產業面,延伸產業鏈,養殖上循序漸進增加數量,持續增加收入,種植上提高技術,增加產量,擴大收效。
相關部門應結合職責,相互協作,共同推進“五小”產業發展,加強對貧困戶產業技術指導,根據貧困戶產業發展意愿和需求,解決產業發展的實際問題,分行業、分產業進行定期培訓和業務指導上門服務。提高加工產業水平,做到“精益求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在服務“五小”產業戶進一步做好產業的同時,要加強農業保險政策宣傳力度,使“五小”產業發展戶知曉農業保險,接受農業保險,愿意購買保險,樹立防范意識,提高“五小”產業抗分險能力,為“五小”產業發展戶筑起一道產業發展防火墻。
指導“五小”產業戶與相關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合作,解決技術不足、產品規模小、產品無標準、抵抗市場風險能力差、銷售不暢的問題,走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