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晗 楊景
(作者單位:天津大學)
從初期的“中國學派”到如今成熟的商業動畫電影,中國動畫自誕生以來就受到中國畫等傳統藝術形式的熏陶,經歷幾個階段的發展,在對外學習經驗的同時越來越注重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表現。近年自《大圣歸來》成功后更是迎來動畫民族化表達的熱潮,以傳統神話傳說為母題的動畫影片成為市場的主流商業作品,《大魚海棠》《哪吒》《白蛇:緣起》《姜子牙》等發掘本民族神話傳說故事進行民族化表達嘗試的動畫作品在票房與口碑上的成績均不容小覷。而在中國動畫發展的不同階段中,動畫影片中的構圖、布局、美術風格、哲思意境和敘事空間等方面都呈現出受到中國傳統繪畫的空間意識影響的傾向。中國畫的空間意識賦予動畫以獨特民族性氣質,在繼承其獨特的空間美學觀念、宇宙觀和氣韻意境等基礎上將民族性與現代動畫影像融合,以民族精神與文化內涵為表現內容在中國動畫中進行創新民族性探索。
中國畫的空間意識往往基于中國傳統的哲學思維,其形成發展伴隨著先人對“空間”認知的哲學化歷程,因此中國畫中的空間思維不能脫離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的語境。將中國畫按照繪畫技法來分類,可分為寫實、寫意、工筆三種,無論何種類型,其空間表達不僅是將景物以筆墨或顏色塑造其層次遠近的空間關系和意境,更是體現了中國人思考和觀看的空間思維方式。在中國人的意識中慣用時間來觀照空間,認為空間不受時間地點等的限制,其空間思維是時間和空間的綜合體現。中國古代的“宇宙”一詞即時空,其中宇為空間,宙為時間。基于這樣的空間意識,中國畫的畫面空間營造方式也有其獨特性,其構圖基于散點透視的原理,以“游觀”的觀物方法使得視點處于不斷的變化和移動中,根據畫面的構圖、場景的需要,通過提煉取舍只留下主觀想表現的事物,因此畫家常常根據創作表達的需要將不同地域或時間的景物置于同一畫卷中。由此可見,較之于西方繪畫中常見的以視覺觀察直接呈現于紙面的空間表現方式,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則不是對現實自然空間的直接模仿或視覺復現,而是描述個體切身感受結果的呈現。畫家重視將“所見”與“所思”相融合,自我情感的表達融入對于空間的描繪中,景物的外物表象經其意識思維的內化重構再繪于紙面,形成了外物與內心緊密相依的內在聯系,在高度統一的主客觀空間中,想象思維空間賦予畫面空間更豐富悠長的意境情感表達?!爸袊嫷目臻g理念,就是畫家自身的人生觀、世界觀、審美觀與描繪對象之間的時空建構?!?再加之歷史發展中佛道哲學的影響,傳統繪畫成為畫家寄托精神理想的載體,其中的空間意識蘊含著天人關系內涵的精神境界,畫面中的空間表達實質是畫家對于天人關系、天理秩序、天道倫常的呈現與求索,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空間意識和空間美學。
中國動畫電影自誕生起就滲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特征,受到中國畫等藝術形式中傳統空間思維的影響,中國動畫的民族性表達也是近些年動畫創作的重要內容。實際上在中國動畫中,國畫空間思維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其特有的透視理念和構圖形式,在動畫的畫面風格、意境哲思和敘事空間的塑造上也呈現出受到中國傳統繪畫空間意識影響的傾向,表現出鮮明的民族性特征。
早期的中國動畫又稱“美術片”,傳統繪畫的空間意識相對直觀地表現在影片美術風格、構圖布局和意境的表達中。其空間表現向來非常重視民族化風格的呈現,選用極具中國民族特色的手法,水墨動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爸袊鴮W派”的先驅在制作水墨動畫時離不開國畫大師們的參與,將中國畫中的水墨風格與動畫技術相結合,運用動畫的移動鏡頭和蒙太奇手法將中國水墨畫的描繪題材、筆墨氣韻、審美風格融入動畫表現中。在畫面風格上,借鑒了傳統水墨畫的空間表現形式和畫面意境的營造,模仿國畫中的線條、墨色和留白來構成畫面,重于在視覺表現上對于中國水墨畫的筆墨風格進行復制仿寫,形成富有筆墨情趣、意蘊深長的空間。在空間營造上,以水墨畫常見的繪畫構圖形式為藍本,借助影像藝術視聽語言的表現力,并將國畫中游移觀物的觀看方式和動畫的運動鏡頭語言結合轉化,將原本水墨藝術的線條、節奏、黑白和陰陽、有無的空間意識以動態形式呈現。例如《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山水情》等經典作品,影片復現了水墨畫風格,嫻熟的墨色筆觸表現出高超的國畫技法,畫面靈動優美、富有詩情畫意。在空間表現上不再追求呈現復雜的空間關系,而是以“留白”的方式取而代之展現出遼闊的空間和無盡的意味,具有強烈的民族性風格。
近年來的動畫電影在畫面風格上不再追求對傳統中國畫的復制,但在場景畫面的美術風格和空間構圖上仍然不免向中國畫學習經驗,例如2017年上映的動畫電影《大護法》,雖然采用二維動畫的技術,但在主體空間的場景構圖上傳承了中國水墨動畫中畫面風格與空間營造,虛實相生,帶有明顯的中國畫神韻。在初入花生鎮的場景中,散點透視法將中國山水畫的空間格局呈現于鏡頭中,大量留白的寫意畫面展現出悠遠空靈的意境,情景交融,“氣韻生動”。
中國畫不僅能在視覺上給人美的享受和無限意蘊,更是畫家將自我寄情于紙面的情感和精神傳達。其空間表象不再追求對于真實事物的模擬,而是“把藝術空間和自然真實空間在某種意義上進行割裂,然后表達為人的心理空間,這樣的藝術形象已經轉變成藝術家的思想感情和自然物象精神氣質有機體”。通常美日動畫注重的是生動造型、娛樂性故事、合家歡主題和真善美表達,而在國畫的傳統空間意識和空間美學氣質的滲透下,我國動畫對哲思意境的追求就同中國傳統繪畫具有一致性,不單在意它的形式,更注重內在所產生的精神,追求傳遞出深遠的哲學意境。國畫空間意識中反映的美學觀念和精神內涵融入動畫主題的表現中,具有鮮明的民族意味,受眾基于自身文化的在地性,更能通過畫面和故事在動畫的畫面呈現和敘事中自覺完成感知及想象重構,深入理解動畫試圖傳達的某種哲理。
以《山水情》《牧童》等水墨動畫為代表作,“中國學派”對中國動畫的民族化探索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畫的寫意風格融入動畫電影的空間營造中,《山水情》把實際生活中的自然立體空間賦予模仿水墨風格的二維平面表現,將動畫中的角色和場景造型進行簡化概括,以意向的塑造完成對情境的表達,在師徒送別的段落中,翻滾的烏云醞釀著壓抑的氛圍,飛翔的孤鶩則代表蕭瑟空寂的意象,云霧象征離別的愁思……在空間與時間上給觀眾留下足夠的意境空間,并依靠觀眾自身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理解來完成哲思空間的想象與延伸。近年來以中國神話為題材的動畫電影深受民族審美情趣的影響,但其對于中國畫空間美學的表達不再是水墨風格動畫化復現,而是更追求其精神內涵的表達,其主題中滲透的美學思維深受中國傳統繪畫空間思維的影響。2016年上映的國產動畫《大魚海棠》,其故事的文學腳本以我國古代經典文學作品為藍本,重構了故事、任務和空間場景的設定,開場即《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為整部影片奠定下以老莊思想為中心的哲學內涵。影片場景精良,畫面生動,故事多次表現出的“天人合一”的道家哲思,表現出具有民族性特色的空間意識。
動畫作為影像藝術的一種,是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復合體,空間是其塑造的重要內容。電影的敘事空間是指電影制作者創造或選定的、經過處理的、用以承載所要敘述的故事或事件中的事物的活動場所或存在空間,它以活動影像和聲音的直觀形象再現來作用于觀眾的視覺和聽覺。而中國傳統繪畫中對空間的認識深受傳統哲學思維的影響,其中圍繞天人關系的表達是國畫空間美學的重要內容。重構于神話傳說的中國動畫在敘事空間的架構營造上也呈現出表現天人關系的特征。其敘事空間的架構往往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真實與虛幻的界限,是由天界、人間界、世界客觀存在的物理世界空間與幻想世界空間相連接,共同構成的敘事空間。
動畫影片《大魚海棠》是以《莊子·逍遙游》為建構基礎的故事,其中的敘事空間是被海分割的兩個世界。海面上是鯤生活的“人間界”,而生活在海之下的世界則是以椿為代表的“其他人”的世界,他們并不與人間接觸卻掌管著世間萬物的運行,其身份設定是介于人類與神明之間的種族,對比其人的身份來說可以看作是天的象征。來自人間的鯤和來自海底的椿的接觸是故事的開端,也可以看作影片中天人關系的碰撞和求索,影片中整個敘事空間是基于“天行有?!钡闹袊鴤鹘y世界觀營造的?!督友馈返臄⑹驴臻g也有著類似的“天”與“人”世界的劃分,神界、妖界、人界的利益劃分極其清晰,但神界不再是傳統故事中至高無上的象征,妖界也不是純粹的惡的代表。這樣的設定在民族性表達的基礎上更體現出一定的現代意味,它打破了傳統神話觀念中對于神、妖、人的既定思維,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中國傳統哲學對天人關系的求索從崇拜到反思的哲學轉變,其空間架構可以作為中國動畫民族性表達的探索。
同其他類型的文化藝術形式一樣,根植于不同文化環境下的動畫影片本身就具備鮮明的地方特征和民族性烙印。中國動畫的這一特色尤其鮮明,從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學派”美術片對國畫筆墨風格的直觀表現,到近年來中國動畫電影中的國畫空間思維和美學的滲透,作為傳統民族藝術的中國畫一直是動畫重要的養分來源。在中國動畫探索的道路上也有過向其他國家學習經驗的階段,但實踐和市場證明,更受中國觀眾歡迎的還是故事中國化,具備民族風格、藝術特點、民族思維的動畫作品。
而在實際的創作實踐中,民族化也不是單一的或一成不變的。首先,在動畫對傳統國畫的學習中,民族化的表達也不能只是對國畫藝術形式的一味簡單復制,若追求在動畫的畫面風格方面還原國畫的空間表達,則對從業者的國畫技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早期的每一部水墨動畫都離不開國畫名家的參與,這以最大程度保證了影片中傳統空間美學的準確呈現。其次,動畫想要進一步深化民族性的表達,不僅僅要在畫面的表現形式方面進行對傳統繪畫風格的繼承與發展,創作者還應加強對國畫藝術繪畫思想、美學觀念、情感表達和敘事方式的理解,以提升動畫作品中的意蘊表達和精神價值,并重視其精神傳達與形式風格上的融合,以凸顯中國畫中蘊含的深刻的中華文化傳統。最后,需要考慮伴隨時代變化的觀眾審美需求和文化訴求,堅持以民族化表達為核心,更深入探索我國古代繪畫的本質特征并與當代動畫表達相結合,為中國當代動畫影片在內容呈現、情感表達上探索出更加生動的展現。
注釋:
1.張曄.傳統影像空間的消逝與回歸——論動畫電影影像空間的變遷[J].藝術百家,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