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中國鐵路發展格局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以川藏鐵路為標志的國家重大鐵路工程已開工建設,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兩隧一橋”形成示范帶動效應。2021年6月25日,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順利開通運營,結束了藏東南地區不通鐵路的歷史,奔騰不息的雅魯藏布江河谷中,全新的內電雙源復興號列車呼嘯而過,實現了西藏各族群眾“坐上動車去拉薩”的夢想,歷史性地實現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對31個省區市的全覆蓋。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到西藏視察時指出,規劃建設川藏鐵路是促進西藏發展和民生改善的一項重大舉措,雅林段的地形地質和氣候條件更加復雜,修建難度之大世所罕見,要發揮科技創新關鍵性作用,迎難而上、敢為人先,堅持科學施工、安全施工、綠色施工,建設好這一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進程中的標志性工程。當前,在艱險復雜環境條件鐵路隧道工程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本屆鐵路隧道年會的勝利召開對推動我國鐵路隧道技術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隨著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快速推進,我國鐵路隧道發展極為迅速,鐵路隧道工程技術突飛猛進。近15年來,共建成鐵路隧道9 260座,總長度約15 316 km(占我國鐵路隧道總長度的78%)。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投入運營的特長鐵路隧道共209座,總長2 811 km,其中長度20 km以上的特長鐵路隧道11座,總長262 km。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隧道修建技術體系與隧道技術標準體系,掌握了高原、高寒、高地應力,超長鐵路隧道修建技術,攻克了水下高速鐵路隧道,特大斷面、富水巖溶隧道,城市區淺埋復雜環境鐵路隧道修建等關鍵技術難題,研發了鐵路隧道施工系列裝備,形成了較成熟的鐵路隧道施工機械化配套技術。一大批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得到廣泛應用,新的隧道工程理論和理念不斷涌現,呈現出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生動局面。
本次年會以“復雜環境條件下鐵路隧道工程設計創新”為主題,秉承增進交流,促進發展的宗旨,使鐵路隧道設計同仁們齊聚一堂,以期探討當前形勢下鐵路隧道建設過程中的重大技術難題。年會遴選出34篇優秀論文,匯編成集,并于《鐵道標準設計》正刊發表。涵蓋川藏鐵路隧道,水下、海底隧道,高原、寒區隧道及裝配式隧道等內容。入選論文,緊扣會議主題,較好地展示了當前鐵路隧道工程建造技術水平和科研創新成果。
未來十年仍是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踐行“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戰略的關鍵階段。隨著以川藏鐵路、渝昆高速鐵路為重點的中西部鐵路規劃實施,工程所面臨的沿線地形、地質條件和氣候條件更復雜,生態環境更脆弱,隧道修建難度更大,這都需要廣大隧道建設者們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勇于攻堅,弘揚“兩路”精神和青藏鐵路精神,使我國鐵路隧道建設水平邁向新的高度。
時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向為中國鐵路隧道事業不懈奮斗的先輩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不畏艱辛、任勞任怨服務于鐵路隧道建設的工程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祝中國鐵路隧道事業在國家社會與經濟發展中再創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