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文霞 李衛峰
廣饒縣位于東營市南部,瀕臨渤海萊州灣,全縣總面積841.24平方公里,轄8個鎮街、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人口48.05萬。近年來,廣饒縣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突出抓好網格化、全程化、標準化、智慧化、專業化、追溯化管理,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有效保障了群眾飲食安全,有力推進了綠色興農、鄉村振興。2020年廣饒縣農業農村局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示范單位。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在全縣推廣“一站二員三級網格化”(“一站”即鎮街監管站,“二員”即鎮街監管員、基層網格監管員,“三級”網格即村級網格、鎮街級網格、縣行業主管部門科級干部包鎮街基地網格)的“大數據+網格化”管理模式,全面加強縣鎮村三級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目前,全縣已建成運行鎮街監管站8處,設立鎮街專職監管員26名,明確包鎮街基地網格的科級干部16名,建設村級網格918個、設立網格員918名。同時,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納入縣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以屬地為網格單元,以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農資經營店為落腳點,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體系,實現了縣域內1360余家農畜企業監管全覆蓋。
一是嚴把投入關。設立縣農資備案登記服務大廳,建成了農業投入品信息監管平臺,將縣內185家農資經營單位、24家獸藥經營企業、4家飼料生產企業、1家高毒農藥銷售店全部納入監管名錄,督促1369家農畜企業、專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建立了管理臺賬,實現了全縣范圍內的農業投入品有據可查、有源可溯。
二是嚴把監測關。制定了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管理辦法,常態化開展例行檢測與監督抽查,嚴格管控質量安全。去年,已完成定量抽檢農產品599個、定性抽檢農產品13850個,合格率均為100%。同時,加大檢疫力度,全縣5家屠宰企業全部落實官方獸醫駐場監管制度,同步開展瘦肉精檢測,切實筑牢了食用農產品安全“防火墻”。
三是嚴把市場關。完善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機制,督促156家農產品生產單位落實合格證制度,追溯標簽數量達到32萬個。同時,完善流通、餐飲經營主體信息庫,實現全縣3745家流通單位、2114家餐飲單位監管全覆蓋。突出15家商場超市、22家集中交易市場、46家餐飲單位等重點場所,嚴查農產品進貨查驗及索證索票制度落實情況,確保農產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
四是嚴把處置關。強化關鍵環節的管控,規范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堅決杜絕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等違法行為的發生。去年,處理病死生豬1.3萬頭、禽類68.2萬只。
一是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結合縣內主要農作物、畜禽種養情況,印發了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和安全用藥等工作手冊,全面推行統防統治、配方施肥、健康養殖和高效低毒農獸藥使用等技術,標準入戶率達到100%。
二是開展標準化基地創建。制定印發《廣饒縣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認定標準》,結合設立鄉村振興富民資金,大力開展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鼓勵引導全縣83家養殖場(戶)開展糞污暫存設施提標改造項目。目前,全縣共有市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3家、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20家。
三是大力實施品牌戰略。通過推進標準化、規模化生產,重點培育了半球、華譽等全國、全省知名品牌16個,“三品一標”認證產品達到143個,認證面積達到24.26萬畝。積極引導經營主體與京東、蘇寧等大型電商集團合作,推介、打造了廣饒肴驢肉、華譽肉食雞等一批農產品線上品牌;每年組織企業參加全國農產品交易會、綠色食品博覽會等展銷會,加強策劃包裝和宣傳推介,有效提升廣饒農產品區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競爭力,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一是建設監管平臺。投資910余萬元,建設農產品智慧監管追溯平臺。在全縣75個蔬菜生產、批發基地建立質量安全檢測追溯點,消費者可通過農產品攜帶的二維碼,隨時查詢產品信息。積極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縣級以上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全部實現檢測合格出證,做到了從查詢到獎懲的全動態追溯。
二是提升檢測能力。2018年以來,縣級檢驗中心檢測能力由211個產品擴大到823個產品,農獸藥殘留檢測由75項增加到186項,成為全市唯一一家通過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蔬菜農藥殘留檢測能力驗證的機構。目前,全縣共建有樣品快檢室78個,今年計劃再新增2個快檢室,確保食品吃得放心。
三是建立獎懲機制。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評級分類監管辦法,對農產品生產單位實行“紅黑榜”分類監管。目前,列入“紅榜”的生產單位有176家,已對其中51家進行了補貼扶持;列入“黑榜”的生產單位有21家,已全部依法進行處罰。
一是實行屬地管理與劃片包聯相結合。建立“縱向分層監管到底、橫向分塊監管到邊、縱橫監管無縫對接”的縣、鎮、村三級監管網格,實現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全覆蓋。縣農業農村局(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設立三個中隊,分片負責8個鎮街的執法工作。通過劃片包聯,做到村級有人看、鎮級有人管、縣級有人查。
二是實行行業管理與行政執法相結合。行業管理機構負責農藥、種子、農產品日常管理、產品質量的抽檢和生產經營者違法問題的巡查發現、移交;執法機構負責上級通報、行業管理機構巡查移送、媒體曝光、群眾舉報等問題產品處罰和涉案產品的監督抽檢。行業管理與綜合執法機構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方式,實現行業管理與綜合執法1+1>2的農業監管、執法模式。
三是實行線上管理與線下管理相結合。線上通過廣饒縣農產品智慧監管平臺快速追查縣內經營單位信息等追溯信息,應用大數據,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精準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線下通過農產品三級網格管理體系,將農產品生產者的基礎數據、農事活動、投入品配送數據實時更新匯總。組織鎮街、村網格及時更新種植基礎數據;推行大王鎮“鎮檢測站檢測+基層農產品網格員抽樣送檢+生產基地逢出必檢+各基地間委托檢測”的做法,力爭實現全縣農產品生產企業檢測數據上傳全覆蓋。
四是實行產業發展與企業誠信相結合。在扶持指導農業產業發展的同時,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2020年,以廣饒縣農業誠信平臺為載體,將企業誠信納入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為生產經營主體建立信用檔案,增強自律守信定力,用優質農產品去贏得市場。
五是實行質量監管與標準化創建相結合。開展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提升行動,通過規范化建設,達到水電路林網等配套標準。力爭在2~3年的時間里,通過典型示范和財政扶持形成農業產業園區“景區化”,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積極引導推進標準化生產進程,打造運營規范的標準化基地;組織帶動生產主體應用各類地方標準生產,落實生產檔案記錄和休藥期制度,實現標準化、規范化操作。
六是實行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相結合。探索建立廣饒縣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制度,通過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和二維碼,引導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建立內部質量自控和追溯機制。積極與市場監管部門對接,進入市場后市場監管部門督促經營者索要合格證,不能提供的由市場開辦主體檢測合格后方能入市銷售,實現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相結合。
七是實行電商銷售與品牌創建結合。建立電商線上銷售產品質量監督機制,推進電商實體企業生產規范化與標準化建設,實現電商實體企業規范化、標準化生產過程全程可視化。引導電商企業創建品牌體系,提升自身品牌競爭力,擴大農產品品牌效應;企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創建廣饒農產品區域品牌。
為全面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該縣采取了“七種”方式,向全縣生產經營者實行食用農產品帶證上市并實現二維碼追溯管理。一是原追溯標簽整合為合格證;二是可通過農產品快速檢測完成后打印檢測數據報告時并自動生成涵蓋食用農產品合格證信息;三是開發手機端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激活打印合格證;四是提前印制食用農產品合格證以手動填寫方式,掃碼上傳的合格證;五是追溯稱重后自動出具合格證;六是通過打印機打印農業農村部規定格式的合格證,并銜加追溯二維碼;七是手機微信小程序,結合外置藍牙手機打印機出具合格證。
通過“六化六全”監管措施,廣饒縣農產品監管實現“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可控,進一步推進形成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智慧化監管網絡,實現農產品地圖化管理、可視化指揮、規范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