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沂南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趙梅
春季是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加強對小麥的田間管理,對小麥后期的生長非常關鍵。
倒春寒天氣一般發生在每年的3~4月,田間麥苗容易遭受凍害。可以采取灌溉的方式預防小麥春霜凍害。如果土壤墑情不足,應在寒流到來之前及時對田間小麥進行灌溉,以有效避免或減輕凍害或低溫冷害對小麥的傷害。寒流過后,及時檢查苗情,如果有葉片嚴重干枯、心葉和幼穗如水浸狀等凍害的現象,應立即施速效氮肥,并對苗田進行澆水。水肥的耦合作用不僅可以減輕小麥凍害的損失,并可促進小麥早分蘗和提高分蘗成穗率。還可以對小麥噴施葉面肥,如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混合液,以促進小麥的凍后恢復,促進麥苗快發,有效降低凍害的損失。
選擇在土壤墑情適宜時,對麥田的田邊和麥壟進行開溝。這可以達到雨停田干,預防水量過多時產生的澇漬危害,為小麥根系生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如果麥田的前期管理很好,肥料充足,麥苗生長較好,可不施返青肥,重點對小麥追施拔節肥。一般在每年的3月中旬至4月上旬對麥田追施一次拔節肥,可按照每畝10公斤左右的標準施用復合肥,以有效促進小麥拔節生長。施用時間掌握在麥苗群體葉色變淡,小分蘗開始死亡,基部第一節間定長時。一般情況下,一類麥苗選擇在3月中旬。對已經追施過返青肥的二、三類苗,可推遲到拔節后至倒一葉露出之間,也就是3月下旬至4月初,每畝追施8~10公斤復合肥。
小麥的病蟲害一般有紋枯病、麥蜘蛛、蚜蟲、地下害蟲等,應選用適宜的農藥進行防治,應做到早發現、早防控,把病蟲害損失降到最低。防治紅蜘蛛和紋枯病,一般在3月初,當麥田地溫穩定在8~10℃時進行;防治白粉病、紋枯病、蚜蟲,一般在4月初,當地溫穩定在15℃左右時進行;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紋枯病、蚜蟲,一般在4月底,小麥開始抽穗開花時進行。
春季萬物生發,不僅小麥生長迅速,田間雜草也在快速生長。前期進行過除草特別是化學除草的麥田,春季雜草可能較少;沒有進行過除草的麥田,雜草可能較多,應及時采用中耕除草等方法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