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
群文音樂具有極強的娛樂性和藝術性,符合聽眾對于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因此,群文音樂鑒賞也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當中的常態內容。然而,從目前群文音樂鑒賞工作的開展的情況來看,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還是有不少的問題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群文音樂呈現多元化,文化館不僅面臨著該如何去選擇群文音樂鑒賞的內容,該如何進行群文音樂的創作的問題,同時,也面臨文化館相關工作人員專業程度不同,對于群文音樂鑒賞在認知上存在缺陷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嚴重影響了文化館群文音樂鑒賞工作的開展,影響了群文音樂鑒賞的有效性。同時,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聽眾對于精神文化內容的追求。鑒于此,本文從五個方面來進行闡述和說明,希望能夠為如何提高群文音樂鑒賞有效性的實踐探索,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導和建議。
音樂鑒賞需要一定的技巧,尤其和舞蹈、語言藝術門類相比較,其不僅具有抽象的特點,鑒賞難度較高,因此,在開展群文音樂鑒賞活動的過程中,如果不考慮受眾的范圍,群文音樂鑒賞活動的開展必定會以失敗告終。要知道,無論是何種形式的文化活動的開展,首先需要綜合考慮其受眾的群體是什么,尤其當絕大多數的受眾是同一類人的情況下,更要重視和考慮這個問題。鑒于此,為了提高群文音樂鑒賞的有效性,文化館就需要去試著了解服務對象的差異和群文音樂鑒賞活動所面對的群體,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群文音樂鑒賞活動,從而有效滿足聽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例如,文化館的群文音樂鑒賞,其服務的對象是廣大的人民群眾,而聽眾的不同,對于群文音樂鑒賞的認知和接受程度也有所區別。當文化館的群文音樂鑒賞活動的聽眾是青少年時,由于青少年具有思想活躍、個性鮮明、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特征,他們對于群文音樂有著較高的接受程度,并愿意踴躍地參與到由文化館所組織開展的群文音樂鑒賞活動中來,因此,群文音樂鑒賞活動的開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自主性,能夠讓青少年主動地去鑒賞音樂;當聽眾是成年人時,由于成年人能夠參與文化館所舉辦的音樂鑒賞活動時間較少,因此,開展的時間盡量選擇周末進行,并選擇一些能夠緩解壓力、與成年人精神世界相一致的內容來進行。另外,在我國,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城市與鄉村、中老年群體等等,由于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有所區別,因此,無論是音樂鑒賞的水平還是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為此,文化館在開展音樂鑒賞活動的過程中,還需要以免費活動的開展為主,走進社區,面向廣大的人民群眾。只有這樣,合理的選擇群文音樂服務的對象,才能讓群文音樂發揮出其真正的作用,提高其鑒賞的有效性。
對于文化館來說,想要提高群文音樂鑒賞的有效性,除了需要重視群文音樂服務對象的選擇,根據不同服務對象來開展不同類型的群文音樂鑒賞活動,同時,還需要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來選擇適宜的群文音樂題材內容,以此來激起人民群眾踴躍參與到群文音樂鑒賞中來,并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音樂鑒賞能力。然而,從目前文化館所開展的一些群文音樂鑒賞活動來看,在音樂題材內容的選擇上,略顯不足,尤其是群文音樂鑒賞活動當中音樂的選擇,沒有選擇接地氣的群文音樂題材,導致人民群眾缺乏參與群文音樂鑒賞活動的積極性和踴躍性,其一定程度上影響群文音樂鑒賞的有效性。面對此種情況,就需要文化館加強現實題材方面音樂作品的鑒賞,盡量選擇當地人民群眾所熟悉和了解的題材。
例如,當文化館的群文音樂鑒賞活動的聽眾是青少年時,則需要根據青少年的特點,盡量選擇一些符合青少年認知的音樂內容來進行,比如,選擇一些動漫的主題曲或則一些校園方面的歌曲來讓青少年進行鑒賞,從而達到吸引青少年參與音樂鑒賞活動的興致和動力。當聽眾是成年人時,對于一些成年人來說,他們是比較懷舊的,尤其對于那些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人物,更能增加他們的認同感。因此,在選擇群文音樂內容時,還需要盡量選擇一些人民群眾熟悉且看得懂的內容,以此來讓聽眾受其感染,以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而當聽眾是中老年人時,在選擇群文音樂內容時,則可以和當下所流行的廣場舞相結合,選擇一些廣場舞音樂來讓中老年人進行鑒賞,從而在實際鑒賞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提升人民群眾的音樂鑒賞能力和文化素養。
為了讓群文音樂鑒賞活動的開展更具成效,除了需要文化館方面在服務對象的選擇和群文音樂題材內容的選擇上做出調整和改變,同時還需要注重其地域性,因地制宜地開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群文音樂鑒賞活動。在此過程中,不僅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選擇富有當地特色的音樂作品,同時,還需要另外,搜集、整理和研究當地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利用好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例如,文化館在開展群文音樂鑒賞活動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注重群文音樂的地域性,選擇富有地域特色的音樂作品來進行鑒賞。比如,在內蒙古自治區一直存在一種蒙古族特有的長調民歌,這種民歌不僅具有極強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同時,還具有較高的鑒賞價值,因此,文化館在開展群文音樂鑒賞活動的過程中,還可以試著引導聽眾對這種具有較強地域性和民族性的音樂來進行鑒賞,從而在鑒賞的過程中提高認識;另一方面,則需要關注和重視對一些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音樂作品的鑒賞,找出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音樂作品當中運用了怎樣的技法,以及作品當中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為我們營造了何種氛圍等等,從而在開展群文音樂鑒賞活動的過程中,更好地宣傳富有地區特色的音樂內容,使得一些優秀的民族音樂可以得到傳承和發展。比如,昆曲作為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并做好對昆曲的鑒賞工作,其不僅能夠切實感受昆曲音樂作品當中所蘊含的濃郁地方特色以及獨特新穎的藝術表現手段,同時,還可以使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群文音樂鑒賞有藝術體驗、藝術鑒賞和藝術傳達三個過程。其中,藝術體驗是創作者對生活的感受、觀察和思考,而藝術鑒賞,是聽眾在鑒賞一些音樂作品過程中的真切感受,是對一些音樂素材進行加工、提煉、進行藝術化的過程,是從生活真實到藝術真實的轉化。而藝術傳達,則是在藝術體驗和藝術鑒賞的基礎上所發展而來的,其根本的目的就是通過對一些群文音樂的鑒賞,將音樂作品當中運用的音樂語言、音樂方法以及音樂技巧等傳達給聽眾,進而切實提高群文音樂鑒賞的有效性。
例如,文化館在開展群文音樂鑒賞工作當中,一方面,需要音樂創作者的積極配合。要知道,想要鑒賞音樂,需要了解所鑒賞的音樂是在何種環境下創作的以及在創作者想要在音樂當中突出表達什么,因此,為了讓群文音樂鑒賞更具有效性,就需要密切聯系音樂創作者,了解所鑒賞音樂的創作背景;另一方面,則需要對音樂創作的要點進行分析。比如,音樂創作者的創作思路是什么,其具體的結構又是如何,其高潮的地方在哪里以及音樂作品的內容是否新穎,結構是否明確合理等,都需要進行深度的分析和研究,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群文音樂鑒賞的有效性。
對于文化管來說,想要切實提高群文音樂鑒賞的有效性,除了需要引導聽眾對一些群文音樂內容進行鑒賞之外,還需要傳授給聽眾一定的音樂鑒賞技巧,讓聽眾能夠科學且有效地對一些音樂作品進行鑒賞,從而實現聽眾審美和鑒賞能力的培育和提升。然而,從目前一些文化館所開展的群文音樂鑒賞活動來看,大多數的文化館并為向聽眾傳授一些鑒賞音樂作品的技巧和方法,導致聽眾鑒賞群文音樂作品的質量和水準,一直得不到提升和發展。面對此種情況,就需要文化館對服務對象音樂鑒賞技巧的傳授予以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例如,在開展群文音樂鑒賞工作當中,需要傳授給聽眾一定的鑒賞方法,以此來指導聽眾對一些音樂作品的鑒賞,從而讓聽眾在面對不同的音樂作品時,都能夠通過聆聽和比較來完成對作品的鑒賞。比如,文化館在帶領聽眾對西安古樂進行鑒賞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向聽眾簡要的交代一下西安古樂的歷史由來和音樂的風格和特點,同時,還可以利用講故事的方式給聽眾講述一些和西安古樂相關的趣味小故事,從而讓聽眾對于什么是西安古樂有一個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綜上所述,對于文化館來說,提高群文音樂鑒賞的有效性,對于今后文化館開展群文音樂鑒賞活動提供了參考依據,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鑒于此,文化館在開展群文音樂鑒賞工作當中,既要傳授給被服務對象一定的音樂鑒賞技巧,以此來指導被服務對象有效地去鑒賞一些音樂作品。又要拋磚引玉,鼓勵更多的人民群眾以更加積極踴躍地姿態參與進來,從而在參與的過程中突破群文音樂鑒賞的局限性,促進人民群眾之間的良性溝通交流,提升人民群眾的綜合素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