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龍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水利工程隊,甘肅張掖 734000)
在農業灌溉中應用節水技術,能夠提升我國糧食安全、生態環境穩定、水資源合理利用的程度,也能有效提升農民的經濟收入,推進我國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對我國農業灌溉問題進行詳細分析,明確我國農業灌溉發展中存在的弊端和問題,探究當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要求,提出解決灌溉問題的有效措施,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生產。
首先,農業灌溉技術和設備之間的關聯性不強。水肥一體化、綠色灌溉技術是結合了高新技術的新型農業生產技術,需要將灌溉設備、肥料、灌溉與施肥制度等相結合。但是現階段我國眾多農業生產中關注的重點均是農業機械設備配置,而不是建立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在肥料使用、設備更新換代、人力資源引進和培養工作中仍舊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1]。
其次,農業發展領域的技術人員缺失。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農業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占比小,農業科研領域的產品開發、跟蹤服務等工作開展范疇較小、開展力度不足。
最后,分散經營模式制約了節水技術的應用。目前農村土地經營較為分散,集中連片的土地較少,對實施滴灌具有現實制約性。土地承包經營權與模糊的水權不匹配,導致農民在節水問題的認識程度不足,影響了節水技術的落實和擴展。
2.1 現代農業體系特征
第一,高效灌溉、節水技術與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發展之間具有必然聯系,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的發展必然會帶動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第二,現代化農業中的灌溉技術從單一化向綜合化、一體化發展,將傳統農業種植過程中澆水、施肥、農藝等相關因素整合成綜合性的技術支持;第三,在農業生產中對環境保護、生態文明的重視程度正在逐漸加深,人們需要在保證環境質量優良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發展;第四,農業生產與政府之間的合作關系逐漸密切,政府部門、科研單位、社會企業、農業生產個體之間的聯系逐漸緊密[2]。
2.2 現代灌溉技術
現代高效精準灌溉技術,指的是有效利用水資源,使用滴灌、噴灌等形式,結合農作物的用水需求與規律,在不同的時間段內進行供水,避免盲目灌溉導致的水資源浪費現象,不僅能夠提升灌溉效率,還能保障農作物的優質生長。
基于遙感的灌區需耗水預測預報技術。這一技術的實現主要借助衛星遙感技術、信息整合和提取技術,獲取現階段土壤的種植結構、水分情況等信息,對現階段種植的農作物水分需求進行分析,實現灌溉、種植的需求預報。
基于云平臺的灌溉信息服務,指的是利用現代化的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相關技術,建立區域內部的灌溉服務平臺,集中全國范疇內農業灌溉信息,并且直接觀察灌溉使用的水資源,對灌溉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合理利用信息收集、管理、部署等功能。
精細化管理和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是當下新興的種植技術之一,能在農作物栽培、種植過程中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可提升農產品種植的科技優勢,降低人工種植的占比,有效節約水資源、化肥資源,減少成本。有研究表明:與傳統種植相比,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時水資源節約率達50%以上,肥料節約率達40%以上,還能減少施肥和灌溉對土壤的不良影響,為植物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實現土壤代謝微循環[3]。
3.1 完善節水灌溉農業政策體系,形成產業發展合力
建立健全頂層設計和關注機制,對我國區域水利建設進行全方位的統籌和建設,對耕地質量、化肥使用數量、灌溉效果、農產品產量等進行詳細的規劃,避免出現水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問題。與此同時,需要完善農業水資源節約和利用工作,對相應的資金、技術、人力資源進行規劃。
3.2 優化中央與地方財政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分擔機制
根據相關數據對比能夠得知,我國在東部發達地區的補助政策可適當降低,地方財政可代替中央政府承擔一部分補貼責任。由于東部地區的城市和地區,如北京、上海等地農業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較低,農業補貼的財政支出較小,這類地區對農業補償的依賴性也并不明顯,地方政府完全有能力承擔。西部地區如甘肅、青海等地區,自身的經濟實力并不理想,區域內仍舊存在一些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區域內的財政實力遠遠低于中東部地區。基于此,中央可對這一區域的財政補貼可適當提升10%~20%左右[4]。
3.3 建立節水灌溉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
建立健全區域內部的農業灌溉管理機制,促進我國綠色農業灌溉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發展。節水農業灌溉工程的設計和應用需要與當地的農業發展需求相結合,采取因地制宜的建設方式,不同地區的灌溉需求不同,選擇的灌溉形式也存在差異。
在節水模式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設計出現階段、未來一段時期均能夠良好使用的節水模式,綜合考慮自然情況、經濟情況、人力資源情況等,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配套措施。與此同時,對地下水資源的利用也要進行管理,制定詳細的水資源規劃和使用目標。
3.4 建立節水灌溉農業工程建設與管理體系
節水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眾多管理部門進行協調和配合,堅持實施規范化管理,尤其是農村基層政府的管理機制建設,需要詳細劃分產權、利益,引導社會上的眾多企業和個人支持和幫助節水灌溉工作的開展。根據當下我國各級政府公布的農業保險補貼方案可以看出,不同區域有不同的實施效果。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享受的財政補貼水平比中西部地區高很多。由于農作物在種植、成本轉化過程中存在地區差異,政府在制定財政補貼標準時應當采取“試點”形式,設置固定的最低保障制度,針對不同地區設定不同的保障措施。
綠色農業灌溉技術需要在黨中央、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實施,建立健全具有地區特色的灌溉農業,增強我國農業灌溉的科學性、專業性,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綠色、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