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姜曉東
特約編輯:艾 華
【導讀】發展旅游觀光果業,要避免陷入“采果一日游”的窘境,就必須秉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滿足社會群體的多元化需求,促進旅游觀光果業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強調了生態理念的重要性。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就是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舉措[1]。旅游觀光果業與果園種植、加工、生產、采摘、生態體驗及文旅體驗等諸多方面密切相關,在經營過程中,逐漸取代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依托林果業的生態觀賞屬性,切實促進鄉村地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旅游觀光果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特別是在新疆、山東等地區,近年來涌現出了許多規模化的休閑旅游觀光果業基地,以其獨特的生態屬性、觀光資源受到廣大消費群體的青睞。隨著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民眾對生態觀光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巨大的市場需求使得鄉村地區的旅游觀光果業具有很強的挖掘潛力[2]。城市人群渴望親近大自然,通過旅游觀光果園這一重要載體,實現緩解壓力、感受自然、體驗采摘的喜悅等休閑娛樂目的。同時,大力發展旅游觀光果業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因此,在生態理念視角下,分析當前鄉村地區發展旅游觀光果業的諸多優勢資源,為鄉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契機。
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合理調控下,旅游觀光果業資源配置更加趨向于合理,種植規模、產業結構、發展優勢、服務體系及配套設施等環節順暢,為果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旅游觀光果業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和規模化發展,助力鄉村經濟騰飛[3]。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在新時代背景下破解鄉村經濟發展、縮減城鄉差距、振興“三農”的重要舉措。從根本上使得單一農業經濟發展模式,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這無疑對提供新的鄉村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在此背景下,大力發展旅游觀光果業符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價值需求,對全面優化鄉村地區農業結構、縮小城鄉差距具有積極作用,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途徑。
社會資源。社會資源主要是指國家政策、產業引導、配套設施等內容。從政府宏觀層面看,各級政府在旅游觀光果業投資力度和招商力度方面給予了強有力保證,建立了專項資金促進項目發展,積極拓展了旅游觀光果業產業融資渠道,出臺了更多的優惠政策。具體而言,發展旅游觀光果業必須立足于現狀,在積極整合果業資源、社會條件的基礎上,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撐,構建高效、良性的果業發展機制。部分地區有效抓住了國家政策,因地制宜地開發旅游觀光果業資源,全面提升區域發展水平。從產業引導角度看,旅游觀光果業的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其他產業的融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實現旅游觀光果業資源的合理配置,為鄉村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創造契機。眾所周知,良好的交通環境是鄉村地區發展旅游觀光果業的重要配套設施。正是由于我國鄉村地區具有較好的交通網絡,民眾出行的半徑增大、空間距離縮短、時間成本降低,同時良好的交通也有利于旅游觀光果業招商引資,極大地促進了鄉村地區旅游觀光果業的高速發展。
市場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民眾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有更多時間享受更高層次的旅游模式。旅游觀光果業不局限于傳統的觀光形式,越來越多的民眾將目光轉向生態體驗。此外,我國人口逐漸向老齡化方向發展,“銀發族”對旅游觀光果業的熱衷度愈發強烈,特別是一些經濟基礎相對較好的退休人員,更加知道生態旅游的重要性,他們逐漸成為觀光旅游的一塊大市場。針對都市人群,可依托鄉村旅游資源為這類人群提供休閑娛樂、健身、康療、生態服務、果園采摘等服務。因此,在我國大力發展旅游觀光果業擁有廣闊的市場需求。
改變觀念。在生態理念的科學引導下,旅游觀光果業是滿足消費群體體驗大自然的重要載體,觀光旅游業與果業的有機融合,全面拓展了農業經濟產業和旅游產業結構,是對果業經濟發展的有益補充和創新,對促進傳統果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與農戶創收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旅游觀光果業在經營管理方式、配套設施、服務質量、民俗文化體驗等方面層次相對較低,無法滿足民眾的多元化需求,嚴重制約著旅游觀光果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這也與生態理念、鄉村振興戰略的價值內涵不相符。因此,各參與主體必須積極轉變觀念,對旅游觀光果業的方方面面進行優化,譬如優化果園種植模式、配套附屬設施、增加相關生態體驗項目、提升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等,打造集觀光旅游、生態體驗、休閑娛樂、果園采摘、文化體驗等內容于一體的現代化觀光旅游基地,助力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差異。
強化培訓。旅游觀光果業經營者的管理水平和專業能力直接影響產業的發展方向。在實踐過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制約,許多經營者沒有抓住歷史機遇,大力發展旅游觀光果業[4]。因此,進一步提升旅游觀光果業經營者的專業素質、實踐能力、管理水平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必須切實加大相關人員的培訓力度。一是依托高等院校教育的優勢資源,積極開展相關業務能力培養。部分高等院校的學者對旅游觀光果業的研究較為全面充分,取得并轉化了不少創新成果,可以定期組織旅游觀光果業經營者到高校開展相關培訓,全面提升他們的專業素質、實踐能力和管理層次。在此基礎上,將旅游觀光果業相關技術編制成冊,讓旅游觀光果業經營者充分熟知行業的前沿動態,掌握相關技術,助力旅游觀光果業的高質量發展。二是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積極引入相關專業培訓機構對旅游觀光果業經營者進行技能培訓,讓他們有效掌握相關管理技術和特色化的種植技術,尤其是進行現場指導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三是充分利用職業教育平臺,助力旅游觀光果業的可持續發展。依托職業教育開設旅游觀光果業相關專業課程,培養諸多應用型專業人才,為旅游觀光果業的高速發展提供大量專業人才。
整合資源。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旅游觀光果業也不例外。實踐中,應積極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引進特色旅游觀光果業項目,提升旅游觀光果業在鄉村區域經濟中的占比。發揮區域特色,依托旅游觀光果業有序建立產業集群,充分發揮聚焦效應的顯著優勢,進一步拓展旅游觀光果業領域的產品和體驗項目。發揮各級政府的宏觀調控優勢,建立旅游觀光果業集群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掛帥,負責旅游觀光果業聚焦整體性工作。通過多種舉措,確保旅游觀光果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業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加強宣傳。隨著鄉村地區旅游觀光果業消費人數不斷攀升,以及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借助大數據分析,有助于了解消費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在此基礎上,對消費群體進行個性化的精準服務和營銷,構建不同層次的市場,還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同時,在信息化時代,采取有效的宣傳方式對旅游觀光果業發展極為重要。立足實際,整合鄉村地區旅游觀光果業的優勢資源,采取多種措施擴大宣傳,譬如積極開展旅游觀光果業相關的文化體驗活動、果實采摘活動或特色生態項目體驗等方式,切實提高對消費群體的吸引度。還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擴大宣傳,比如“微信”“抖音”“微博”等媒介,打造鄉村地區知名的旅游觀光果業名牌,有效提升體驗旅游觀光果業的消費人數。
總之,旅游觀光果業是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鄉村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農戶創收的重要舉措。現階段,在生態理念的引導下,鄉村地區的旅游觀光果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但也面臨著諸多困境。借助鄉村地區發展旅游觀光果業時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實現旅游觀光產業和果業的深度融合,對促進觀光果業的聚焦效應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有效整合果業資源、生態環境、民俗文化等優質資源,探尋旅游觀光果業高效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