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侯艷娟,孟福燕
特約編輯:艾 華
【導讀】旅游觀光果業發展既有機遇,也有風險挑戰。由于準入門檻較低,定位不明、特色資源挖掘不夠等原因,旅游觀光果業容易遭遇同質化困境。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重要戰略,是黨中央在新時代背景下破解鄉村經濟發展、縮減城鄉差距、振興“三農”的重要舉措[1]。農村發展、農業振興及農民增收離不開鄉村產業,而單一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無法滿足新時代的發展理念,必須尋找新的鄉村經濟增長點來解決困境。在“鄉村振興”戰略的驅動下,依托林果業的生態觀賞屬性,大力發展旅游觀光果業,促進鄉村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旅游觀光果業與果園種植、加工、生產、采摘、生態及文旅體驗等方面密切相關,必須立足于社會群體的多元化需求。在旅游觀光果業的產品加工、規劃設計、栽培技術、經濟發展理念等方面積極創新,大力宣傳鄉村地區的果園旅游資源優勢。但是旅游觀光果業發展也面臨著許多困境和不確定因素,比如果業資源無法合理化配置、經濟管理體制不科學、優勢無法凸顯、附屬設備和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因此,如何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引導下,大力發展旅游觀光果業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我國鄉村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符合自身需要的功能和價值屬性。受制于區域經濟發展,鄉村與城市區域存在明顯的界線。隨著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持續加快,城鄉二元結構逐漸瓦解,但是鄉村符號在人們的思想意識中根深蒂固。要想打破固有思維,就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植入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模式。旅游觀光果園產業即可創新性對鄉村功能進行重塑、轉化及構建[2]。
從產業發展和資源整合角度來看,大力發展旅游觀光果園產業可從根本上改變鄉村經濟的單一產業結構。不僅可以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還可以依托鄉村旅游資源為城市群體提供休閑娛樂、健身、康療、生態服務、果園采摘等優質服務。從鄉村綠色和諧發展角度來看,大力發展旅游觀光果業可為鄉村地區經濟發展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拉動鄉村居民就業創業,從而帶動相關附屬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時,也能給鄉村地區發展帶來新觀念,豐富鄉村發展內涵,這也符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價值需求。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合理調控下,旅游觀光果業資源更加趨向于合理化配置,其種植規模、產業結構、發展優勢、服務體系及配套設施等環節顯著得到了改善,為鄉村地區果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農業經濟結構不斷轉型升級,旅游觀光果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仍面臨著諸多不利因素,對此必須高度重視[3]。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配套設施不健全。這是目前鄉村地區旅游觀光果業日漸凸顯的問題。由于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使得消費群體的生態體驗感有所下降。
二是受制于鄉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現階段很多旅游觀光果園的資金投入、交通水平、技術水平、服務力度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對于鄉村地區的旅游觀光果業資源的開發大多還浮于表面。
三是旅游觀光果業規模相對較小、經營管理方式單一落后。在實踐過程中,未能將現代化的管理手段與觀光旅游理念深度融合,綜合型的旅游觀光果業基地數量較少,嚴重制約產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是缺乏科學的規劃設計。要想高效發展旅游觀光果業經濟,必須立足于鄉村地區的資源優勢,比如生態環境、傳統文化、經濟發展等諸多方面。而現實中,部分鄉村地區的旅游觀光果業基地對規劃設計不夠重視,導致相關果業資源浪費、服務水平無法提升、人文內涵無法彰顯,使得旅游觀光果業長期處于不慍不火的狀態。
一是轉變傳統經營管理觀念,提升旅游觀光果業的認知。實踐證明,旅游觀光果業是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突破點,逐漸受到各參與主體的高度重視。隨著鄉村地區經濟的逐步發展,傳統的旅游觀光果業發展模式顯然無法順應時代的要求。必須立足于現狀,積極轉變傳統的觀念,有效促進觀光果業的高速發展[4]。旅游觀光果業從傳統模式向現代化模式轉變過程中,既有成功的做法,也有失敗的教訓,必須學會取舍,不能簡單模仿、照搬照抄。此外,加強頂層設計,充分發揮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控作用,積極組織不同區域旅游觀光果業信息交流,讓參與主體全面熟知不同地區旅游觀光果業的典型做法,進而全面提升我國旅游觀光果業發展水平。
二是創新投資機制,切實推進旅游觀光果業主體全方位度參與。鄉村地區要想實現旅游觀光果業快速發展,必須要有雄厚的資金支撐。而鄉村地區旅游觀光果業產業的經濟效益相對滯后,建設、完善相關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質量,必然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因此,必須多措并舉,多種渠道去解決資金問題。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創新投資機制,切實推進旅游觀光果業主體全方位參與。從政府宏觀層面來看,各級政府要加強對旅游觀光果業投資力度和招商力度,建立專項資金進行項目發展,積極拓展旅游觀光果業產業融資渠道,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從社會層面來看,依托本地區的金融機構的顯著優勢,為大力發展旅游觀光果業,引導相關機構提供金融服務,使得鄉村地區的經營者可通過金融支持、信托抵押等方式籌措資金,為旅游觀光果業發展創造有利契機。
三是立足于市場需求,打造多層次的旅游觀光果業產品。現階段,旅游觀光果業產品作為產生經濟效益的重要載體,應立足市場需求的定位,結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及鄉村地區果業旅游的優勢資源,科學合理地打造多層次的旅游觀光果業產品。比如依托當地生態資源,大力打造旅游產品,充分發揮自然風光、人文體驗、果實采摘、四季變化等特色優勢,加強宣傳,打造知名的旅游觀光果業產品。通過發揮區域優勢,積極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體驗、觀光旅游”的生態基地,能夠滿足社會群體的多元化需求。此外,良好的交通環境是鄉村地區發展旅游觀光果業重要優質資源,應特別重視。通過順暢、便利的交通網絡,向周邊大面積輻射,使得社會群體出行半徑增大、空間距離縮短、時間成本降低,同時也有利于旅游觀光果業進行招商引資,促進鄉村地區的旅游觀光果業高速發展。
四是依托互聯網信息化技術,作好精確化服務。隨著互聯網信息化技術不斷更新迭代,旅游觀光果業產業市場已由傳統的資源主導型轉變為消費主導型,消費群體的主要作用更加凸顯,這也表明消費群體對于“用腳投票”作用性更大。隨著鄉村地區旅游觀光果業消費人數不斷攀升,需要從業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消費群體的個性化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精準服務和營銷,從而構建不同的層次市場,最大程度上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與傳統的旅游產業不同,旅游觀光果業更加凸顯了“服務”的重要性。因此,提供精準化的服務對于發展旅游觀光果業至關重要。比如旅游觀光果業要將生態休閑、體驗旅游深度融合,打好組合拳,為目標人群提供旅游、健身、養生、休閑、保健、觀光、文化等為一體的多元化服務。
五是精確定位,避免產業同質化。發展旅游觀光果業的過程中,避免產業同質化是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在空間區域內,旅游觀光果業資源整合到一定程度時,必定會依托類似的資源進行發展,勢必會造成旅游觀光果業產業同質化現象較為凸顯。同時該行業的競爭較為激烈,加之相關附加成本的大量投入,使得鄉村地區在發展旅游觀光果業時處于劣勢地位,一些果業企業逐漸消亡或是被迫轉型為其他功用。因此,必須立足優勢資源,取長補短,加強頂層設計,進行實地有效調研。在此基礎上,根據鄉村地區的優勢資源,積極開展異質化的旅游觀光果業體驗,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多元化需求,全面提升旅游觀光果業的整體質量。
鄉村地區發展旅游觀光果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無論是果業資源、生態環境、人文體驗,還是滿足消費群體的多元化需求方面,均為發展旅游觀光果業創造了有利契機。鄉村地區發展旅游觀光果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和消費群體的多元化需求,不斷創新發展理念,整合優勢資源,探尋旅游觀光果業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