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麗,陳宏貴
1.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2.國家環境保護礦山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工程技術中心;3.國家冶金工業鐵精礦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伴隨著我國城市群的建設和城鎮化的推進,城市及近郊地區的排污企業被大量關停或搬遷,其廢棄廠址通常被變更為其他用途以實現土地的優化利用。但由于此類企業原本具有的污染性生產方式,以及多種有毒有害物質可能會通過滲漏和排放等方式,在其廢棄廠址的土壤中不斷積聚,從而對所在地塊造成污染。這些污染地塊如不經妥善治理修復,就被直接開發利用,特別是被用作居住、商業等非工業用途,將直接威脅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1]。因此,工業企業污染地塊的規范化開發利用以及地塊風險評估和治理修復等措施,既是可以有效防治土壤污染,還能推進集約用地,最重要的是,這樣才能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本研究場地位于安徽省某地,該場塊占地面積約3467.5m2,場地南側為荒水塘;東側為某廢鋼公司,西側為某制磚廠,北側屬于某廢鋼公司與制磚廠交界區。截止本場地環境調查現場工作進行階段,企業已停產,場地內部原有建筑物部分拆除,未拆除的建筑物也已破損嚴重。場地內主要生產設施及原輔料均已清空。通過現場踏勘、人員訪談和資料收集等方式進行調查,場地內主要的生產區域及車間歷年來未發生明顯變化。該場地平面布置及目前使用情況見圖1。

圖1 場塊平面布置圖
本次調查場地土壤和地下水布點主要按照《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疑似污染地塊布點技術規定》(試行)進行布設。結合場地總面積、用地歷史、生產工藝、現場踏勘以及潛在污染識別結果,按照分區布點法,結合系統布點法和專業判斷布點法布設監測點位,本項目共設置2個布點區域,每個布點區域中分別布設2個土壤采樣點和1個地下水采樣點[2]。本次地下水樣品采樣深度為地下水水位線0.5m以下。
本次場地調查土壤與地下水采樣點布置情況詳見圖2。場地環境初步調查實際監測布點統計表,見表1。
鉆探設備采用HQZ180L型鉆機,場地環境初步調查共布設5個土壤采樣點和2個地下水采樣點。為更詳細地確定污染物分布情況,本次移送全部土壤樣品10個、地下水樣品2個至實驗室檢測。

圖2 本次場地調查采樣點布置圖
所有土壤和地下水樣品由某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和某技術有限公司實驗室進行檢測分析,以上兩家公司均通過中國計量認證(CMA)的實驗室,具備出具第三方檢測報告的資質。本次具體的土壤監測分析主要分析了46項污染項目,其中重金屬和無機物有7項;27項揮發性有機物;11項半揮發性有機物;一項特征污染物以及土壤PH。其中PH由玻璃電極法測量;重金屬和無機污染物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熒光法測量;揮發性有機物由頂空/氣相色譜-質譜法 HJ 642-2013方法測量;半揮發性有機物由氣相色譜-質譜法HJ805-2016測量可得。
本次地下水樣品分析主要是對PH、總硬度、溶解性固體、硫酸鹽、氯化物、高錳酸鹽指數、氨氮、鈉、萘等方面進行測試,主要用到的測試方法有玻璃電極法、滴定法、離子色譜法和分光光度法等[3]。
根據《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 36600-2018),調查本場地所在區域規劃為工業用地。本報告按第二類用地考慮,對比第二類用地篩選值;地下水現狀水質按《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進行對標分析,本項目場地所處區域尚無地下水功能區劃,場地內地下水不作為飲用水源[4-5]。因此,本次僅對地下水現狀水質進行對標分析,不進行污染判別。
土壤PH值范圍為8.52—9.52;表2當中所檢測的重金屬離子,如砷、鉻、銅等離子濃度均低于標準當中的第二類篩選值;揮發性有機物如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等濃度滿足標準;半揮發性有機物如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熒蒽也滿足國家相關標準。數據列于表1中。

表1 土壤檢測結果分析表
根據出具的《地下水水質檢測報告》,將樣品的檢測結果與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6-7]進行對比,得到地下水檢測結果,見表2。

表2 地下水檢測結果分析表
根據對地塊內企業的產品、所用原輔材料及生產工藝等進行分析,并通過采樣分析可知:(1)根據土壤監測結果,該地塊內各監測點土壤中污染物(45項基本項目)的監測值均低于《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36600-2018)中第二類用地篩選值。因此,該場地無需進行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2)根據地下水監測結果,本次調查場地內設置的2個監測點位的地下水水質因子pH、硫酸鹽、高錳酸鹽指數(耗氧量)、氨氮屬于Ⅴ類水質標準,地塊內地下水水質屬于V類水質。綜上,從監測結果來看,該地塊土壤環境質量現狀低于《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36600-2018)第二類用地風險篩選值。根據技術導則可判定為不是污染地塊,故無需進行場地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