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笪志剛
2013 年9 月和10 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2013 年以來,“一帶一路”倡議從理念到思考、從愿景到行動、從模式到內容、從理論到實踐、從摸索到落地、從階段性成果到系列制度性設計,實現了高屋建瓴引領、和平發展奠基、循序漸進展開、開放包容互鑒、互利共贏支撐、人文交流支持等短期成效和中長期交流與合作目標。“一帶一路”倡議集中體現出來的開放包容、互利共贏、團結合作等理念推動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不斷走向深入,中國融入世界經濟和引領全球合作的能力不斷提升,中國為構筑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所作的突出貢獻與積累的經驗也日益得到國際社會的充分重視和認同,尤其是得到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廣泛支持。
2021 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8 周年。立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關口,雖然面臨的沖擊和影響不斷,但和平與發展的世界潮流不會逆轉,“一帶一路”倡議對于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全球經濟有效復蘇、促進跨區域合作轉型升級的引擎作用將持續顯現,對于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從理論視角和宏觀視角來看,“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世情、國情和黨情深刻變化的準確認識和把握。“一帶一路”倡議立意深遠、定位高遠,支撐了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了跨區域合作和次區域經濟合作,增進了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推動了世界經濟增長,通過積極引領全球治理匯聚起堅持多邊主義的中國和世界力量,尤其在推動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方面作用巨大,成效顯著。
“一帶一路”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由量到質不斷提升的重要抓手。改革開放40 多年來,對外開放已成為中國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制造業大國和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國際地位和國際話語權不斷提升。“一帶一路”在助推中國融入全球及區域合作的硬實力效果和軟實力效應等方面都實現了突破,形成了一系列以“一帶一路”倡議為重要抓手的豐碩成果。

圖為由哈電集團提供主機、哈電國際承建的“一帶一路”精品電站工程——土耳其EREN澤塔斯三期2×660MW 超臨界火電項目。2018年,該項目獲得土耳其最佳火電項目獎 (圖片由哈電集團提供)
“一帶一路”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由點到面不斷拓展的重要平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等促進了“一帶一路”倡議對經貿、物流、金融、資源等領域的區域和沿邊合作,吸引的資金和帶動的產業項目不斷增多,“一帶一路”的平臺作用日益顯現。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高水平開放促進區域共同發展,中國開放格局日益走向協調,“一帶一路”成為沿海沿江沿邊省份相互促進、全域及全方位開放的項目平臺、文化平臺和溝通平臺。
“一帶一路”為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創造巨大空間。“一帶一路”倡議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以“一帶一路”建設六大經濟走廊為中心構建內外區域布局,既著眼于打通內陸開放、沿邊開放等向西連接歐洲的開放通道,推動內陸沿邊省區成為開放前沿,同時在暢通海上開放通道,提升向東開放水平上聚焦發力,開放空間實現了以“一帶一路”為中軸的四大板塊高質量互動、南北區域有機融合、沿海和沿江貫通、沿海和沿邊聯動的新版圖,助推中國對外開放布局從沿海、沿江向內陸、沿邊延伸,實現相互補充和相互支撐的新格局,對外開放逐步形成自貿港、自貿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和各類外向型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領態勢。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通過旗幟鮮明高舉和平發展旗幟,借鑒古絲綢之路的經驗和智慧,探索全球化和多邊主義合作的繼承性與創新性的統一,在引領國際經濟合作、促進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上作出了凝結中國智慧的價值觀解析、理論構建和實踐探索。2020 年6 月,習近平主席向“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發表書面致辭中強調,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蘇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2020 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并通過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寶貴動力,向國際社會傳遞出信心和力量。
“一帶一路”建設占中國對外經貿合作比重持續提升。“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呈現出貿易往來持續增加、對外投資持續增長、合作平臺不斷拓展、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有序形成的良好發展態勢,“一帶一路”建設占中國對外經貿合作的比重持續提升。2019 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34 萬億美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84.2 億美元。2013 年至2019 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對華直接投資超過500 億美元,設立企業超過2.2 萬家;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超過1000 億美元。截至2019 年底,中國已與25 個國家和地區達成了17 個自貿協定,正在開展12個自貿協定談判或升級談判,以及10 個自貿協定聯合可行性研究或升級研究。
中國各項經濟指標在全球所占比重日益提升。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引擎,通過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合作創造的區域、國別示范效應不斷向跨區域和全球延伸,助推中國各項經濟指標在全球所占比重不斷提升。2020 年,中國經濟總量突破100 萬億元大關,按年平均匯率折算,2020 年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預計超過17%。據商務部消息,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都穩居世界前列。作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2020 年中國工業增加值達31.3 萬億元,連續11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國家。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目前擁有41 個工業大類、207 個工業中類、666 個工業小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在世界500 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當中,中國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居全球第一。
“一帶一路”建設對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日漸增大。“一帶一路”倡議不僅給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更多參與感、獲得感,也給國際社會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帶來顯而易見的發展紅利。截至2020 年末,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近400 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超過44 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33 萬個就業崗位。中國數字經濟、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產業發展進入爆發式增長期,不僅引領全球數字經濟消費,也為依托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全球經濟復蘇創造了更多有利條件。2020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10.9%,集成電路銷售收入達8848億元,建設了超過71.8萬個5G 基站,不但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而且推動相關國家和地區通過“一帶一路”合作凝聚新的發展動能,“一帶一路”持續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也更加明顯。
交流與合作的實踐已充分證明,“一帶一路”倡議源自中國,更屬于世界;根植于歷史,更面向未來;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更向所有伙伴開放。“一帶一路”倡議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符合各國民眾訴求、契合各國發展利益,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重視、認同和發展中國家的廣泛支持,展現出了強大韌性和活力,贏得了廣泛贊譽。
“一帶一路”贏得國際社會的重視、認同。從2017 年首個以“一帶一路”為核心議題的高端多邊國際會議——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到2021 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與會國別代表、國際組織數量持續攀升,“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持續積極響應。從2016 年第71 屆聯合國大會首次將“一帶一路”倡議寫入決議并得到193 個會員國的一致贊同,到2019 年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多名聯合國官員盛贊“一帶一路”是全球治理創新的典范,稱這一倡議將對聯合國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產生強勁推動力,再到2021 年聯合國秘書處將“一帶一路”有關倡議作為第75 屆聯合國大會文件散發,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合作所發揮的積極作用的重視和認同。

近年來,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不斷提高鐵路物流能力,助力“一帶一路”建設。2013 年開行至今,經綏芬河、滿洲里站出入境的中歐班列累計超過10000 列 (圖片由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一帶一路”贏得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廣泛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實現了從初期的65 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向如今與超100 個國家和地區展開實質合作邁進,形成了由“一帶一路”倡議的響應者、推動者和受益者組成的“朋友圈”。“一帶一路”倡議不僅理念被發展中國家接受,更是呈現出共生態勢:“一帶一路”倡議與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等區域戰略加快對接,《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中巴經濟走廊遠景規劃》啟動實施且效果顯現,除吸引亞洲國家、歐洲國家持續參與外,非洲國家、拉美和加勒比國家也加大響應和參與力度。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部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工業化水平逐步提升,經濟韌性進一步增強。
“一帶一路”樹立國際與區域合作典范。據商務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72 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訂了200 多份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形成了廣泛的國際合作共識、落地機制和示范效應。聯合國大會、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會議、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等有關決議或文件都納入或體現了“一帶一路”建設內容。由中方承建,全部采用中國標準的非洲第一條現代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由中國中鐵隧道集團承建的、有“中亞第一長隧”之稱的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卡姆奇克隧道),中國高鐵全方位“走出去”首個項目印尼雅萬高鐵等標志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正在成為區域合作典范。中歐班列、跨境高鐵項目將持續為暢通區域及全球客流、物流提供中國方案、中國經驗。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是習近平主席聚焦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深刻思考人類命運與發展前途,為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世界經濟發展,維護人類持久和平所作出的重要科學判斷和重大決策。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的理論總結與實踐探索已充分證明,“一帶一路”建設在推進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參與和引領全球開放合作、持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彰顯了其在世界經濟發展和改變人類命運方面的新引擎地位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