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口播文案的時候,最好做到極致,這樣才能引發消費者的消費沖動。那么,做口播文案的要點都有哪些呢?
短視頻文案需要符合策略,貼合傳播規則。當文字帶上商品屬性,它才能被稱之為文案。文案寫作有很多技巧,而有洞察力的文案,往往一針見血。文案需要不斷地撰寫和優化,主要可以從人群、價格、成分、效果和品牌這幾點來進行切入。
首先不同用戶有不同的購買需求,文案的輸出需要把差異化做到最小,盡可能在定位目標人群的同時擴大其他人群的消費潛力。
人群劃分。比如美妝類的產品,每個人的年齡、性別、職業以及對產品的需求都大不相同,那么文案就要針對這些不同的人群需求,依據產品去做調整,具象化拉進與用戶的距離,這樣才能最大化地吸引用戶。
價格劃分。因為每個人的可支配收入不同,大多數人在購買東西時都會考慮性價比。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他們都想用最優惠的價格買到最實用的商品,所以價格劃分對于用戶來說非常重要。
成分劃分。由于每個消費者的觀念不相同,他們在選擇商品的時候往往會非常注重成分,在文案中加入成分字眼可以極大地提升用戶的興趣和增加信任。
效果劃分。人們在購買產品時,都期望可以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消費者希望在文案中得到效果字眼,比如“超顯白口紅”“美白祛痘”等,但要實事求是。

品牌劃分。消費者對大品牌有著極高的認可度和忠誠度,帶上品牌會讓用戶在一開始就認定該產品的質量有保障,因此,忠誠于品牌的用戶在價格方面的顧慮就會減輕很多。
首因效應。“首因效應”,又稱“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它就能在對方的頭腦中占據主導地位,并持續較長時間。
在制作視頻的時候經常會談到3秒抓住人心。其實畫面展示只是視頻組成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是音頻文案。視頻的開頭一般也奠定了整個視頻的基調。例如“葡萄今天終于降價了”,這條視頻表現的就是葡萄價格低的優勢。
超限效應。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稱之為“超限效應”。
這個效應一般多用于視頻的腳本文案和臺詞文案的創作,與輸出素材相互配合,不能讓用戶每分每秒都感覺被刺激,需要張弛有度。這就意味著并不是讓視頻的每一幀都如陡峭入云的高山,也需要一些平緩的過渡,只在關鍵的地方擊中用戶即可。
木桶效應。需要了解自己文案中的短板,而不是只盯著閃光點。文案中的閃光點固然能讓人眼前一亮,吸引到用戶,但實際上能引導用戶點擊并購買、變現的文案,一定不會只有一個亮點。
例如“70歲老人依然年輕有活力,只因堅持做了這件事”,這個問題拋出的形式確實讓人有點擊和了解的欲望。但是它的短板在于前半句,有夸夸其談之嫌。如果我們把它補齊,效果將會更加好——“隔壁老張70歲依舊一頭黑發,竟然是因為堅持做了這件事。”
即便貨好,也不能放松警惕,常言道:貨好還得會吆喝。所以在口播的時候,要把握好口播節奏,一定不能讓聲音間斷,人聲斷了要用音樂補上,給消費者一種接連不斷的、順暢的感覺,只有這樣去做視頻,才有可能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效果。
口播不要故弄玄虛,盡量要通俗易懂,運用結構簡單的文字傳達信息,越直白越好。做口播的人要熟練掌握文案內容,抓住每條賣點的關鍵,把握好基調,這是—個熟能生巧、不斷實踐從而積累經驗的過程。
在錄口播的時候要通過聲音、表情給觀眾以清晰的印象,態度要鮮明,吐字要清晰、飽滿。在口播配音的性別上也要進行選擇,要知道自己的產品是男配音給人的感覺比較好還是女配音比較吸引人。
文案的好壞與視頻的展現有關,與大家聽到的口播也有很大的關系,同樣的視頻素材,一個順口的文案,加上有趣味的配音,遠遠勝于其他同行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