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鵬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中國對外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彈指一揮間,“一帶一路”潑墨寫意已逾八年。八年里,從亞洲腹地到非洲之角,從北極航線到南太新港,在五洲四洋的廣闊畫卷上,中國人民攜手各國人民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添磚加瓦。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但“一帶一路”建設并未因此停滯。在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號召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團結一心、守望相助,在聯防聯控、病患救治、疫苗研發等領域精誠合作,充分展示了“一帶一路”強大的內在生命力、凝聚力與時代價值。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行第三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主席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力氣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為中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的外部輿論環境,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在這次會議中,習近平主席首次明確提出“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并從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五個角度闡明“戰略傳播體系”這一核心概念的內涵。五“力”一體的戰略傳播體系的落實推進,將進一步構建起多主體、立體式的大外宣格局,從根本上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如果說上述五“力”一體格局構成了戰略傳播體系的基本內涵,那么由構建敘事體系、宣介中國方案、開展人文交流、建強人才隊伍、加強組織領導五項具體辦法、抓手所構成的“五路并進”方案,則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新時代“一帶一路”故事提供了實操指南。
要“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意味著我們在講好“一帶一路”故事時,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實際操作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推進:
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頂梁柱、主心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更沒有今天十四億人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實踐。同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無論是黨中央的舉旗定向、頂層設計,還是海外一線建設者中的黨支部、黨員標兵、黨員突擊隊,都是整個“一帶一路”建設大軍的基干力量。也正因如此,少數西方政客、媒體將抹黑“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心移至抹黑中國共產黨、抹黑“一帶一路”建設大軍中的黨員干部,將他們正常的黨支部活動、黨組織生活污蔑成在所在國輸出意識形態等等。可見,不幫助國外民眾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真正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謀幸福而奮斗,講好“一帶一路”故事就必然成為鏡中月、水中花。
加強學理研究。要將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等元素融入國際話語之中,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多個視角進行深入研究,從而為開展“一帶一路”國際傳播工作提供學理支撐。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通過“一帶一路”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

8月17日,中俄兩國首座跨江鐵路大橋——同江中俄黑龍江鐵路大橋鋪軌貫通On August 17,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a-Russia Tongjiang-Nizhneleninskoye Crossborder Railway Bridge,the first of its kind,finisheds tracklaying work
要廣泛宣介“一帶一路”的主張、智慧、方案,讓國際社會認識到“一帶一路”能夠在國際發展、全球治理乃至團結各國人民一道解決全人類問題上作出新貢獻。
講好“一帶一路”故事要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旗幟,依托中國自身發展所積累的生動實踐與豐碩成果,憑借中華文明五千年積累下來的厚重感,全面闡述中國的發展觀、文明觀、安全觀、生態觀、國際秩序觀和全球治理觀。
其中,國際秩序觀和全球治理觀是重點。對于前者,我們要倡導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為給“一帶一路”建設保駕護航,尤其需要正確引導國際社會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方能打破西方霸權主義施壓在廣大發展中國家身上的桎梏。
與此同時,在具體手法上,還要善于運用各種生動感人的事例,說明中國發展本身就是對世界的貢獻、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智慧,而中國首倡的“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中國智慧、中國貢獻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愿意將智慧、貢獻與友好國家無私分享、互利共贏的核心抓手。
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動,通過多種途徑推動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
要實現上述目標,需要創新體制機制。盡管中國具有明顯的制度優勢、組織優勢和人力優勢,但能否有效轉化為傳播優勢并講好“一帶一路”故事,這的確是一個需要突破的難題。對此,一方面中國可以進一步發揮好學者和高層次專家的作用,充分利用各類重大國際會議、國際論壇以及外國主流媒體等平臺、渠道發聲,從正面闡述“一帶一路”的主張和要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動員廣大黨員干部,在其所在的部門、領域開展工作,以展示豐富多彩、生動立體的中國形象。
要全面提升“一帶一路”的國際傳播效能,建強適應新時代“一帶一路”國際傳播需要的專門人才隊伍。
人是一切生產活動的前提,人才是一切創造性活動的源泉。在新時代創新講好“一帶一路”故事,需要有一大批呈梯次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作為支撐。他們既要對國際傳播的理論有精深的學術研究,又要在實踐層面掌握并熟練運用國際傳播的客觀規律,如此才能有效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提高“一帶一路”國際傳播的藝術。在傳播方式上,要采用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受眾的精準傳播,推進“一帶一路”故事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從而大幅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在傳播策略上,要廣交朋友,不斷擴大知華友華的國際輿論朋友圈。在輿論斗爭層面,要講究策略和藝術,提升對重大問題的對外發聲能力。
要把加強“一帶一路”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納入黨委(黨組)工作責任制,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財政投入,幫助推動實際工作、解決具體困難。
在新時代講好“一帶一路”故事,需要大批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的干部,需要他們有熱情、愿奉獻、懂專業、守紀律、講黨性,這樣才能完成歷史賦予的使命。
當前,中國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面“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但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建設經過八年艱苦奮戰已經初具規模,但在進入精耕細作的高質量發展時代后,在財力、人力、物力、環境保護、國際輿情、大國競爭等層面還面臨沖擊和挑戰。但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抗疫斗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積累的堅實國力,是從容應對驚濤駭浪的深厚底氣”。同樣,堅實的國力、優秀的黨員干部、風清氣正的黨風民風,更是我們今天應對一切困難挑戰,講好“一帶一路”故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向前邁進的無窮動力和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