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成 申鑫
(1.淄博市招生考試院 山東淄博 255000;2.淄博中學 山東淄博 255000)
成帥打法的基本理論:彈力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而增速,摩擦力方向與速度方向垂直時而增旋,彈力與摩擦力的合力增弧旋,球速和弧旋受合力的增大而增強,受到合力的減小而減弱,拍面用力方向由原來的斜向上改為斜向下,觸球點是球的上側沿。這是乒乓球史上絕無僅有的打法,有其創新性。為提高對其理論和技術的認識,對有關概念、區別、創新點、重點、難點及發展進行探討。
弧旋是由彈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及重力和空氣阻力形成的[1,2]。重力方向始終向下,空氣阻力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隨速度的減小而減小,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這里重力和空氣阻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視為不變。擊球后的弧旋球是慣性所為,上旋球弧旋高,下旋球弧旋低。弧線高低看彈力和摩擦力的大小[3]。
右旋也叫順旋,是指正、反手順時針方向用力產生的旋轉技術,主要是正手的削、切技術和反手的擰、拉、抽技術。左旋也叫逆旋,是指正、反手逆時針方向用力產生的旋轉技術,主要是反手的削、切技術和正手的拉、抽技術。
場地分前場、中場、后場。前場是球臺端線外1m以內的范圍;中場是1m以外3m以內的范圍;后場是3m以外的范圍,左右寬度不限。
場地范圍分正、反、中手位三部分。中間線左右身寬地方為中手位,中間線左右身寬以右的場地為正手位,中間線左右身寬以左的場地為反手位。正、反、中手位都是固定的,擊球位置是變動的。隊員可以在全場任意位置擰、拉、抽球,但場地位置是不變的。
常規打法主要是以摩擦力為動力的拉球打法。摩擦力方向與速度方向一致,摩擦力有最大值,速度大小受其影響。彈力方向與速度方向垂直不能增速,只能起著向心力作用而產生旋轉,這樣摩擦力大速度大,彈力小旋轉弱,弧旋軌跡就高,容易形成高吊弧旋球。成帥打法是以彈力為主的打法,彈力方向與回球速度方向相同而增速,摩擦力方向與其速度方向垂直而起著向心力作用產生旋轉。彈力的反作用力與摩擦力成正比,彈力越大,球速越快,速度與摩擦力方向垂直,這里的摩擦力起著向心力作用控制旋轉,彈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產生的弧旋球速度快,弧線就低,易形成的抽球,勝過當今的前沖球。
高調球和抽球所用的彈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明顯不同。前者摩擦力有最大值,用力大費力多,拍面易打滑,拉空不知所措。后者正對來球用彈力,彈力與球速方向一致,速度與摩擦力垂直,不存在打滑拉空費力大的問題。為加深對兩種打法的認識,提高彈力和摩擦力在技術上的應用,特對兩種打法力的大小進行比較(見表1)。

表1 常規打法和成帥打法彈力和摩擦力大小的比較
常規打法是以摩擦力為動力的拉球打法,拉球的位置是球的下側沿部分,方向斜向上,拉球用的摩擦力主要是膠皮的粘滯力和運動產生的摩擦力。拍面摩擦力方向與球速方向相同,彈力方向與球速方向垂直,速度大小受摩擦力的限制。成帥打法是以彈力為動力的抽拉打法。抽球的位置是球的上側沿部分,方向正前下,抽球的力主要是拍面的彈力,彈力與速度方向相同,摩擦力與速度方向垂直。弧旋的方向就是彈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
乒乓球軌跡是符合力和運動規律的。主要用力技術在擊球前,擊球后球做慣性運動,觸球點都是球的上側沿部分,擊球位置都高于球臺平面,方向由上指向前下[4,5]。
常規打法是以摩擦力為主動力,成帥打法是以彈力為主動力。這一力的方向上的改變是拍面隨肘關節逆向120°的扭轉得來的,正手的抽拉球拍面不再斜向上而是正前下,正手拍面方向上的改變是該打法的技術新創。
反手拍面方向上的改變,也得益于肘關節逆向120°的扭轉,原來反手主要是推、擋、撥、拉、撕,都沒有達到拍面彈力正對來球的反抽效果,反手拍面方向上的改變也是此打法的技術新創。
正手抽球前手臂像拉弓,形成大臂、小臂、手腕都有向前的力。抽球時,手腕要給手臂增加作用力。使向前的彈力更大,加速更快,弧旋更強。拍把在后,拍面朝前下,手臂有投標式動作。
大小臂、手腕、拍面內彎成四邊形,抽球時動作像摔飛碟,所用的力主要是小臂和手腕的力量。彈力正對來球,拍把在前,拍面朝后下。拍面對球的彈力主要是手腕的爆發力,也是技術新創。
正、反手抽球的位置都是正對來球的上側沿部分。不管在什么位置抽球,觸球點都要高于球臺臺面。正手抽球時拍把在后,反手抽球時拍把在前,手臂加力靠手腕。只要正、反、中位抽球,觸球位置就始終高于球臺,也是技術首創。
正手抽球時的位置在身體右側,反手抽球時的位置在身體左側,身體靠前臺,兩臂靠后。擊球前手臂都向后扭動,拍子相對身體位置向后延伸,致使觸球點靠后,相對身體位置,擊球前增加了瞄準時間,這個瞄準時間為時間差,時間差給正反手增加了準確率,也是技術首創。
常規打法拉球時,很難在手臂用力的同時再加手腕的力量,這是因為觸球拍面太靠前,沒有多余的準備時間。成帥打法因正、反手加力時都有時間差,能給手腕創造20cm以上的加力距離,這20cm距離為加力距,也是增力加速的核心距。如果正、反手都有了加力距,不但能增速加弧旋,方向感將會更好,這一加力距也是技術首創。
正手在正手位抽拉球后,可自然扭動回到反手位;反手在反手位抽拉球后,自然扭動回到正手位。這樣逆時針去,順時針回;順時針去,逆時針回,手臂在空中來回劃S形,節省了正、反手交替回位的距離,增加了手腕加力的靈活度。
正手抽反手“耳光”,反手抽反手“耳光”,主要是出手快、力量大,讓對手難以防備。按照這一理念,正、反手交替擊球時,正、反手手握拍把方向相反。擊球后正、反手手腕都在后,擊球過程中拍面都有偏轉,大大減少了空氣對拍面的阻力,為正、反手加力抽球創造了條件,效果勝過“抽耳光”。
拍面對球的摩擦力動作,像腕菜式動作一樣,扭動角度相當于扇形角,當拍面摩擦力方向與上拋下落的球速方向疊加時,摩擦力起著向心作用產生旋轉,旋轉方向看順時針用力還是逆時針用力,速度大小看下落速度和向前速度的矢量和,快慢不但看彈力大小,還要看拋球的高度,拋得越高,球速越快,加彈力發邊角長球增速,加扭動的摩擦發底角短球更轉。正反手拍面扭動時,離案的距離掌握在15cm以內,防止拍子邊碰案邊,讓拍子在慣性作用下沿臺案邊向上或向下的技術是關鍵,也是技術創新。
接發球盡量采用進攻式的抽拉技術。搓、切、擋技術要盡量增加上晃的動作,正手位球要盡量正手抽拉;反手位球要盡量用反手的擰、拉、抽;中手位球要看準拐點左右開弓。短矮球多用巧打和撥抽。高球可直接抽殺,站位靠中間,左右好逢源。
彈擊拐點,擊打球的上側沿部分是應對長膠球和削球的最好技術。作用效果最好,直截了當。因為它們的來球速度慢,弧旋高,抽打來球的上側沿是以快制慢的新技術,也是應對長膠、生膠、削球的最佳辦法。
常規打法正、反手拉、撥、撕的球都是上弧旋球。成帥打法正、反手抽球都是下弧旋球。它們的弧旋一個是斜向上,一個是正向下。順時針方向抽出的球叫順弧旋球,逆時針方向抽出的球叫逆弧旋球。正、反手抽球的弧旋方向取決于用力方向,順方向用力是順旋,逆方向用力是逆旋。
成帥打法是開創性的新式打法,與當今的所有打法的技術都不同[6,7]。它不但改變了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使球速和弧旋的方向大相徑庭。彈力控制球速大小,摩擦力控制旋轉快慢,二者的合力控制弧旋高低。這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打法,致使球的速度、旋轉、弧旋、方向等技術都有不同凡響,各項技術動作都靈活多變。擊球前的時間差,為快、準、狠創造了先決條件。要想練習此打法,必須提高對難點和重點的認識。
第一,正、反手胳臂肘都做逆向120°的扭轉后,用力方向也隨之偏轉,將原動力是摩擦力的方向改為動力是彈力的方向,這一力的方向上的改變是難點。
第二,正、反手在不同位置都能用彈力技術抽球是技術難點。
第三,以打帶拉體現在“帶”字上,必須增加大小臂、手腕和拍面的活動范圍,手臂扭轉必須多偏轉30°,增加緩沖距離是難點。
第一,正手右、中位近臺和中遠臺的抽球,以及反手左、中位近臺和中遠臺的抽拉,協調的技術動作是重點。
第二,抽球方向主要是拍面彈力方向,使用彈力技術抽球是重點。
第三,正確的技術動作就像拉弓、擲標槍、摔飛碟一樣,動作規范,要領準確。大小臂、手腕和拍面的活動范圍要大,擊球前,正、反手拍面朝前下,拍把反向都是重點。
乒乓球是英國人發明的,當時速度和旋轉都比較小,只做游戲推廣而已,技術性較低,可看作是乒乓球發展的初級階段。日本人把球拍加上海綿膠皮后,球速和旋轉得到明顯提高,比賽激烈程度明顯增加。乒乓球被納入世界比賽運動項目后,各種技術更是不斷翻新,高水平都在伯仲之間難分高下,成為參加人數最多的項目,時至今日可視為乒乓球技術發展的中級階段。
現今,乒乓球正、反手技術都在不斷改進,尤其是反手加速增弧旋上,都在快、撥、拉技術上下苦功,球速和旋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技術動作受手臂靈活度的限制,給提速加弧旋增加了困難,要想提速加弧旋必須拋棄原來的技術動作,找出增速加弧旋的瓶頸所在。成帥打法就是用改變技術動作來改變用力大小和方向的,用彈力增速,摩擦力起著向心力作用增旋轉,它們的合力增弧旋,一舉兩得地解決了瓶頸問題,開創了加速增弧旋技術的新局面,這是新技術進步的引擎,定將有大的發展空間。但要讓人們相信和接受此打法,還需要時日,筆者經過幾年來的不斷實踐檢驗,認為此理論是可行的,技術是超前的,球速快、弧旋強。對該打法的研究和實踐,有利于在新階段引領乒乓球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