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坤 劉明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民族文化的發揚和傳承一直以來都是備受關注的事情,做好以民族特色為內容的旅游是宣傳和發揚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當地經濟和就業的助力器。為了更好的吸引游客和展示民族文化,在進行旅游項目內容的設計時,最大的限度去還原其傳統的建筑、民俗、節日內容等。然后通過互動式體驗的設計,讓游客產生沉浸式體驗。從而能更深切的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達到吸引的效果。
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盛大的隆林彝族火把節將在德峨鄉舉行。彝族人民是一個崇尚火的民族,關于火把節的來源有這樣一個故事:天神派來兩名大力神,在人間征收苛稅,做盡壞事,讓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直到一個人的出現,他的名字叫阿提拉巴。他力大無窮,智慧超群,樂善好施,后來遇到了妮璋阿芝并與她相親相愛。上天派來的那兩位大力神也對妮璋阿芝暗戀已久,在得知此事后,非常氣憤。然后找到阿提拉巴并與他進行決斗。最終兩位大力神被阿提拉巴打敗了。天神得知后大怒,放出天蟲,成群的天蟲開始涌入人間,飛到莊稼地,肆意的破壞莊稼。妮璋阿芝為了保護人民和莊稼,找到了畢摩。畢摩告訴她,要用火把驅除天蟲。然后阿提拉巴與勇敢的村民一起用火把與天蟲戰斗了三天三夜,終于燒死了所有的天蟲。這天剛好是農歷的六月二十四,這天就被人們定為火把節。
火把節主要的體育活動有:送布谷鳥,人們在這天載歌載舞,展現自己的才藝,描繪不一樣的美麗世界
抹黑臉,抹黑臉象征著平安健康,驅除病邪。在場的每個人都可以給對方抹黑臉,從而表達這種獨特的祝福。
斗牛,體現彝族農耕生活的一種活動,到固定的場地,用兩頭牛進行爭斗,獲勝者獲得獎品。并且會得到大家的贊可,譽為牧農好手。
摔跤,每個村寨派出一名代表進行比賽,獲勝者將會獲得獎品,并且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和款待。
打磨秋,豎起一個很大的木樁,在木樁上面橫著一個堅韌的長木,表演者在空中旋轉運動,做一些高難度動作,并將手中的竹圈拋向早先固定好的木樁,表演過程非常精彩和刺激。
隆林,是廣西乃至全國僅有的兩個各族自治縣之一,由于其民間民族傳統文化的原生態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點,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譽為“活的少數民族博物館”。據悉,至2011 年,隆林全縣總人口40 萬,境內聚居著苗、彝、仡佬、壯、漢等5 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1.2%。
可以看出彝族文化是活的少數民族博物館大家庭里的重要一員。文化之價值顯而易見。
其次,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隆林全縣常住人口為350765 人,與2010 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41401 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364 人,增長2.74%,年平均增長率為0.28%。其中德峨鎮人口只占其中的10.16%。從數據可以看出當地少數民族的人口增長相對緩慢。而且彝族人口所占比列相對較低。人口增長率低和人口數量少,導致傳統文化的傳承較弱。所以宣傳和保護彝族傳統文化迫在眉睫。
首先,隆林彝族因地域偏僻,交通不便,所以知名度本來就不高。珍貴的彝族傳統文化被彝族同胞小心翼翼的傳遞著。
第二,面對受眾少,傳播范圍小的彝族傳統文化。也不斷的受到沖擊。近年來,現代化的沖擊對各個少數民族的影響是不容小視的。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爆火。你我之間溝通交流的距離更近了。年輕人之間更喜歡坐在一起各自刷著短視頻,看劇等。人們之前的那種圍著火塘而坐,傾心交談的熱情沒有了。并且,由于缺乏保護意識。近年來現代化的房屋幾乎完全取代了擁有民族特色的建筑?,F代化不僅沖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改變我們生活的面貌。而且讓我們獨特的民族烙印也在慢慢減退。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互動式旅游的開發來喚醒獨特的民族魅力,加深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不管經濟發展到哪個階段,三大產業之間都不應出現嚴重失調狀況,而就隆林縣目前經濟發展而言,第二產業產值占 GDP 的近七成;第一、三產業的產值總和僅占 GDP 的三成左右(見表1)1。

表1
所以隆林縣旅游業發展不完善。其第三產業遠低于百色市平均水平。所以開發互動式旅游可以給旅游業帶來新的模式,注入新鮮活力。
當前的隆林縣貧困面積大、人口多、貧困程度深、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貧困縣。至2015 年底全縣仍有貧困人口79553 人,貧困人口的總數和比例占百色市第二,隆林縣依然是百色市乃是廣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相比較其他旅游模式而言,互動式旅游會增加更多的人工。從而帶來就業,帶動當地人口脫貧。
隨著我國經濟的突飛猛進,經濟體量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出現了超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這里有著更高薪酬的就業崗位。而偏遠地區的城鎮和農村,由于交通不便,發展模式單一,經濟吸引力不夠等原因。導致年輕人大批出走,遠離自己的家鄉,去“北上廣深”謀求發展。隆林地區更是嚴重。通過抓住隆林地區彝族火把節的特色文化,來打造一個互動式旅游項目。通過互動式旅游項目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創造需求。如民宿,商鋪,民族服裝的出售與租賃,民族美食等。帶來經濟的發展和就業崗位。有了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年輕人就會選擇當地就業。從而解決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親情陪伴的問題。實現親情事業兩不誤。
互動式旅游開發項目內容是以彝族的傳統節日為主。通過傳統節日活動來打造互動式體驗。然后借助火把節的舉行,來推動項目的開展。
主要項目有舂糍粑,舂糍粑是一個體力活,技術活。需要一定的團隊配合,完成此項目可以感受到勞作中的快樂,加深對彝族生活文化的印象。主要內容如下——以熟糯米為原材料,放置木墩里,用木質長柄實心錘反復敲打制成;此項目規劃為競賽類,以組為單位競賽,分等次,一個狀元名、一個榜眼名、一個探花、一個進士,名次不同獲得的獎勵不同,狀元組一人四個糍粑、榜眼組一人三個糍粑、探花組一人兩個糍粑,進士組一人一個糍粑,每組必須把自己組的舂糍粑完成才能獲得獎勵,并且完成好的舂糍粑可以拿給工作人員進行加工分配成為糍;一次舂糍粑競賽需要四個小組,四人以上六人以下組成一組,由游客自行組隊,滿足組隊人數為一組則視為擁有報名資格,有四組報名即可開始競賽;需要六位工作人員進行配合,兩位負責主持,其他四位分別負責指引四組所要進行的活動項目,負責指引的四人要求熟練舂糍粑的流程。
猜謎語:猜謎語的方式是一個可以體現民族文化的一個模式。完成此項目的游客會感受到彝族文化獨特魅力。主要內容——以彝族謎語作為內容,此項目為解謎類;每張門票上都有一個謎題,需要在旅游地中尋找,謎底地點安排在各小吃店、商店、飯店、民宿、活動舉行場所;找到謎底后需要游客自行記錄,到兌換地點進行獎品兌換,兌換地點設置在商店里;店鋪老板需要有一本謎底手冊,與之謎題對應才能兌換獎品,并在門票謎題處打洞標記已兌換。
彝族漆繪:以木胚碗作為漆繪對象,彝族特制漆作為顏料,水彩筆作為繪畫工具,此項目為藝術類;在彝族人家中安排漆繪地點,需要四位至八位工作人員(按場地大小而定),一位工作人員負責一張桌子,一張桌子四至八人(按桌子大小而定),工作人員需在游客門票彝族漆繪處打洞標記已參與后,將木胚碗、繪畫工具和顏料交于游客并引導至繪畫桌上繪畫,可向游客推售彝族自制圍裙(游客自愿購買不得強制銷售);制作好后交給工作人員晾干放在標記點并給游客取貨碼,晾干后游客可憑取貨碼取走。通過此活動能真切的感受到彝族的藝術氣息和生活的智慧。
彝族服裝體驗:以彝族民族服裝作為體驗對象,此項目為裝扮類:需要在彝族人家中設立更衣室作為服裝更換場所;游客可憑門票領取服裝;一戶需要六位工作人員負責,兩位位工作人員負責在門票上民族服裝體驗處打洞標記并登記時間已體驗后,兩位工作人員負責發送服裝并指引至更衣室,兩位工作人員負責收回服裝;一張門票只能使用一次,時間為一小時,超出時間半小時10 元(不滿半小時超過20分鐘按半小時計算);若服裝損壞照價賠償。通過此活動能更深切的感受彝族人民日常生活。
通過設計創作出擁有獨具特色的彝族旅游互動項目,以推動隆林彝族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和弘揚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為目的,積極響應《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文化創意規劃綱要》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國家扶貧脫貧任務。本項目不僅注重相關文獻資料的理論知識,更注重于實踐中取得的實際經驗。對傳承我國傳統文化和帶動相關地區經濟發展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通過民俗活動互動的方式增加游客的參與感,能夠充分調動游客的積極性,給游客不一樣的體驗,從而使游客擁有與其他景區不同的印象,給當地旅游業帶來新活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