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丘市郚山鎮農村經管服務中心 董桂臻?/?安丘市新安街道農村經管服務中心 張玉萍?/?濰坊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 王愛英
濰坊市把培育發展家庭農場作為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重要舉措,作為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企業化運營和社會化服務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列入了培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內容,家庭農場的發展形勢總體良好,到目前全市家庭農場達到8644家。
濰坊市家庭農場主要有種植類、養殖類和種養結合類三種類型。各地在培育發展導向上,緊緊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糧食生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促進了種植類家庭農場的較快發展。從統計的情況看,從事種植的家庭農場占總量的87.8%,從事畜禽水產養殖的占總量的10.7%,從事種養結合、旅游觀光的占總量的1.5%。種植類家庭農場流轉土地面積74萬多畝,平均每個家庭農場150畝左右。這一規模,既與濰坊市家庭成員的勞動生產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相適應,也與當前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實力相匹配,是一種較為理想、較為合理、較為適度的經營模式。在這種生產要素和資源配置下,能夠實現較高的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
2013年7月,濰坊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加快家庭農場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加快家庭農場發展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任務目標、基本原則等,為全市家庭農場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為鼓勵引導農村實用人才、技術能手、農村致富帶頭人、農村青年和返鄉大學生、返鄉農民工等創辦家庭農場,結合濰坊市實際,按照盡可能降低注冊登記門檻的原則,對從事糧棉油種植、露天瓜菜苗木林果種植、設施農業種植和從事生豬、肉禽、蛋禽、特種動物、肉奶牛、肉羊、家兔、蜂業、淡海水養殖等所有行業都制定了認定標準,其中,從事糧、棉、油等種植業面積30畝以上,從事露天瓜菜、苗木、林果等種植業面積20畝以上,從事設施農業面積10畝以上的家庭農場取得了法人地位。
其次是統籌規劃,打造家庭農場集群。依據依托資源稟賦、產業優勢和種植、養殖傳統,統籌制定了全市家庭農場發展規劃。南部山區以發展畜牧業、優質果品為主,突出發展特種養殖、高檔果品等;中部平原以發展優質瓜菜、專用糧等高效作物為主;北部地區以發展漁業、名優特水產品及優質糧棉菜和苗木為主。為規范提升家庭農場發展水平,2014年6月,市農業局下發了《濰坊市市級示范家庭農場創建辦法》,啟動了示范家庭農場創建活動,每年評定市級示范家庭農場60家,每家由市財政補助2萬元。目前,全市共創建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01家,市級示范家庭農場448家。通過打造樣板,培育形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運作管理規范、示范帶動作用強、社會影響力大的家庭農場,通過現場觀摩,提升了家庭農場整體發展水平。
再次是培養人才,積極搞好融資服務。從2014年開始,開展了家庭農場經營者、家庭農場后備人才和縣市區、鎮街管理員培訓工作,2014年至2015年全市共培訓農場主800多名。會同金融機構積極探索適合家庭農場特點的貸款模式,將農村土地經營權、大棚、禽舍、林權、農業訂單等納入融資抵押擔保范圍,解決家庭農場融資難題。一是依托齊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政策平臺優勢,建立健全覆蓋“市、縣、鎮”三級的交易服務體系。二是會同市農村信用聯社、省農商行濰坊市管理中心實施“鄉村振興·金融賦能”工程,給予示范及信譽等級好的家庭農場10%~15%的貸款利率優惠,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資金需求,計劃三年新增貸款授信30億元以上。三是會同建設銀行開展“地押云貸”業務,為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辦理流動資金貸款,單戶最高可貸款500萬元。四是與市郵政公司、郵儲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家庭農場針對性提供信貸、保險、寄遞、電商等郵政綜合服務,解決農村金融配送“最后一公里”難題。截至目前,僅農商銀行、郵儲銀行累計為家庭農場提供各類貸款10.59億元。
1.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以解決好地怎么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家庭農場以家庭經營為基礎,以專業務農為職業,以規模適度為載體,吸引了一大批掌握農業技能,具有較高經營管理水平和農產品生產能力較高素質的人作為經營者,已脫穎成為引領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的有生力量。各地應把發展家庭農場與抓其他農業經營主體一樣,結合產業優勢和種植、養殖傳統,積極發展符合當地實際、體現地域特色的家庭農場。相關業務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建立健全家庭農場管理員隊伍,指導家庭農場搞好內部管理制度建設,進一步規范財務等方面的管理,促進家庭農場規范發展。要從培養典型入手,大力推進示范家庭農場建設,圍繞特色產業以及優勢主導產業,扶持一批示范性家庭農場,發揮好其示范效應。要鼓勵中高等學校特別是農業職業院校畢業生、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務工返鄉人員等興辦家庭農場。
2.努力提升面向家庭農場的社會化服務水平。家庭農場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尚處于起步階段,亟需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給予強力支持和優質服務。基層農技推廣部門要調整工作思路,調轉服務方式,把家庭農場作為重要的服務對象,有效提供農業技術推廣、優良品種引進、動植物疫病防控、質量檢測檢驗、農資供應和市場營銷等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家庭農場建設試驗示范基地,擔任農業科技示范戶,參與實施農業技術推廣項目。要大力發展生產資料供應、農機作業和技術信息、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和農產品加工、運銷、倉儲等專業化服務機構,引導他們面向家庭農場開展代耕、代種、代收、病蟲害統防統治、肥料統配統施、集中育苗育秧、灌溉排水、貯藏保鮮加工等經營性社會化服務。鼓勵家庭農場引進管理和科技人員,并與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進行對接,建立長期協作服務關系,促進農業科技供需對接和成果轉化。同時,強化信息服務,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以及農業信息網絡、社區服務平臺等形式,及時發布氣象、農產品供需、市場行情等信息,增強家庭農場的信息采集能力。
3.鼓勵支持農戶承包地向家庭農場流轉。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縣鎮兩級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服務職能,搭建土地流轉供需雙方暢通渠道,積極開展合同簽證、法律咨詢、信息發布、糾紛調解等服務,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家庭農場流轉。落實好設施農業用地政策。認真貫徹執行好《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進一步支持設施農業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家庭農場因農業生產需要,直接用于養殖的畜禽舍、工廠化作物栽培或水產養殖的生產設施用地、農產品加工場地等建設用地,在符合城建和農業規劃的前提下,當地政府應優先予以安排,按農用地進行管理,為家庭農場發展設施農業提供用地保障。
4.為家庭農場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一是發揮財政資金扶持、示范和引導作用。認真落實中央1號文件的要求,各級政府設立家庭農場專項發展資金,用于示范性家庭農場評選,對經營規模較大、經營效益明顯、社會責任感強的家庭農場予以表彰獎勵。要優先安排國家支農補貼等向家庭農場傾斜,優先安排家庭農場承擔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低產田改造、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測土配方施肥和新品種、新技術應用推廣等方面項目。二是創新并運用好金融扶持政策。共同對家庭農場提供金融支持。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創新家庭農場貸款擔保,簡化擔保手續等辦法,確保信貸資金到位。支持家庭農場利用大型農機具、農村居民房屋產權、林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三是擴大農業保險范圍。在農業政策性保險基礎上,創新商業性農業保險品種,通過財政補貼、減免相關稅收等方式引導、鼓勵商業性保險機構開展農業保險業務,吸引更多的家庭農場參與到農業保險中來,降低家庭農場的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