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玉建
“我在‘致富車間’上班每月有1800多元的收入,接送小孩,顧家上班兩不誤,多虧了縣總工會聯合開展的技能培訓。”山東省梁山縣小路口鎮后門王村王小梅高興地介紹說。這是黃河灘區農民工家門口上崗致富的真實寫照。
去年以來,梁山縣小路口鎮工會在縣總工會的幫扶下,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正確引導農民工在家門口找致富門路。特別是黃河灘區的小路口鎮,農民工渴望盡快發家致富掙到錢,養家糊口不作難。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梁山縣總工會以黃河灘區的小路口鎮為突破口采取以點帶面的方法,聯合小路口鎮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能培訓。小路口鎮侯坊村農民企業家張良峰建起了假發加工廠出口歐盟和美國,后門王村農民企業家王成允建起了咸鴨蛋深加工廠,系列產品暢銷全國各地。企業家司清霞從事食用菌種植,帶動了當地農民工走上了致富之路。鎮黨委、政府把這些稱為“致富車間”,通過先培訓后上崗的方法,幫扶農民工就業。眼下,有60名農民工在假發加工廠工作,每月有1800元的固定收入。侯坊村農民工韓清娟剛領到工資,高興地說:“今年雖然有疫情,在縣鎮總工會的幫助下,俺通過技能培訓就上班了,這不每月能掙2000多元,上班賺錢還能顧家,俺從心里感謝黨的好政策”。
小路口鎮后門王村農民企業家王成允生產加工的咸鴨蛋、松花蛋暢銷全國10多個省市,成為當地拳頭產品。他致富不忘鄉鄰,讓附近的農民工優先進廠上崗就業。目前,他的企業越做越大,先后購進國內先進的加工制造設備,一些加工車間專招當地農民工、下崗職工和殘疾人。
據了解,梁山縣以小路口農民工致富為典型在全縣工會系統逐步推廣。主要是企業家在家門口設“致富車間”。全縣15處鄉鎮、街道和開發區勞動密集型企業紛紛把致富車間“搬”到鄉村,一個由企業家引領、家門口車間互動發展的格局正逐步形成,水泊梁山“致富車間”架起了農民工增收橋,“錢”景廣闊誘人。